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室的白色灯光均匀洒在浅灰色的地板上,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消毒水味,混合着器械散热时特有的微弱暖意。靠墙的金属置物架上,整齐摆放着不同型号的肌效贴、泡沫轴和心率监测仪,透明收纳盒里的电极片在灯光下泛着冷光。林砚站在操作台旁,深蓝色的运动速干衣袖口挽到小臂,露出腕间一块黑色运动手表,屏幕上跳动的数字还停留在刚才李涛测试时的心率峰值。他面前的显示屏占据了半面墙,左侧是李涛刚才在跑步机上运动的实时视频,右侧则是对应的步态分析热力图,红色、黄色、蓝色的色块像被精心调配过的颜料,在黑色的人体轮廓上晕染开来。
“你看这里,” 林砚伸出右手,指尖在屏幕上红色最密集的区域轻轻点了两下,指甲修剪得干净整齐,指腹因为常年操作仪器而带着一层薄茧,“之前我们复盘上周的训练数据时,只注意到股四头肌的肌电信号在运动后 30 分钟仍处于高活跃状态,判定是肌肉疲劳导致的发力不足。但现在结合动态热力图来看 ——” 他顿了顿,左手拉动屏幕下方的进度条,将画面切换到李涛左脚落地的瞬间,“你们看,他膝关节内侧的红色区域面积比右脚大了近三分之一,根据系统计算,这里的压力值比正常成年人的平均水平高 15%。”
小陈赶紧凑上前,眼睛紧紧盯着屏幕,手里的笔悬在笔记本上方。她今天穿了一件浅粉色的衬衫,领口别着一支银色的钢笔,头发用黑色皮筋束成低马尾,几缕碎发垂在脸颊旁。听到林砚的话,她下意识地咬了咬下唇,笔尖在纸上快速勾勒出简单的膝关节轮廓,在内侧标注上 “+15%” 的字样。“是因为他之前左腿小腿拉伤,恢复训练时不自觉地调整了发力方式吗?” 小陈的声音带着几分不确定,目光从笔记本上移开,看向林砚。
林砚点点头,伸手从操作台下方的抽屉里拿出一个白色文件夹,里面夹着李涛的训练档案。他翻开档案,指着其中一张肌电图报告说:“没错,三周前他左腿腓肠肌拉伤,虽然经过两周的康复训练已经基本愈合,但在后续的跑步训练中,他的左腿始终存在轻微的代偿动作 —— 落地时会刻意让膝关节内扣,以此减少小腿肌肉的受力。刚开始这种代偿不明显,但随着训练强度的增加,膝关节内侧的压力逐渐累积,就形成了现在热力图上的红色区域。” 他将档案摊开在操作台上,指尖在不同的报告页之间滑动,“这就是代偿动作带来的连锁反应,一开始只是局部的发力调整,时间长了就会引发其他部位的压力异常,如果不及时干预,很可能会导致膝关节滑膜炎或者半月板损伤。”
小陈一边听一边快速记录,笔尖在纸上划过的沙沙声,在安静的监测室里格外清晰。她的笔记本上已经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不同颜色的笔迹区分着不同的重点 —— 黑色记录数据,红色标注问题,蓝色则是暂时的疑问。“我记下来了,” 小陈停下笔,抬起头看向林砚,右手轻轻揉了揉有些发酸的手腕,“那调整计划里,除了之前定好的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和直腿抬高训练,还得加上膝关节稳定性训练。你刚才说的单腿站立平衡练习,具体的动作要求是什么?比如站立时需要保持膝关节微屈还是完全伸直?”
“膝关节要保持 5° 左右的微屈,不能完全锁死,” 林砚走到房间另一侧的训练区,那里摆放着平衡垫、瑜伽球和步态训练板。他站上一块蓝色的平衡垫,左腿微微抬起,右腿支撑身体,双手自然垂在身体两侧,“站立时要注意保持骨盆中立位,眼睛平视前方,不要低头看脚。刚开始可以先让他在平地上练习,适应后再转移到平衡垫上,增加训练难度。每天 3 组,每组 40 秒,组间休息 1 分钟,训练过程中如果出现膝关节疼痛,要立即停止。” 他一边演示一边讲解,身体保持着稳定的姿态,平衡垫只出现了轻微的晃动。
小陈快步走到训练区,认真观察着林砚的动作,手里的笔又开始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这次还加上了简单的动作示意图。“好的,平地上练习适应后过渡到平衡垫,每天 3 组 x40 秒,组间休息 1 分钟,疼痛即停。” 她重复了一遍训练要求,确保自己没有记错,“对了林哥,训练前后的热身和放松是不是也要调整?之前的动态热身里有弓步走,这个动作需要膝关节弯曲到一定角度,现在他膝盖内侧压力大,继续做弓步走会不会加重负担?要不要换成更温和的高抬腿走?”
林砚从平衡垫上走下来,走到小陈身边,看着她笔记本上的疑问,脸上露出了赞许的表情。“这个问题提得很好,热身和放松的调整确实很重要。” 他伸手拿过小陈的笔记本,翻到记录热身流程的那一页,“之前的动态热身包含弓步走、侧弓步和后踢腿三个动作,其中弓步走在屈膝时,膝关节内侧会承受较大的压力,现在确实不适合李涛。换成高抬腿走是个不错的选择,不过还要注意调整动作细节 —— 高抬腿时,膝盖不要超过脚尖,大腿抬起的高度控制在与地面平行即可,避免过度抬高导致膝关节过度伸展。”
他顿了顿,从置物架上拿下一个橙色的瑜伽球,放在地上,“除了高抬腿走,还可以加入坐姿髋外展的热身动作。让李涛坐在瑜伽球上,保持上半身直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然后将一侧膝盖缓慢向外侧抬起,再缓慢放下,每侧做 15 次。这个动作可以激活臀中肌,臀中肌对维持膝关节稳定性有重要作用,提前激活它,能减少训练中膝关节的压力。” 林砚一边说一边示范,坐在瑜伽球上缓慢抬起左腿,动作平稳而流畅,瑜伽球没有出现明显的晃动。
小陈赶紧在笔记本上补充热身调整的内容,笔尖在纸上快速移动,发出的沙沙声比之前更急促了些。“坐姿髋外展,每侧 15 次,激活臀中肌。” 她念出自己写下的内容,抬头看向林砚,“那放松环节呢?之前是用泡沫轴放松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现在要不要增加膝关节周围的放松?比如用网球按摩膝关节内侧的肌肉?”
“可以,不过要注意按摩的力度和位置。” 林砚走到器械柜前,打开柜门,从里面拿出一个绿色的网球,“膝关节内侧主要是缝匠肌和股薄肌,按摩时让李涛坐在地上,双腿伸直,将网球放在膝关节内侧,缓慢滚动,力度以感到轻微酸胀为宜,不要用力按压,避免损伤膝关节囊。每个部位按摩 1 分钟,两侧都要做。” 他拿着网球走到小陈面前,演示如何正确放置网球,“另外,放松环节还可以加入膝关节的被动活动,让他仰卧在地上,双腿屈膝,双手抱住膝盖,缓慢向胸部靠拢,保持 15 秒,重复 3 次。这个动作可以拉伸膝关节周围的韧带和肌肉,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训练后的肌肉紧张。”
小陈认真地看着林砚的演示,将网球按摩的方法和膝关节被动活动的动作细节都详细记录在笔记本上,还在旁边画了一个小小的网球示意图,标注出按摩的位置。“我都记下来了,林哥。” 她合上笔记本,低头看了一眼封面,上面写着 “李涛训练调整方案(202x.x.x)”,然后抬起头对林砚说,“那我现在就根据这些内容整理一份完整的训练调整计划,包括训练内容、次数、组间休息时间,还有热身和放松的具体流程,整理好后发给你审核,没问题吧?”
林砚接过小陈递过来的笔记本,快速翻了几页,看着上面清晰的记录和准确的示意图,满意地点了点头。“可以,整理的时候注意把训练的优先级标出来,股四头肌训练和膝关节稳定性训练是重点,每天都要进行,热身和放松环节不能省略,要确保每个动作的细节都写清楚,避免李涛在训练时出现动作偏差。” 他将笔记本还给小陈,伸手拍了拍她的肩膀,“另外,明天训练时你多关注一下李涛的动作,尤其是单腿站立平衡练习时,看看他的膝关节有没有内扣的情况,如果有,及时纠正。训练结束后,我们再通过肌电仪监测一下他股四头肌的活跃度,对比今天的数据,看看调整后的训练效果如何。”
小陈接过笔记本时,指尖不小心蹭到了页边的墨迹,她下意识地用指甲轻轻刮了刮,却没能将墨迹完全去除。不过这小小的插曲丝毫没影响她的干劲,她用力点了点头,眼眸亮得像淬了光,之前因记录而有些紧绷的肩膀也微微放松下来,语气里满是坚定:“好的林哥,我明天一定重点关注他的动作,尤其是单腿站立时膝关节有没有内扣的情况,训练结束后会第一时间用肌电仪监测数据,和今天的做对比,到时候整理成表格发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