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过后,天气并未立刻转暖,反倒迎来了一场倒春寒。凛冽的北风卷着细碎的雪粒,打得窗棂唰唰作响,刚冒出点绿意的地面又被一层薄白覆盖。屯子里的人们重新裹紧了棉袄,咒骂着这鬼天气耽误了备耕。
伊拉却在这春寒料峭中,开始了她新一年的第一次“农业实验”。
她的“希望之种”虽然还在积雪下沉睡,但系统的学习模块和之前记录的数据告诉她,提前育苗是增产的关键。东北无霜期短,很多作物直接播种生长时间不足,若能提前在室内育出健壮的苗,等天气一转暖立刻移栽,就能抢出宝贵的生长期。
但正式的育苗需要温床、油纸、甚至玻璃温室,这对伊家、对整个生产队来说都太奢侈了。伊拉必须想办法“土法”育苗。
她盯上了家里灶坑口那块地方。做完饭后,灶坑里还有余烬,会持续散发出温和的热量,灶口附近的温度明显比屋里其他地方高。这里不就是现成的“低温温床”吗?
材料也好解决。她找王秀娟要了几个破旧的搪瓷盆、瓦盆,甚至磕了边的海碗,又让伊爱国帮忙,从队里牲口棚那边偷偷弄来一点发酵好的、没什么味的腐熟马粪(这比人粪尿温和,不易烧苗),混合上家里灶底掏出来的草木灰和一点细土,就是最简单的育苗基质。
种子是她精心挑选出来的——去年收获的那几颗最饱满的“希望之种”二代,以及几颗李大夫给的、据说药效更好的某种草药的小种子。
王秀娟看着女儿把破盆烂碗摆在灶口,往里填那些“乱七八糟”的土,忍不住念叨:“拉拉啊,你这又是鼓捣啥?这能长出苗来?别白费了那种子。”那几颗金贵的玉米种子,可是闺女当宝贝一样留下来的。
“娘,我就试试,灶口暖和,兴许比外面长得快呢。”伊拉仰起脸,认真地说,“不试试咋知道不行?”
王秀娟看着女儿亮晶晶的、充满求知欲的眼睛,把劝阻的话又咽了回去。罢了,孩子喜欢鼓捣就鼓捣吧,反正也没浪费啥好东西。
伊拉仔细地将种子播进不同的盆里,轻轻覆盖上薄土,又用喷壶(一个破了嘴的旧陶壶)极其小心地洒上水,既不能多,多了土会板结烂种;也不能少,少了不发芽。她严格按照系统灌输的理论知识和李大夫偶尔提到的“干透浇透”经验来操作。
做完这一切,她找来几块干净的旧布,微微浸湿,盖在盆口保墒。每天早晚,她都会雷打不动地蹲在灶口,掀开布片仔细观察土壤的干湿情况,记录温度感受(她无法精确测量,只能用“温热”、“温凉”来描述),期盼着那一点绿意的萌发。
【结合理论知识,利用现有条件创造性搭建简易育苗环境,动手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升。奖励积分+15点。】
【开启“土法育苗”长期观察记录任务,持续记录可获得阶段性积分奖励。】
【宿主当前积分:1383点。】
这个过程枯燥而需要耐心。伊爱国看着女儿每天像个老把式一样伺候那几个破盆,觉得有趣又心疼。“拉拉,苗哪是那么快就出来的,得等等。”
“我知道,爹。我就看看它们需不需要喝水。”伊拉头也不抬地回答,手指轻轻触摸土壤表面,感受那细微的湿度变化。
李大夫来家串门时,也看到了灶口这一排“奇景”。他仔细问了伊拉的想法和做法,捻着胡子沉吟半晌,道:“利用地火热力催芽育苗,古书上倒也有类似记载,多是用于珍贵药材或花卉。你这娃娃,心思倒是巧。只是这温度、水分极难把控,成败在天啊。”
连李大夫都说古书上有记载,伊拉心里更有底了。虽然李大夫说的是“成败在天”,但她相信,只要观察足够仔细,操作足够精细,就能提高“人”的那部分成功率。
倒春寒终于过去了,天气一天天变暖,屋檐下的冰溜子开始滴滴答答地化水。
这天清晨,伊拉照例去查看她的育苗盆。当她小心翼翼地揭开其中一个盖着布的瓦盆时,眼前的一幕让她几乎屏住了呼吸——
只见湿润的褐色土面上,竟然钻出了几个极其微小的、嫩黄色的芽尖!像害羞似的,怯生生地探着头,仿佛一碰就会缩回去。
是玉米!她的“希望之种”发芽了!
强压住想要欢呼的冲动,伊拉仔细数了数,播下去的五颗种子,有三颗冒了芽!这个出芽率在她简陋的条件下已经非常难得!
她立刻又检查了其他几个盆。种着草药种子的那个海碗里,也依稀看到了极细的白色根须状物,似乎即将破土!
成功了!她的土法育苗,初步成功了!
她小心翼翼地将布片重新盖好,只留下一点点缝隙透气。现在小苗还很脆弱,需要精心呵护。
一整天,伊拉的心情都像外面越来越明亮的阳光一样,灿烂无比。她一次次忍不住跑去看那几株小苗,看着它们似乎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慢慢舒展变绿。
晚上,她郑重地在系统辅助记录的“农业实验笔记”上画下第一株幼苗的样子,标注了日期和观察到的细节。
【“土法育苗”初步成功,成功催芽珍贵作物种子,验证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可能性,获得巨大成就感。奖励积分+50点!】
【农业实践知识小幅提升。】
【宿主当前积分:1433点。】
王秀娟和伊爱国得知种子真的发芽了,也是啧啧称奇,看女儿的眼神里更多了几分佩服。这孩子,愣是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奶奶更是笑得合不拢嘴,逢人便说自家孙女有多能耐,在灶口就把金贵苗子给孵出来了,虽然听的人大多笑笑不当真,只当老太太夸孙女没边儿。
伊拉知道,这只是第一步。幼苗后续的生长、移栽、适应外界环境,还有无数挑战。但她已经迈出了这关键的第一步。
窗外,冰雪消融,大地回春。
灶口,嫩芽新绿,生机萌动。
伊拉看着那一点点微弱的绿色,仿佛看到了未来丰收的希望。
她的农业实验之路,伴随着春天的脚步,正式启航了。而她的医学学习和技能提升,也在同步稳步推进着。全方位的成长,正在这个东北农家小院里,悄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