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把手机倒扣在腿上,抬头看了眼前座的周老师助理。
“林远已经在项目地等了。”助理看了眼表,“九点整。”
琴雯嗯了一声,没再说话。车窗外的绿化带从低矮灌木变成整齐草坪,城市新区的道路宽阔干净,远处一栋灰白色三层小楼立在绿树之间,门口挂着“启光”的铜牌。
车子停稳,助理先下车,琴雯跟着走进大厅。地面是浅色橡木地板,墙上贴着孩子们的手工画作,角落摆着一架旧钢琴。一个戴黑框眼镜的男人迎上来,三十五岁左右,穿着洗得发白的卡其色衬衫,袖口卷到手肘。
“琴小姐,我是林远。”他伸出手,掌心有薄茧,“感谢您愿意亲自来看。”
琴雯轻轻握了一下,“走吧,先看看场地。”
他们从一楼开始。教室铺着软垫地板,投影仪、画架、陶艺转盘一应俱全,但不少设备明显用了多年。林远指着一间空置的舞蹈室说:“原本有两个班,上个月因为资金问题停了一个。水电、租金、老师工资都在还没发,再拖一个月,可能就得关门。”
琴雯站在窗边,看外面的小院子。几个孩子正在排练话剧,声音清脆。她想起自己高中时想报美术兴趣班,母亲翻遍钱包只掏出七十块,最后买了练习册让她自学。
“你们现在的生源情况?”她问。
“稳定在六十人左右,家长口碑不错,但我们不敢扩招。”林远苦笑,“师资也受限。专业老师不愿意来这种非营利性机构,我们给的待遇太低。”
“课程体系是你设计的?”
“大部分是我和两位资深教师一起打磨的。我们主打‘发现型教育’,不教套路,让孩子自由表达。去年有个学生靠一幅原创漫画拿了省青少年艺术奖。”
琴雯点点头,“继续。”
二楼是教师办公室和资料室。墙上贴着财务报表,红字标出连续三个月亏损。一张A4纸夹在透明文件袋里,写着“紧急融资需求:500万,用途明细”。
“这上面写的,是真的?”琴雯拿起那张纸。
“每一笔都经得起查。”林远声音沉下来,“我知道投资人更喜欢快回报项目,开连锁、做加盟、搞线上课包卖流量。但我们不想那样做。艺术不是流水线产品,孩子们有自己的天赋。”
琴雯盯着那串数字看了两秒,放下纸,“带我去会议室。”
三人坐下。助理递上合同草案。琴雯快速翻完,重点扫过股权结构、退出机制和监督条款。
“占股51%,我控股。”她说,“钱今天就能到账。但我有一个条件——我不参与日常管理,你全权负责运营。我要的只是每月一次的详细报告,包括收支、课程进展、学生反馈。”
林远愣住,“您……不派人进来?”
“我说了,相信你们的为人,再说还有周老师推荐。”琴雯直视他,“你要是只想拿钱跑路,才500万还不至于为它犯法,而且你们自己也已经投入了300多万,我相信你们比我更想做出点成绩。”
林远喉结动了动,“我可以加一条承诺:五年内不主动寻求被收购或上市,保证教学独立性。”
“挺好。”琴雯抽出笔,在合同买方栏写下名字。
助理立刻操作平板,启动资金托管系统。十分钟后,银行回执弹出:五百万已转入“启光”对公账户。
林远双手接过合同副本,指尖微微发抖。他深吸一口气,“说实话,上周还有个投资人找我,说只要改名叫‘明星艺训营’,包装十个童星就能回本。我没答应。”
“所以这笔钱才该给你。”琴雯站起身,“快的话,下个月就能恢复两个班,根据实际情况,再增加班次。”
走出大楼时阳光正好。琴雯回头看了一眼那栋灰白色建筑,门口的孩子们还在排练,有人举着自制的纸板道具奔跑。
“回学校。”她对助理说。
车子驶出园区,穿过一段高架桥。琴雯靠在座椅上,闭眼片刻。刚才签字那一刻,像是弥补小时候的自己。对于画画的热爱。
手机震了一下。
她睁开眼,屏幕亮着一条未读消息:“周老师来电,请尽快回电。”
琴雯马上回拨周老师电话。
前方红灯亮起,司机踩下刹车。琴雯抬眼望向前方十字路口,一辆洒水车正缓缓驶过,水雾在阳光下折射出短暂的虹光。
车灯变绿,司机松开刹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