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有一天,秦国未能诞生足以抗衡敌方的统帅人才,而对手偏偏出了一个精通兵权谋、兵形势或兵阴阳的帅才,那该怎么办?
但若那时秦国国力雄厚,财力充足,完全支撑得起士兵走兵技巧之路——
只需配备一位能力平平、甚至略显平庸的主帅,也能凭借将士们的超强个体战力和装备优势,将那位所谓的“名将”彻底碾压。
因此,兵技巧并非无用之道。
不能因其耗资巨大,便轻易否定其价值。
更何况,谁又能断定未来的秦国不会富到足以负担这条昂贵路线呢?
一旦秦军上下皆能走上兵技巧之路,再配上一位尚可的兵权谋统帅,二者相辅相成,所产生的战力必将远超简单叠加。
毕竟太子扶苏从未说过兵权谋与兵技巧互不相容。
相反,他最初定义兵权谋时便讲得很清楚:“以正守国,以奇用兵,先计而后战,兼形势,包阴阳,用技巧者也。”
这其中,赫然写着“用技巧者”四字!
也就是说,真正的兵权谋本就包含技巧之用。
若能将自身的兵权谋之道,与太子所言的兵技巧深度融合——
哪怕武安君白起重生于世,他也敢提兵而出,正面交锋,毫不退让。
一旁的秦皇嬴政听着王翦娓娓道来,默默颔首,目光微动,似有所思。
“老将军所言极是,兵技巧确有可取之处。”
“但若将来国库充盈,寡人宁愿择兵权谋,或取兵形势。”
“退而求其次,便是兵阴阳,也在考虑之列。”
“至于兵技巧这条路,眼下大秦无力承担,不必多提。”
“即便日后富足,这般耗费民力的路子,寡人也不会轻易动用。”
始皇话音落下,王翦微微抿唇,略显怅然。
他原还想尝一尝统领阴阳之士的威风气派,如今看来,终究是落了空。
【当太子扶苏将兵技巧一说娓娓道来,王翦、蒙武与尉缭三人听罢,皆默然良久,先是颔首,继而又轻轻摇头。】
【以他们多年执掌兵事的眼光,自然明白这兵技巧并非虚妄,确有其道。】
【只是此道或许能在后世崭露头角,成为兵家主流之一。】
【但在当下,乃至未来许久岁月里,它恐怕只能依附于权谋、形势、阴阳三派之下,作为辅佐手段,难成独立气候。】
【归根结底,兵技巧太耗国力。】
【非国势强盛至巅峰者,根本无法支撑这条道路的开销。】
【否则不待敌军压境,单是那源源不断的军资耗费,便足以拖垮整个国家财政。】
【一旦如此,百姓必受重负,民生凋敝,社稷动荡,终致天下不安。】
【太子扶苏对此亦作出总结:“所谓兵权谋、兵形势、兵阴阳、兵技巧,不过是依统帅个人用兵风格之侧重而划分。”】
【“四者之间,并无高下之别!”】
【“为将者,可兼通四道,融权谋于形势,借阴阳以施巧技。”】
【“也可专精一路,独行权谋,偏守形势,专修阴阳,或专攻技巧。”】
【“因兵家所求,唯有一事——胜!”】
【“只要能赢下战局,只要能活着从战场上归来,”】
【“无论用何法、行何策,皆应被兵家所尊崇。”】
【“自兵家诞生之日起,便只为胜利而存。”】
【“倾尽心力,无所不用其极,哪怕以性命相搏,也要赢得每一场战争——这才是兵家本色!”】
【话音未落,王翦、蒙武、尉缭三人已忍不住击掌喝彩:】
【“好一个‘只为胜利’!”】
【“殿下所言,正合兵家真义!”】
【“胜负之前,其余皆可舍弃,代价再大,也值得!”】
【“殿下对兵道理解至此,已有为帅之才!”】
【“仅凭这四势之分与对兵家本质的洞察,老夫敢断言——殿下实具天下名将之资!”】
【“若非身系储位,不宜亲临险地,秦国今日或将再出一位如当年武安君白起般的盖世将星!”】
【此时此刻,三位久经沙场的老将心中,皆涌起深深惋惜。】
【只因太子扶苏在兵学上的悟性,实在太高。】
【纵是王翦、蒙武、尉缭自问平生所学,竟觉自己在这方面的天赋,尚不及太子万一。】
【放眼古今,能与扶苏比肩者,怕也只有昔日的孙武、吴起、孙膑,以及武安君白起寥寥数人而已。】
【若单论天资,不涉实战经验,恐怕连那几位先贤,也未必能胜过眼前这位年少沉稳的太子。】
【毕竟,六岁习兵,半年之内便能厘清兵家脉络,洞悉其核心追求——如此才情,百年难遇。】
武安君白起、孙膑、吴起、孙武这些兵学大家,他们在六岁时,可曾展现出这般惊人的才略?
王翦、蒙武、尉缭三人心里清楚,那是绝无可能的。
而如今这位年仅六岁的太子扶苏,其兵家之才竟已显露到如此地步,若假以时日真正执掌兵权,统率三军——
或许真能成为史上最为全面、最为可怕,也最为卓绝的军事统帅!
甚至有望立下空前绝后、旷古烁今、无人能及的不世功业!
可偏偏,拥有这般骇人天赋之人,竟是大秦储君!
不止是储君,更是备受父王宠爱,且在文治、德行、才智等诸方面皆出类拔萃的皇太子!
这样的身份,注定他无法亲临战场,涉身刀锋。
哪怕他自己心向往之,渴望披甲执锐,率军征战,朝堂也不会容许,天下更不会答应。
事实上,就在王翦、蒙武、尉缭三人轻声慨叹,惋惜如此天资若不能用于沙场实乃遗憾之时——
坐在上首的秦王嬴政,目光微冷,眸光一扫,威势顿生。
太子扶苏,在嬴政眼中,几乎是完美无瑕的继承者。
尤其对比这些年陆续出生的诸位公子、公主,扶苏之稳重、聪慧、仁德,早已超出期待。
嬴政深知,此生或许再也难遇第二个如扶苏这般令他安心托付江山的嗣君。
这样一个足以让大秦历代先祖含笑九泉的合格储君,
若因几句无心之语,心生波澜,萌生赴边疆统兵的念头——
哪怕那只是少年一时热血,他也绝不容忍。
即便王翦等人功高盖世,届时也难逃严责。
被秦王那一眼扫过,王翦、蒙武、尉缭顿时脊背发凉,猛然醒悟。
诚然,太子扶苏的兵道天赋,或许真的前无古人。
可如今的大秦,缺一位将星吗?
并不缺。
他们三人尚在,军权稳固,谋略未衰。
即便将来退隐,还有蒙恬、王贲、李信这些后起之秀,足以撑起大秦铁军。
只要秦国将帅之才尚未断绝,那么对整个帝国而言——
太子安稳居于东宫,远比奔赴前线更为重要。
因为,只要储君无恙,纵使千军万马尽没于疆场,大秦国本仍在,未来犹存;
可一旦太子身陷战阵,稍有闪失,哪怕此前赢得再多胜仗,也将万劫不复,宗庙倾覆。
储君与统帅之间,孰重孰轻,王翦三人岂会不明?
想到此处,三人再不敢多言半句“可惜”之语。
尉缭轻咳两声,连忙岔开话题:“咳咳,殿下已将兵家四势尽数道明,不知所谓‘八略’,又作何解?”
太子扶苏不察其意,只当寻常问学,便继续娓娓道来:
“我以为,为将者所需具备之能,可细分为八项。”
“即:战略、战术、后勤、练兵、选将、军令、治军、用间。”
“所谓战略,便是对整场战事全局的筹谋与引导。”
“须基于对敌我形势、天时地利、人心向背及其演变规律的深刻洞察,统筹规划兵力部署与军事行动,以实现既定的政治与军事目标。”
“所谓战术,是指运用武器或军事力量对敌实施进攻或抵御的手段。”
“这涵盖了作战的基本原则及其实际应用,包括如何发起攻势、如何组织防御等内容,属于军事行动中具体的实施方式……”
“所谓后勤,是指后方为前线提供的一切保障工作。”
“它涉及粮草运输的效率、品质与规模,也包括军械装备的调配速度与质量,同时还包含对伤员的及时救护,以及对士兵思亲情绪等心理问题的疏导与安抚。”
“所谓练兵,就是通过系统训练提升部队的战斗力和整体素养。”
“这不仅包括兵器制造、营寨修筑、人马医疗等技术性事务,还包括如何甄选合适的人选入伍,并将其培养成能够胜任行军、作战等各项任务的合格士卒。”
“所谓选将,即在军队中发现并培育具备统帅之才的将领。”
“这项工作需全面考察一个人的军事能力、指挥水平,乃至品德操守等多个方面,择优任用。”
“所谓军令,乃是军队指挥系统的命脉,主管作战调度与指令传达。”
“其核心在于如何清晰发布命令、合理分配作战任务,并有效监督执行过程。”
“所谓治军,指的是军队内部的日常管理事务,涵盖编制建设、纪律整肃、生活秩序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