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噗通。”
刺史崔源,这位清河崔氏的子弟,大唐四品高官,在听顾长生结论的瞬间,双腿彻底失去了支撑,一屁股瘫坐在了泥地上。
他的官帽歪向一旁,平日里梳理得一丝不苟的发髻散乱下来,沾上了尘土和草屑。
他的眼神涣散,嘴里无意识地重复着:“完了……全完了……”
这不是简单的渎职。
三百一十二个“移动的妖邪”被亲手放入城中,一旦全面爆发,渭州将化为人间炼狱。
这个责任,别说他一个刺史,就是陇右道节度使来了,也担不起。
绝望,如同潮水,淹没了在场的所有官吏。
而顾长生,是这片绝望汪洋中,唯一屹立的礁石。
他转身,面对着身后那百余名神色严峻的昭武军锐士,下达了自进入渭州以来,第一道真正意义上的军令。
“石破金,出列。”
“在!”那如铁塔般的汉子,一步跨出,甲胄铿锵。
“点五十人,随我回府衙。剩下的人,由你暂代指挥,封锁此地,任何人不得靠近那片疫营半步。天亮之前,若有异动……”顾长生顿了顿,声音里不带一丝温度,“格杀勿论。”
“喏!”石破金没有丝毫犹豫,抱拳领命。
“崔刺史,”顾长生的声音,将崔源从魂飞魄散的状态中强行拉了回来,“本使需要你,以及你手下所有还能动弹的官、吏、兵,立刻,马上,随我回府衙。”
“天……天尊……”崔源的声音还在发抖,“如今……大祸临头,我等……我等该当如何啊?”
“如何?”顾长生冷冷地瞥了他一眼,“在你哭天抢地的时候,那三百一十二颗‘火星’,正在向全城的火药桶滚过去。你想做的,是坐在这里等死,还是……爬起来,做事?”
这番话,如同一盆冰水,兜头浇在了崔源的脸上。
他打了个激灵,求生的本能,终于压倒了灭顶的恐惧。他挣扎着,在两名亲卫的搀扶下爬了起来,捡起官帽,胡乱地戴在头上。
“下官……下官听凭天尊号令!”
……
子时,渭州刺史府,灯火通明。
气氛,压抑得仿佛凝固。
府衙正堂,已经被临时改造成了一个作战指挥所。
一张巨大的渭州城防舆图,被四名府兵展开,铺在正中央的地面上。图上,坊市、街道、官署、军营的位置,标注得一清二楚。
崔源和他手下的户曹、功曹、司法等各曹参军,以及十余名负责文书的胥吏,全部被召集于此。每个人都脸色惨白,空气中弥漫着冷汗和墨锭混合的紧张味道。
顾长生坐在主位上,身上依旧裹着那件厚实的狐裘,苍白的脸色在烛火下更显羸弱,但他的眼神,却锐利得像一把刚刚开锋的斩马刀。
他没有说任何一句安抚人心的话。
他要的,不是情绪,是效率。
“崔刺史,”顾长生开口,打破了死寂,“本使需要一样东西。今日所有被安置入城的流民,他们的户籍路引发放记录,以及安置的具体坊市、住址,甚至被何人雇佣为佣工的文书。本使要全部,立刻拿到。”
崔源一愣,随即眼中爆发出一点希望的光亮。
对啊!文书!
大唐的官僚体系,虽然在某些时候显得臃肿而低效,但它最核心的优点,就是对“籍”的掌控。
任何人,只要被纳入这个体系,就必然会留下一系列的文书档案。流民安置,更是重中之重,户曹那里,必然有详细的底档!
“户曹参军何在?!”崔源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对着人群嘶吼道。
一名身材微胖的中年官员连滚带爬地出列:“下……下官在!”
“天尊要的东西,听见了没有?”崔源指着他的鼻子,“一刻钟!本官只给你一刻钟!你就是把户曹的库房给我拆了,也要把那三百一十二份档案,全都给我找出来!”
“是!是!”户曹参军不敢怠慢,带着几名胥吏,屁滚尿流地冲向了后衙的档案库。
顾长生的目光,转向了另一侧。
“石破金。”
“属下在。”
“你的昭武军,加上崔刺史的府兵,现在能调动多少人?”
石破金沉声道:“昭武军五十人,皆是精锐。府兵……刺史大人麾下,尚有三个折冲府的兵力,紧急调动,一个时辰内,可集结五百人。”
“不够。”顾长生摇头,“本使需要更多的人手,越多越好。崔刺史,城中武侯铺的武侯,巡街的金吾卫,甚至各坊的坊正、里长,这些人,你可能在一个时辰内,全部召集起来?”
崔源咬了咬牙:“下官……可以一试!以‘搜捕叛军奸细’的名义,或可办到!”
“很好。”顾长生点了点头,“那就去做。”
命令,一道接着一道,从这个临时指挥所发出。信使的脚步声在府衙的石板路上杂乱地响起,将紧张的气氛,迅速扩散到这座沉睡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不到一刻钟,户曹参军抱着一大摞码放得整整齐齐的卷宗,气喘吁吁地跑了回来。
“天尊!崔大人!都在这里了!三百一十二份,一份不少!”
“摊开!”
顾长生一声令下,那些胥吏们立刻上前,将一份份写着姓名、籍贯、年龄,以及新住址的档案,按照所属坊市,分类摆放在了舆图之上。
一瞬间,那张巨大的渭州舆图,便被这些代表着“移动炸弹”的文书,铺满了大半。
顾长生的目光,缓缓扫过舆图。
他的大脑,在飞速地计算。
三百一十二人,分布在全城六十三个坊中的四十二个坊。其中,以南城靠近市集的几个坊市最为集中。
时间,只剩下不到三个时辰,天就要亮了。
要在天亮之前,将这些人全部找到,并加以控制,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天尊……”崔源看着那密密麻麻的文书,刚刚燃起的希望,又被现实的残酷浇灭了一半,“人……太多,太散了……”
“所以,不能用抓的。”顾长生平静地说道。
他站起身,走到舆图前。
“得用‘解’的。”
他从袖中,取出一只小小的玉瓶,递给了石破金。
他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了每一个人的耳中,“去,取一瓮清水,将此血滴入,化开。这,便是解药。”
他说的,是“金乌真血”。此血至阳至刚,虽不能根除妖蛊,却足以压制其妖性,让中毒者暂时恢复神智,陷入沉睡。
这是他目前唯一能想到的,不造成大规模杀伤,又能控制住局面的办法。
但代价,是巨大的。
那滴精血,是他本就所剩无几的本源。逼出此血,无异于雪上加霜。他的脸色,又苍白了几分。
石破金接过玉瓶,只觉得入手温热,他郑重地点了点头,转身去办。
“现在,”顾长生重新坐下,目光扫向那些已经开始集结的官吏兵丁,“我们来分配任务。”
他的手指,在舆图上缓缓划过。
“功曹参军。”
“在!”
“你负责西城十坊。带一百府兵,五十名武侯。按照这份名单,找到人,不要惊动,确认其在家中沉睡即可。若有异动,先以绳索捆缚,再灌解药。”
“司法参军。”
“在!”
“你负责南城十二坊,那里人口最密,给你一百五十府兵,所有坊正里长归你调遣。”
“石破金。”
“属下在!”
“你带昭武军,负责北城八坊。那里多是达官显贵府邸,阻力会最大。本使给你临机专断之权,遇阻挠者,先斩后奏。”
“……”
一道道命令,精准地下达到每一个人头上。每一个区域,负责多少人,带领多少兵力,甚至连行动路线,都被顾长生规划得清清楚楚。
那些原本慌乱无措的官吏,此刻在他的指挥下,仿佛都找到了主心骨,开始有条不紊地行动起来。
一个时辰后,一支支由府兵、武侯、官吏组成的搜查队伍,手持名单和解药,如同涓涓细流,无声地融入了渭州城漆黑的夜色之中。
府衙正堂,瞬间空旷下来。
只剩下顾长生、崔源,和几名负责传递消息的信使。
崔源看着顾长生,眼神中已经只剩下敬畏。他无法想象,一个人,是如何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将一场足以毁灭一座城市的滔天大祸,拆解成了一项项可以被执行的任务。
这已经不是凡人的智慧。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丑时三刻。
“报——!西城十坊,已找到二十七人,全部控制!”
寅时一刻。
“报——!南城十二坊,找到一百三十一人,其中有三人已有发作迹象,已被制服!”
寅时三刻。
“报——!北城八坊,遇两户人家抵抗,石将军当场斩首三人,已全部控制!”
捷报,一个接一个地传来。
舆图上,那些代表着危机的文书,被一份份地收走。
当天边,泛起第一丝鱼肚白的时候,最后一名信使,冲进了大堂。
“报——!所有区域回报,名单之上,三百一十一人,已全部找到并控制!无一官军伤亡!”
“呼……”崔源长长地出了一口气,整个人瘫倒在椅子上,仿佛所有的力气都被抽干了。
赢了。
他们,赢了这场与时间的赛跑。
然而,顾长生的眉头,却在此时,紧紧地锁了起来。
“三百一十一?”他敏锐地捕捉到了那个数字,“总数,是三百一十二。还有一人呢?”
信使连忙翻看手中的汇总记录,脸色一变:“回……回天尊,负责东城区域的队伍回报,名单上,有一名叫‘王小二’的流民,不知所踪!他昨日被安置后,又被折冲府的一名队正看中,临时招募入伍了!”
顾长生的心,猛地一沉。
他豁然起身,快步走到舆图前,目光死死地盯住了东城折冲府的位置。
折冲府,大唐府兵制的基层单位,既是兵营,也是……武库!
就在这时,石破金大步从门外走了进来,他刚刚完成北城的任务,前来复命。
“天尊,幸不辱命。”
顾长生没有看他,只是指着舆图上的那个点,声音沙哑地问道:“石破金,我问你。一个新入伍的白身,在折冲府内,通常会被安排做什么?”
石破金不假思索地回答:“杂役。新兵入营,头三个月,都是做些劈柴、挑水、打扫的活计。若是夜里当值,多半也是守守粮仓,或者……”
他的话,说到一半,突然顿住了。
他像是想起了什么极其恐怖的事情,脸色瞬间变得和崔源一样惨白。
顾长生的目光,缓缓转向他,一字一顿地问道:“或者……什么?”
石破金的嘴唇,哆嗦着,吐出了几个字。
“或者……守……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