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十点的重庆,夜色像浸了红油的火锅底料,浓稠得化不开。解放碑的霓虹透过老旧居民楼的窗户,在吴梦琪的出租屋里投下斑驳的光影,与书桌上那盏老式台灯的暖黄光芒交织在一起。窗外传来长江索道缓缓划过江面的轰鸣声,夹杂着远处火锅店隐约的喧闹,这座城市的烟火气即使在深夜也从未消散。
吴梦琪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把额头抵在微凉的玻璃上。出租屋在十八梯老巷的顶楼,面积不大却收拾得整洁,墙上贴着她手绘的重庆地图,磁器口、洪崖洞、李子坝等地标旁都密密麻麻标注着客户信息。书桌上除了电脑和文件,还摆着个搪瓷杯,里面泡着老鹰茶,茶渍在杯壁上留下深浅不一的印记,像幅抽象的地图。
她深吸一口气,转身坐回书桌前,翻开那本边角已经卷起的 “复盘笔记本”。这是杨老特意送给她的,封面上用毛笔写着 “日拱一卒” 四个大字,笔锋遒劲有力。吴梦琪翻开今天的页面,左边格子里已经写满了字,最上方用红笔标注着 “今日核心问题”,下面是她刚总结的内容:“刘叔的礼盒设计耽误 2 天(供应商没理解老照片需求)”。
笔尖在纸上停顿片刻,她回想起今天下午和包装厂张经理的通话。对方在电话里支支吾吾,说印出来的老照片模糊不清,和样品差距太大,没法交货。吴梦琪当时急得直冒冷汗,刘叔特意找出的 1985 年老照片是礼盒设计的灵魂,要是出了问题,不仅影响工期,更会伤了老人的心。
“问题根源:供应商对‘历史质感’理解偏差,仅做了基础扫描,未修复照片褶皱和褪色。” 她在问题下方补充道,笔尖划过纸张发出沙沙的声响。台灯的光晕落在她专注的侧脸上,把睫毛的影子拉得很长。入职时那个连报表都做不明白的新人,如今已经学会精准定位问题核心,这种变化连她自己都觉得惊讶。
吴梦琪换了支蓝色水笔,在笔记本右边的 “明日方案” 栏写下:“带原始老照片去供应商工厂盯样,现场沟通修复细节:1. 保留照片自然褶皱;2. 强化黑白对比突出年代感;3. 在礼盒右下角加‘历史影像修复’小字标注。” 她特意在 “原始老照片” 下面画了波浪线,这个细节绝不能再出纰漏。
这是她从杨老那里学来的 “1 小时复盘法”。老茶馆那次见面后,杨老教她每天花一小时梳理当日工作,左边记问题,右边写对策,像中医诊脉一样找准症结。刚开始她总觉得麻烦,直到有次因为没及时复盘,重复犯了客户沟通的错误,才真正明白这套方法的价值。
笔记本上还贴着张便利贴,是杨老写的口诀:“今日事今日毕,问题不隔夜;明日事今日计,计划要具体。” 吴梦琪用指尖摩挲着泛黄的纸页,想起老人当时说的话:“销售就像熬火锅,得随时盯着火候,火大了糊锅,火小了不入味,复盘就是让你掌握火候的本事。”
复盘完毕,她把笔记本推到一边,桌上顿时露出摊开的客户资料。这是杨老工作法的第二步:“2 小时深耕客户”。吴梦琪拿起刘叔的资料夹,里面除了基本信息,还有她蹲点麻花摊时拍的照片 —— 刘叔揉面时青筋突起的手背、炸麻花时飞溅的油星、老坛里发酵的面团,每张照片背面都标注着拍摄时间和细节备注。
她翻开最新的客户画像表,这是按杨老教的 “三维分析法” 做的:横轴标地域特征,纵轴列核心需求,单元格里填沟通技巧。在 “刘记麻花” 那栏,她着重标注:“地域属性:磁器口核心区老字号,游客流量大但停留时间短;核心需求:包装既要防压又要讲故事,兼顾实用与情怀;沟通要点:多用‘传承’‘老规矩’等关键词,避免过于专业的营销术语。”
表格旁放着个小小的收纳盒,里面装着从各商户收集的 “宝贝”:周叔老坛里的辣椒标本、陈婆婆凉糕用的井水水样、刘叔揉面用的老面引子。这些东西在别人看来或许不值一提,却是吴梦琪理解客户的钥匙。她捏起那块老面引子,凑近鼻尖闻了闻,淡淡的酸香里仿佛能嗅到三十年的时光味道。
手机突然震动起来,屏幕上跳出 “商盟张哥” 的名字。吴梦琪连忙接起,电话那头传来包装厂张经理爽朗的笑声:“小吴啊,刚看到你发的照片修复要求,明天上午过来吧,我让设计师等着。对了,上次说的共享包装模板搞好了,你顺便来看看。”
“太谢谢您了张哥!我明天一早就过去。” 吴梦琪笑着道谢,心里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了地。这是加入商盟后最大的收获,资源不再是孤立的岛屿,而是能相互连接的桥梁。挂了电话,她翻开商盟通讯录,这是今天最后一项任务:“30 分钟人脉拓展”。
通讯录是活页本形式,每页都贴着商户的名片,旁边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着信息:红色是重点客户,蓝色是潜在合作伙伴,绿色是资源提供者。她在张经理的名片旁写下:“可提供老照片修复技术支持,需回报:介绍餐饮包装业务”,又在旁边画了个火锅图案 —— 张哥最爱吃的是老灶火锅。
翻到 “林溪(直播)” 那页,吴梦琪想起下午商盟群里的消息,林溪说下周要去磁器口拍短视频。她立刻在备注栏写下:“推荐拍摄刘叔揉面三百圈的细节,可结合‘老规矩’话题引流,需协调拍摄时间。” 写完拿出手机,给林溪发了条消息,附上刘叔麻花摊的最新照片。
通讯录的最后几页是杨老的手写批注,老人把每个商户的性格特点、喜好禁忌都一一注明:“周叔好酒,谈事可带江津老白干”“陈婆婆信佛,忌谈生意兴隆等功利话”“刘叔最在意儿子看法,可从年轻人视角切入”。这些看似琐碎的细节,却在关键时刻帮了吴梦琪大忙。
墙上的挂钟敲响十一点,吴梦琪伸了个懒腰,骨节发出一连串清脆的响声。她站起身活动僵硬的脖颈,无意间瞥见镜子里的自己。穿着简单的棉布 t 恤,头发随意挽在脑后,脸上带着些许疲惫,眼神却比刚入职时明亮了许多。那时的她总穿着不合身的职业装,说话小心翼翼,连在会上发言都会紧张到声音发颤。
她走到窗边,推开窗户,晚风带着嘉陵江的潮气扑面而来,夹杂着楼下火锅店飘来的牛油香。十八梯的老巷里,几家夜宵摊还亮着灯,摊主的吆喝声、食客的谈笑声顺着风飘上来,构成一首生动的市井交响曲。吴梦琪深吸一口气,空气中仿佛都带着麻辣的暖意。
桌上的搪瓷杯里,老鹰茶已经凉了。她端起来喝了一大口,苦涩的味道在舌尖化开,却带着回甘。刚入职那段时间,她总失眠,夜里抱着膝盖坐在窗边哭,觉得自己永远也学不会那些复杂的销售技巧。是杨老的话点醒了她:“销售不是学出来的,是做出来的,每天进步一点点,就像磁器口的石阶,一步一步总能爬到顶。”
吴梦琪回到书桌前,开始收拾东西。她把客户资料分门别类放进文件夹,商盟通讯录仔细夹在笔记本里,刘叔的老照片用信封装好放进帆布包 —— 明天要带的东西一样都不能少。台灯下,她的影子被拉得很长,挺拔而坚定,再也不是那个初入职场时畏畏缩缩的模样。
手机屏幕亮了一下,是李姐发来的消息:“王经理明天晨会要听老字号业务汇报,准备充分点。” 吴梦琪回了个 “收到” 的表情,心里却不慌。按照杨老的工作法,她早已把汇报要点写在复盘笔记本的附页上,还准备了周叔和刘叔的订单增长数据图表,有理有据才能站稳脚跟。
她给手机充上电,又检查了一遍闹钟。明天要先去包装厂盯样,再回公司汇报,下午还要去磁器口看刘叔的麻花摊新包装试产,行程排得满满当当。但吴梦琪心里很踏实,就像重庆的轻轨总能精准穿过楼房,杨老的工作法让她在忙碌中找到了秩序。
关上台灯的瞬间,窗外的霓虹立刻涌了进来,在地板上投下流动的光影。吴梦琪躺在床上,听着远处长江索道的轰鸣声渐渐远去,很快就进入了梦乡。梦里她站在磁器口的老街上,周叔、刘叔、赵婶都笑着向她招手,他们的摊子前都摆着崭新的包装,上面印着老照片和动人的故事。
凌晨五点,闹钟还没响,吴梦琪已经醒了。窗外的天色刚泛起鱼肚白,巷子里传来清洁工扫地的沙沙声。她起身洗漱,看着镜子里的自己,眼神清亮而坚定。简单吃了碗昨天赵婶给的汤圆,她背起帆布包走出家门。
清晨的十八梯还浸在薄雾里,青石板路湿漉漉的,像蒙着一层轻纱。吴梦琪踩着石阶往下走,帆布鞋发出轻微的咯吱声。她知道今天又是忙碌的一天,但心里充满了力量。杨老的工作法就像这老街的石阶,看似平凡却坚实可靠,一步一个脚印,总能通向更远的地方。
走到巷口时,早点摊已经支起来了,油条的香气扑面而来。吴梦琪买了根油条,边走边吃,阳光透过薄雾洒在她身上,暖洋洋的。远处的解放碑在晨光中渐渐清晰,新的一天开始了,属于她的职场故事,也在这日复一日的坚持中,书写着越来越精彩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