荀彧的话音刚落,中厅内原本就嘈杂的议论声变得更加喧闹起来。人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有的对荀彧的提议表示赞同,有的则提出质疑。
然而,在这一片喧嚣之中,张羽却始终保持着沉默,他的眉头紧紧皱起,似乎在沉思着什么。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众人的议论持续了大约半个时辰。就在这时,张羽突然开口说道:“这钱谁出?”他的声音不大,但却像一道惊雷,瞬间让整个中厅都安静了下来。
糜芳和蒯越显然没有料到张羽会突然问出这个问题,他们对视一眼后,刚想开口回答,却被张羽毫不留情地打断:“没让你们俩说!”张羽的语气十分严厉,让糜芳和蒯越不禁有些惊愕。
此时,在场的众人都明白了张羽的意思,谁提出的建议,自然就应该由谁来承担相应的费用。
这是再明显不过的道理。荀彧和荀攸对视一眼,然后荀彧站出来说道:“君侯,颖川荀氏可以联合各大士族一起出这笔钱!”
张羽听了荀彧的话,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他看着荀彧,缓缓说道:“看来你们是真人不露相啊,不过,你们可知道改造一座城池需要多少花费?”
荀彧毫不迟疑地回答道:“大概知晓。”他的声音沉稳而自信,似乎对这个问题早有准备。
张羽见状,不禁拍手称赞道:“厉害!”
“不过我是一个非常重感情的人,我在这元氏县发展也有五年多了,快六年了吧,现在让我搬去邺城,说实话,我是真不习惯,我也知道文若讲的非常有道理,邺城的确很好,
但是 我是这么看的,首先邺城需要改造要一大笔费用,那你们肯定说从其他地方时不时运送物资到元氏县也要不少费用,而且元氏县现在人口再往上增加又要扩建了,费用可能与改造邺城相当,所以我也蛮是纠结”张羽说。
这时荀攸以为机会来了说道“
元氏县向外扩张十五里(约合今6.2公里,按1汉里≈415米计算)可增加的土地面积,理论范围上是以元氏县城为中心向外均匀扩张15里,新增土地面积约为:≈ 700平方里(约合今天的120—150平方公里)。
东部与南部(华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属滹沱河冲积平原),适合农耕,扩张阻力较小。
西部与北部(太行山麓):靠近山地,地形渐趋崎岖,可开发土地有限,且需防御山洪。
实际可利用土地,按平原占比约60%估算,新增可耕地约70—90平方公里(汉代1顷≈50亩,约合1.4—1.8万顷),足以支撑数千户农民的生存。
新增土地若全部开发,理论上可容纳2000—5000户(约1—2.5万人),具体取决于农业产出和治理能力。
元氏县地处交通要道(北通幽州、南达邺城),农业扩张可支撑军事后勤。
常山郡水利设施(如漳水、滹沱河支流)可支持灌溉。
扩张西部山地可能面临袭扰,需修筑城墙或坞堡。
优先方向:向东部、南部平原扩张更可行,土地肥沃且风险低。
人口潜力:可新增1—2万人口,但需配套安民政策(如分配农具、减免赋税)。”
张羽拍手叫好“公达这分析的,厉害!”
荀攸却说“君侯,元氏县扩张,容纳和供应也是有限,确实邺城更加适合!”
张羽说“好了你们叔侄,一个说完一个说,邺城的建设就由文若去负责吧,即刻起文若为邺城改造总负责人!”
荀彧开心道“谢君侯!”
张羽面带微笑地说道:“先别高兴得太早,虽然邺城经过改造后会变得更加宜居,但我并不会立刻搬过去。
相反,我会将邺城视为我的备用城池,以备不时之需。如果有一天我对元氏县感到不再适合居住,那么我会选择将主城迁往邺城。不知道文若你是否还愿意去负责改造邺城呢?”
荀彧和荀攸听到张羽的这番话,脸色都突然发生了变化。他们显然没有预料到张羽会有这样的想法和安排。
张羽见状,继续说道:“当然,如果你们觉得改造邺城太过麻烦或者有其他顾虑,不想去做这件事,那也没关系。不过,我要提醒你们的是,错过了这次机会,以后我可能就不会再考虑对邺城进行改造了。”
就在这时,荀彧站了出来,毫不犹豫地回答道:“我愿意前往!”
张羽有些惊讶地看着荀彧,说道:“文若,你真的已经深思熟虑过了吗?”
荀彧坚定地回答道:“是的,君侯,我已经考虑清楚了。”
张羽点了点头,对荀彧的决定表示赞赏,然后说道:“很好,我很欣赏你的勇气和决心。
对了,关于元氏县向东南方向扩建的事情,我想还是交给蒯越和糜芳你们两个人去处理比较合适。毕竟你们在这方面有经验,我也比较放心。”
蒯越和糜芳对视一眼,脸上露出一丝苦笑,然后齐声回答道:“遵命。”
张羽稍作停顿后,接着说道:“吕翔,你前往房子县担任守将一职,务必坚守城池,不得有丝毫懈怠!”
吕翔闻听此言,赶忙迈步出列,拱手应道:“末将领命!”
张羽满意地点点头,然后将目光转向田豫,朗声道:“田豫,任命你为兵曹从事,负责管理军中事务,你可有信心?”
田豫亦步亦趋地走出队列,高声答道:“属下必不辱使命!”
张羽见状,微笑着挥手道:“既如此,那便各自去准备吧!”
众人齐声应诺,纷纷散去,各自忙碌起来。
荀彧和荀攸回到府上后,荀攸一脸无奈地对荀彧说道:“都已经这样了,你为何还要接下这个任务呢?”
荀彧微微一笑,回答道:“既然对方已经提出来了,而我们又不接受,你觉得君侯心里会没有一点芥蒂吗?而且,荀莺也快要到了,到时候让她在枕边给君侯吹吹风,效果肯定比我们俩费尽口舌要好得多。毕竟,荀莺的智谋可并不比我们低啊。”
荀攸听了荀彧的话,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表示非常赞同。他知道荀彧考虑问题向来周全,既然荀彧这样决定,自然有他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