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十一年的春风,不仅吹绿了关中大地,更将一股蓬勃的活力与前所未有的财富气息,吹遍了长安城的每一个角落。辽东道的顺利开发,如同为帝国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各项改革举措如同精密的齿轮,开始高效咬合,释放出惊人的能量。
最直观的体现,便是在国库与参与改革的重臣们的钱袋子上。
之前秘密建立、如今已扩大规模的“皇家织布局”内,数以百计的飞梭织布机发出规律性的轰鸣,效率远超传统织机数倍。色彩均匀、质地紧密的布匹如同流水般从织机上倾泻而下,堆积如山。同样,那些紧跟着皇帝步伐,如房玄龄、长孙无忌等家族,也早早获得了飞梭织布机的技术,建立了自家的高效工坊。而依据林昊提供的法子建立的官营“精盐作坊”,更是日夜不停地将原本的“毒盐”矿转化为雪白细腻、毫无杂质的优质精盐。
这些海量的布帛与精盐,并未仅仅满足于国内市场。在朝廷的暗中引导与支持下,一支支规模庞大的官方与半官方商队,携带着这些品质远超周边各国本土产品、价格却因生产效率提升而极具竞争力的货物,沿着丝绸之路向西,沿着海上丝路向南,更是向着北方、东北方的草原、部落国度蜂拥而去。
大唐的布帛,以其优良的质地和相对低廉的价格,迅速冲垮了许多地区原本脆弱的纺织业;而大唐的精盐,其纯正的品质更是让那些还在使用带着苦味和杂质粗盐的异邦贵族和百姓趋之若鹜。贸易的顺差大得惊人,无数的金银、珠宝、香料、奇珍异兽,以及大唐急需的各种原材料,如同潮水般反向流入大唐。
户部的仓库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充盈起来,掌管财政的官员们脸上终日洋溢着压抑不住的笑容。而参与其中的程咬金、尉迟恭等武将家族,以及房玄龄、长孙无忌等文臣家族,也都获得了远超预期的、惊人的回报。
这一天,程咬金下朝后,并未直接回府,而是骑着马,悠哉悠哉地来到了位于开化坊的清源侯府。门房见是卢国公,不敢怠慢,立刻通报。林昊闻讯迎出,只见程咬金咧着大嘴,脸上的笑容几乎要溢出来,一巴掌拍在林昊肩膀上,力道之大,让林昊龇了龇牙。
“哈哈哈!林小子!俺老程今天得好好谢谢你!”程咬金声若洪钟,震得屋檐下的鸟儿都扑棱棱飞走了,“你弄出来的那织布机,还有那制盐的法子,可真他娘的是个聚宝盆啊!俺老程家里那几个不成器的管事,前儿个跟俺报账,那数字……嘿嘿,听得俺老程晚上睡觉都能笑醒!”
他凑近了些,压低了嗓门,挤眉弄眼地说:“林小子如果没骗咱老程,当初你跟陛下画的那‘三步走’的大饼,这第一步,看样子是真他娘的成了!比俺老程预想的还要快,还要多!”
林昊揉着肩膀,苦笑道:“程叔叔过奖了,小子不过是出了些主意,真正执行的还是陛下和各位叔伯。”
“哎,有功就是有功!”程咬金大手一挥,“俺老程是个粗人,但恩怨分明!你让俺老程和兄弟们发了财,让国库变得鼓鼓囊囊,这就是天大的功劳!以后有啥事,跟俺老程说,能帮的绝无二话!”他这话说得真心实意,如今在他眼中,林昊简直就是一座会走路的金山,更是能带领大家打胜仗、发大财的福星。
经济的充盈,直接反哺到了军事建设上。随着辽东道优质铁矿源源不断地输入,长安城郊以及周边秘密基地内的火器作坊,迎来了生产的黄金时期。
以往制约产量的原材料瓶颈被彻底打破。高炉日夜燃烧着辽东运来的优质煤炭,铁水奔腾,被浇铸成一根根标准的燧发枪管、一个个精密的枪机部件、以及数量庞大的各类炮弹。作坊的规模一扩再扩,工匠的数量不断增加,生产工艺在严格保密的前提下不断优化、标准化。
燧发枪的月产量,从最初的几十支,迅速攀升至数百支,并且还在稳步提升。火炮的铸造虽然工艺更加复杂,但产量也得到了显着提高,尤其是轻型野战炮,已经能够实现小批量生产。
相应地,那支由程咬金和尉迟恭之前一手操练、装备燧发枪的新式陆军,规模也在急剧扩张。除了继续从各军府中遴选最精锐、最忠诚的士卒补充进来之外,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出现了——许多武将的二代子弟,如程咬金的儿子程处默、尉迟恭的儿子尉迟宝林、秦琼的儿子秦怀道等人,纷纷主动请缨,要求加入这支代表着大唐武力未来方向的新军。
他们不再仅仅满足于练习祖传的马槊、弓马,而是怀着极大的热情,与那些从底层选拔上来的精锐一起,顶着烈日,在训练场上反复操练装填、瞄准、射击,熟悉燧发枪的性能,演练三段击等各种新式战术。这些年轻气盛的将门虎子,比他们的父辈更能接受新事物,对火器的威力有着近乎崇拜的信赖,他们的加入,也为这支新军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忠诚。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登州、莱州,大唐水师的变革也在悄然进行。受命督练水师的鄅国公张亮与侯君集,深知肩上担子的沉重。他们不仅按照新的操典训练水手、督造战船,更重要的任务,是测试火器与舰船的融合。
此前,将作监秘密派遣工匠,将两门相对笨重但威力巨大的重型火炮,运抵了水师基地。在张亮和侯君集的亲自监督下,水师工匠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对几艘大型楼船进行了结构强化,在船首和船尾设计、安装了坚固的炮座。
随后,便是一次次惊心动魄的海上试射。沉重的火炮在波涛中稳定瞄准是极大的挑战,巨大的后坐力对船体结构是严峻的考验,火药和炮弹在潮湿海风环境下的储存与使用也需要摸索……失败和挫折在所难免,有时炮座崩裂,有时命中率惨不忍睹。但张亮和侯君集没有气馁,他们与工匠、炮手一同总结经验,改进设计,调整战术。
当重型火炮终于在颠簸的海面上发出怒吼,将远处作为靶标的礁石或旧船轰得粉碎时,所有参与其中的人都激动得热泪盈眶。他们知道,一种全新的海战模式,正在他们手中诞生!这些宝贵的经验,都将为未来跨海东征倭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整个大唐,从上至下,从内陆到沿海,都沉浸在一片励精图治、积极进取的氛围之中。经济的血液奔腾不息,军事的肌肉日益强健。所有人都能感觉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强盛时代,正在李世民的引领下,如同东升的旭日,喷薄而出。而这一切的幕后推手之一,那位年轻的清源县侯林昊,虽然大多时候低调地待在侯府或国子监,但他的名字和他所带来的“格物”之力,已然深刻地改变了这个帝国的走向。
(感谢“用户”的两个用爱发电)
(感谢“小兕子的饲养员”的三个用爱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