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时节,红星公社第一期“赤脚医生业务提高培训班”在公社大院腾出的几间大教室里正式开班了。来自全公社二十多个大队的三十多名赤脚医生和卫生员齐聚一堂,年龄从二十出头到年过半百,眼神中充满了好奇、期待,也带着几分审视。
公社领导和卫生院院长做了简短动员后,便轮到了伊拉上场。当她走到讲台前,下面响起一阵轻微的骚动。显然,很多人都没想到传说中的“小伊医生”如此年轻。
伊拉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紧张,目光扫过台下众多陌生的面孔,开始了她的第一课——《发热的鉴别诊断》。
她没有照本宣科,而是从一个夜诊发烧患儿的实际案例入手。“那天晚上,孩子烧到39度5,伴有咳嗽,你们觉得,首先应该考虑哪些可能?问诊要问什么?查体重点看哪里?”她引导着大家思考。
随着讨论深入,她逐步引入不同病因导致发热的特点:感冒病毒多是骤然起病;细菌感染可能热度更高,伴有特定部位症状;肺结核常有午后低热、盗汗……她结合简易挂图,讲解如何观察咽部、听诊呼吸音、触摸浅表淋巴结。
台下起初的骚动渐渐平息,取而代之的是专注的眼神和窸窸窣窣的笔记声。当伊拉讲到如何利用有限的条件进行初步判断时,不少年纪大的赤脚医生频频点头,这和他们多年的经验不谋而合,但伊拉将其梳理得更系统、更清晰。
互动环节,提问踊跃。
“伊拉老师,我们队有个老人,长期低热,消瘦,但肺部听诊没啥异常,该往哪方面考虑?”
“如果遇到病人吃药后皮疹,是停药还是换药?”
“你刚才说的那种退烧草药,我们那边叫法不一样,是不是叶子带锯齿的这种?”
伊拉一一耐心解答,遇到不确定的,便坦诚说明需要进一步研究或请教更专业的医生,绝不含糊其辞。她的务实、严谨和清晰的思路,逐渐赢得了学员们的尊重和信任。“小伊老师”的称呼,开始被大家真心实意地叫出口。
培训班的课程安排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理论课在教室,实践课则安排在公社卫生院的简易病房和处置室,以及附近野外进行草药辨识。
一次实践课上,伊拉正在示范如何为一位患有老慢支的老人进行背部叩拍排痰。一位来自山区大队、性子比较急的年轻赤脚医生,看着老人费力咳嗽的样子,忍不住拿出几根银针,未经详细问诊和伊拉允许,就要给老人扎针试试。
“等一下!”伊拉立刻出声制止,语气严肃,“王医生,在没有明确辨证的情况下贸然针刺,尤其是对体质虚弱的老人,可能存在风险。我们先完成排痰,观察效果,再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需要以及如何针刺。”
那位王医生脸上有些挂不住,嘟囔道:“我们山里以前都这么弄,见效快……”
伊拉没有生气,而是借这个机会对全体学员说:“同志们,我们学习新技术、新方法,不是为了完全抛弃老经验,而是为了让老经验更科学、更安全。针刺是有效的疗法,但必须建立在准确辨证的基础上。比如这位大爷,痰湿壅盛,肺气不宣,我们可以先用法痰通气的物理方法,配合特定穴位按摩,如果效果不佳,再考虑针刺,选穴也要相应调整。这叫‘中西结合,土洋并举’,目的是对病人负责。”
她的话既肯定了传统疗法,又强调了科学规范的重要性,说得那位王医生低下了头,其他学员也深受启发。课后,伊拉还主动找到王医生,和他交流了一些山区常见病的针刺经验,两人相谈甚欢。
草药辨识课上,伊拉不仅教大家认药,更强调采集时间、炮制方法和用药安全。一位老赤脚医生指着一种开着紫花的植物问:“伊拉老师,这个我们叫‘断肠草’,听说有毒,但老辈人也说能治肚子疼,到底能不能用?”
伊拉仔细辨认后,郑重地说:“李大爷,您说得对,这种植物确实有毒性,使用剂量和炮制方法要求极高,稍有不当就会出危险。对于这类有毒草药,我的建议是,在没有绝对把握和老师傅指导的情况下,宁可不用,选用其他更安全的替代药材。我们赤脚医生的第一原则是‘安全有效’。”
她的谨慎和对生命的敬畏,给所有学员留下了深刻印象。培训班的氛围,在严谨、务实、互助的基调下,变得越来越浓厚。伊拉知道,她播撒下的,不仅仅是医术的种子,更是一种对职业的敬畏和对科学精神的追求。这些种子,将在广阔的农村土地上,生根发芽,守护更多人的健康。
为期十天的赤脚医生业务提高培训班,在紧张而充实的学习中落下帷幕。结业仪式上,公社领导高度评价了这次培训的成效,称赞伊拉“理论扎实、经验丰富、教学得法”,为全公社基层医疗卫生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学员们更是收获满满。他们不仅系统梳理了常见病的诊疗思路,学到了实用的草药知识和急救技能,更重要的是,伊拉强调的“预防为主”、“安全有效”、“严谨求实”的理念,深深印入了他们的脑海。那个起初有些不服气的王医生,在结业时紧紧握着伊拉的手:“伊拉老师,谢谢你!以前俺就知道猛打猛冲,现在懂了,当医生光有胆子不行,还得有章法!”
柳林大队的何医生也感慨道:“这下心里有底多了!以后咱们常联系,有啥疑难杂症,一起琢磨!”
看着一张张充满信心和干劲的脸庞,伊拉心中充满了成就感。她知道,自己点燃的不是三十多盏灯,而是三十多个可以继续照亮一方的火种。培训虽然结束,但一个以她为松散核心的赤脚医生交流网络已经初步形成。公社卫生院也表示,会将这种形式的培训定期举办下去,并鼓励各大队赤脚医生之间加强横向联系。
伊拉回到红星生产队,带回来的不仅是培训圆满成功的喜悦,还有一份沉甸甸的、来自公社卫生院的正式聘书——特聘她为“红星公社赤脚医生业务指导顾问”,不定期参与巡回指导、病例讨论和后续培训工作。这意味着她的责任范围,正式从红星队扩展到了全公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