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林府,她脚步轻快地赶往西街宅院。独自在里面细细丈量了各处尺寸,记录在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回到家中书房,她便依据测量数据,铺开纸张,凝神绘制起宅院的改造设计草图来。
何处作为讲堂,何处隔出工坊,宿舍如何安排,厨房、菜园如何利用,一一在笔下清晰呈现。
待图纸大致成型,她小心吹干墨迹,又取过信纸,将需修缮的事项、自己的初步构想以及邀请之意细细写明,封好后,便准备托人尽快送往桃源镇,交到老钟叔和小叔季森手中。
有了苏夫人这位得力副馆长,又即将有可靠的工匠前来修缮,季知棠只觉得百工馆的未来,愈发清晰明亮起来。
信送出没两日,老钟叔和小叔季森便背着行囊,风尘仆仆地赶到了县城。两人都是实诚肯干的手艺人,得了信知道是季知棠办学堂的正经事,半点没耽搁,将手头的活计简单交代安排后,立刻就动身了。
季知棠将画好的改造图纸交给他们,又带着去西街宅院实地看了一圈。老钟叔作为总指挥,拿着图纸,眯着眼仔细端详,又绕着宅院走了一圈,不时用手敲敲墙壁,摸摸梁柱,最后沉稳地点点头,表示可行。
小叔季森这次更关注那些需要木工活计的地方,看着那宽敞的后园空地,眼中闪烁着跃跃欲试的光芒,摩挲着季知棠给他的那本《班门薪传录》抄本,低声道:“正好,有些新琢磨的法子,可以在这里试试手。”
开工之后,季知棠偶尔过去查看进度,总能看到两人一边干活,一边低声讨论着什么。老钟叔指着某处榫卯结构,季森便翻着书页对照,两人脸上时常露出恍然大悟或是啧啧称奇的表情。
季森私下里对季知棠感叹:“棠姐儿,这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真是字字珠玑!有些关窍,我们摸索许久不得法,书上一点就透,真不愧是鲁班弟子的心得!”
看着百工馆的修缮工程有条不紊地推进,两位经验丰富的匠人沉浸在新知识的探索中,季知棠心中踏实了不少。
这边百工馆正式动土开工,另一桩喜事也接踵而至——胡禄和徐阿妹的好日子终于近了。
徐阿妹的母亲张翠翠,自与陈鳏夫再婚后,日子过得顺心,脸上笑容也多了。她就徐阿妹这么一个宝贝女儿,对这出嫁的送嫁宴看得极重,早早便放出话来,定要办得热热闹闹、体体面面。
季知棠作为徐阿妹的好友,自然在受邀之列。宴席设在张翠翠夫妇打理得干净敞亮的新家里,院子里、屋里都摆上了桌子,充满了喜庆的气氛。
季知棠到得稍晚一些,院内已是人声鼎沸,笑语喧阗。她刚踏进院门,一股复合而诱人的饭菜香气便迎面而来,其中既有肉类扎实的荤香,也有海鲜独特的咸鲜,还有油脂经过高温烹炸后的焦香与蒜香,各种味道交织在一起,勾得人食指大动。
“哟,棠姐儿来了!快里边请!”张翠翠眼尖,看到她立刻热情地迎上来,脸上是掩不住的喜气,“就等你了,快入席,菜都上齐了!”
季知棠笑着道贺,被引到主桌旁坐下。目光扫过桌面,只见杯盘罗列,甚是丰盛。几道主菜尤为醒目:一盘色泽红亮油润、形如琥珀的蜜汁火方;一碟炸得金黄诱人、蒜末焦香的蒜香骨;一碗汤色清亮、鸡丝雪白的清煠鸡丝;还有一个咕嘟咕嘟冒着热气的咸鱼豆腐煲,咸鱼的独特香气混合着豆香,弥漫在空气中。
“今天这席面,看着就不同凡响,请的是哪位大厨?”季知棠笑着问同桌相熟的女眷。
旁边一位大娘接话道:“是阿妹她继父请来的,听说姓陈,手艺是这个!”她竖起大拇指,“光是闻着这味儿,就知道错不了!”
季知棠点点头,心中了然,也生出了几分期待。她率先将筷子伸向那盘最引人注目的蜜汁火方。
方方正正的火腿肉块,表皮晶莹,挂着浓稠的蜜色汁液。夹起一块,入手便能感觉到那肉质经过长时间蒸制后的酥软。
送入口中,牙齿轻轻一碰,火腿那经过时间沉淀的咸鲜风味便率先逸出,紧接着,黄酒的醇厚、蜜糖的甘甜、红枣的甜润以及桂圆干的果香层层递进,完美地中和了火腿本身的咸腻,使得肉质酥烂化渣,滋味醇厚复杂,回味悠长。
“不错,真不错。”季知棠暗自点头,这火方选料好,火候更是到位,调味也精准,甜咸交织,恰到好处。
她又尝了一块蒜香骨。排骨斩成均匀的小段,炸得外皮酥脆,呈现出诱人的金黄色,上面沾满了炒得焦香的蒜末。咬下去,先是听到清脆的“咔嚓”声,那是外皮的焦脆,随即是内里排骨肉的鲜嫩多汁,浓郁的蒜香伴随着油脂的香气充斥口腔,咸香可口,是一道极佳的下酒菜。
清煠鸡丝则走了清淡路线。鸡胸肉撕成粗细均匀的丝,看起来洁白清爽,入口肉质异常嫩滑,带着鸡肉本身纯粹的鲜味,仅以少许盐提味,汤底清鲜,最大程度地保留了食材的本真。
而那咸鱼豆腐煲,是本地常见的家常硬菜,但做得也见功力。咸鱼咸鲜适度,不会过齁,豆腐嫩滑,吸饱了咸鱼和汤汁的精华,吃起来咸香鲜美,十分下饭。
几样素菜也炒得青翠爽口,火候把握得宜。桌上还摆着几盘从季家订购的喜饼,个头实在,印着红喜字,为宴席增添了不少喜庆。
平心而论,这桌送嫁宴的菜品,无论是选材、刀工、火候还是调味,都显露出了不俗的功底,远超寻常农家宴席的水平,甚至比得上一些酒楼里的招牌菜。宾客们吃得赞不绝口,张翠翠夫妇脸上更是倍有光彩。
然而,季知棠一边品尝,心中却渐渐升起一种奇异的感觉,那是一种混杂着欣赏与疑惑的熟悉感。
特别是那蜜汁火方对甜咸层次的精妙把控,以及蒜香骨那外脆里嫩、蒜香浓郁的独特风味,还有几处细微的调味习惯……她总觉得,这种烹饪的手法和味道的呈现方式,自己似乎在哪里见过,或者听说过。
她微微蹙眉,放下筷子,目光不由得再次投向那几道让她感觉异常熟悉的菜肴,试图在记忆深处捕捉那一闪而过的灵光。这熟悉感,究竟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