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城小院的书房里,乔兰菁铺开宣纸,提笔蘸墨,眸光沉静。
石砚和紫电侍立一旁,一个沉稳,一个利落。
“石砚,”乔兰菁开口,声音清晰,“从今日起,你便专职跟在我父亲身边。父亲备考春闱,身边需得有个稳妥之人,你心思细,又会武艺,护他周全,打理杂事,我最放心。”
石砚闻言,并无异议,恭敬应道:“是,四姑娘。石砚定当尽心竭力,护老爷周全。”
他深知这是乔兰菁对他的信任与重用,乔仲远是家里的顶梁柱,更是未来的希望。
乔兰菁点头,又看向紫电:“紫电,你便留在我身边。日后出门办事,你随行。”
“是,小姐。”紫电言简意赅,眼神坚定。
安排妥贴身人手,乔兰菁的笔尖落在了纸上,开始勾勒她思虑已久的家族产业新蓝图。
首先,是现有铺面的扩张。
“十里香”势头正猛,向江宁、句容等周边县城扩张势在必行。她写下“分店选址,人员培训,标准统一”几个关键词。
这部分,大伯乔伯谦和三叔乔季渊已有经验,她只需把握大方向和最终决策。
接着,是她的重头戏——医药相关产业。
她在纸上写下“药膳坊”三字。
不同于“十里香”的喧闹,药膳坊需营造清雅安宁的氛围,针对的是注重养生、或身体略有小恙需调理的客人。
她计划先在府城寻一处合适的小铺面试点,将中医中的食疗方子与现代营养学结合,推出几款针对常见体质、季节变化的药膳汤品和茶饮。
这部分,可以交给心思细腻的大姐兰心和二姐兰芷来学习打理。
然后,是“成药坊”。
她写下“止血膏”、“清热散”、“消食丸”等字样。
这些是日常最急需、也最容易验证效果的成药。
她深知中药汤剂煎煮不便,若能制成方便携带、保存的膏、丸、散,定能惠及更多百姓。
初期规模不需大,但药材品质、制作流程必须严格把控,确保安全有效。
这需要她亲自盯一段时日,待成熟后再交给可靠之人。
写到这里,她笔锋一顿,想到了村里日益扩大的养猪场和养鸡场。
目前这两处由四房主要负责,收益归公中。
但乔兰菁想得更远。
若一直由乔家独力经营,规模终究有限,且易招人眼红。
不如……让利于族,捆绑发展?
她沉吟片刻,在纸上写下“养殖场股份制”几个字。
思路渐渐清晰。
她放下笔,将石砚和紫电暂时遣去休息,独自对着规划图沉思良久。
翌日,她便寻了机会,与正在府城小院温书的乔仲远以及过来对账的乔伯谦、乔季渊商议。
听乔兰菁条理清晰地阐述完药膳坊和成药坊的构想,乔伯谦和乔季渊眼中都露出惊叹。
他们知道这个侄女不凡,却不想她思路如此开阔,且每一步都考虑得极为稳妥。
“药膳、成药……这倒是条新路子,听着也稳妥。”乔伯谦沉吟道,“只是这前期投入和选址……”
“大伯放心,初期规模不大,侄女打算先用自家积蓄试点,选址也会谨慎。”乔兰菁答道。
接着,乔兰菁又提出了养殖场股份制的想法。
“将养猪场和养鸡场交给族里?”乔季渊有些意外,“这可是咱家一手办起来的……”
“四叔,并非白交。”乔兰菁解释,“我的意思是,咱们乔家占两成干股,保留话语权和监督权。其余八成股份,拆分成小份,允许村里族人以户为单位,用银钱购买。年底根据盈利,按股分红。”
她顿了顿,继续道:“这样一来,养殖场就成了全村人的产业,大家都会更上心,规模也能迅速扩大。咱们乔家既得了利,又团结了族人,根基才能更稳。否则,单靠咱们一家,终究势单力薄。”
乔仲远闻言,眼中精光一闪,抚须点头:“菁儿此议,颇有远见。《论语》有云:‘不患寡而患不均’。让利于族,共担风险,共享收益,方能长久。我觉可行。”
乔伯谦和乔季渊仔细思量,也渐渐明白了其中关窍。
这确实是将家族利益与宗族利益捆绑的好方法,能极大增强乔家在村里的凝聚力和话语权。
“只是这章程如何定?股份如何分?需得与族长和几位族老细细商议。”乔伯谦道。
“这是自然。”乔兰菁点头,“此事还需祖父出面最为妥当。女儿只是提出个想法,具体细则,还需长辈们定夺。”
乔伯谦和乔季渊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赞同与兴奋。
他们仿佛看到,乔家不仅仅是在经商致富,更是在构建一个更为稳固、更有潜力的家族未来。
乔兰菁看着长辈们的神情,知道此事已成大半。
她心中那幅以商业为骨、以医药为魂、以宗族为根的蓝图,正在一步步变得清晰而坚实。
前路漫漫,但她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