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彻底沉入地平线,最后一抹橘红被青灰色的暮霭吞噬,夜色如同巨大的幕布缓缓笼罩青丘山。祭坛内,那层月白与混沌交织的光幕,在夜色中散发出柔和而坚定的微光,如同暴风雨中最后的灯塔。
经历了方才那场无声却惊心动魄的“扫描”后,祭坛内的气氛彻底改变。之前的宁静与默契被一种高度紧绷的警惕所取代。疗伤的过程,从一种充满希望的修复,变成了一场在刀尖上跳舞的伪装。
月灵儿和林凡不敢再有丝毫大意。
月灵儿彻底改变了疗伤方式。她不再将精纯的月华本源直接渡入林凡体内,而是双手结出一个极其繁复古老的印诀——《月影敛息诀》。她将自身恢复的一丝月华之力,不再外放,而是全部用于模拟出一种极其平稳、微弱、且不带任何本源特性的“普通疗伤灵力”波动。这股模拟出的灵力,如同最寻常的伤药气息,缓缓萦绕在两人周围,掩盖着一切可能引起外围符印警觉的能量特征。
同时,她与林凡之间那道神念桥梁,也变得更加隐晦,几乎完全内敛,只保留一丝最基础的、用于协调行动的联系,如同暗夜中两根几乎看不见的丝线。
林凡这边,则更加艰难。他必须一边引导体内新生的混沌之气继续修复伤势,一边要强行压制混沌道种因吸收月华而产生的自然活跃度,以及道种本身那玄奥的灵性波动。这就像要让一个刚刚苏醒的饥饿婴儿,既要悄悄进食,又不能发出任何声响,更不能表现出对食物的渴望。
他集中全部心神,如同最精密的工匠,操控着每一丝混沌之气。新生之气在经脉中流淌时,不再是充满活力的奔涌,而是变得迟缓、粘稠,模拟出重伤者灵力滞涩、运转艰难的状态。对于丹田内的混沌道种,他更是小心翼翼,用神识将其层层包裹,使其旋转速度降至最低,散发出的波动微弱到近乎死寂,只保留最核心的一丝生机,如同冬眠的种子。
整个疗伤过程,变得极其缓慢,效率大打折扣。但两人别无选择。
林凡能清晰地“内视”到,在如此压抑的修炼状态下,新生混沌之气的活性大减,对伤势的修复效果远不如前。更麻烦的是,那种强行压制带来的滞涩感,反而在经脉中形成了一些微小的能量淤积点,如同溪流中被强行设置的障碍,长期下去,恐会留下暗伤。混沌道种也传来阵阵微弱的“不适”感,仿佛被束缚了手脚,本能地渴望更自由的呼吸和成长。
但他只能忍耐。每一次,当外围那道金色符印按照某种不为人知的规律,周期性散发出微弱的探测波动时(虽然强度远不如之前的“扫描”,但依旧存在),两人都必须立刻将一切气息收敛到极致,如同两块没有生命的石头。
这种间歇性的、提心吊胆的停顿,严重干扰了疗伤的连续性。林凡刚刚引导气流疏通一段经脉,就可能被迫中断,待波动过去,之前凝聚的气流已然散乱,需要重新引导。周而复始,进展缓慢得令人心焦。
月灵儿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持续施展《月影敛息诀》对她本就虚弱的心神是巨大的负担,她的额头不断渗出细密的冷汗,脸色刚刚恢复的一丝红润再次褪去。但她眼神中的坚定却从未动摇,始终维持着那层完美的伪装。
时间在煎熬中一点点流逝。夜色渐深,星光透过光幕,洒在两人身上。祭坛内寂静无声,只有彼此微不可闻的呼吸和心跳,成为这压抑环境中唯一的生命律动。
林凡能感觉到,自己的伤势确实在极其缓慢地好转。最严重的几处经脉断裂处,已经初步连接,虽然脆弱不堪,但至少不再漏气。五脏六腑的剧痛也减轻了些许。然而,这种好转的速度,远远跟不上潜在危机逼近的脚步。
他心中升起一股强烈的紧迫感。玄诚子的符印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不知何时会真正落下。他们不能永远这样被动地躲藏下去。
必须想办法,在伪装之下,加速恢复!哪怕冒一些风险!
一个念头在他心中逐渐清晰。他尝试着,在两次符印探测的间歇,极其短暂地放开一丝对混沌道种的压制,让其加速吸收月灵儿模拟出的“普通灵力”,并在探测波临近前,迅速重新压制。这个过程如同在雷区中快速穿行,需要精准到毫厘的掌控力和极大的勇气。
第一次尝试,险些失败。道种突然的活跃差点引起气息波动,幸好月灵儿及时加强敛息诀才掩盖过去。两人都惊出一身冷汗。
但林凡没有放弃。他一次次地尝试,逐渐掌握了节奏。虽然每次加速的时间极短,效果微乎其微,但积少成多,修复的速度总算提升了一丝丝。
月灵儿察觉到了他的冒险,没有阻止,只是更加专注地配合着,将敛息诀运转到极致,为他打掩护。
夜深了。祭坛之外,万籁俱寂,只有夜风吹过废墟的呜咽。祭坛之内,两人如同在黑暗深渊的钢丝上携手前行,每一步都小心翼翼,每一次呼吸都计算着时机。
希望,在极度压抑的伪装与谨慎的冒险中,如同风中残烛,顽强地摇曳着,不肯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