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儿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一个自以为绝妙的计划。她打算利用万贞儿对太后的忠心,设下一个陷阱。巧儿深知万贞儿每日清晨都会去御花园采摘最新鲜的花朵,用来装点太后的寝宫,以博太后欢心。
她一心谋划着如何陷害万贞儿,将希望寄托在买通御花园的老花匠上。她寻到老花匠,满脸堆笑,眼中却透着急切,低声说道:“老花匠,我这儿有个事儿想麻烦您,只要您按我说的做,好处自然少不了您的。”
老花匠抬起头,看着巧儿,眼中满是警惕,问道:“姑娘,您想让我做什么?这宫中规矩森严,我可不敢随便乱来。”
巧儿凑近老花匠,压低声音,将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您只需在万贞儿平日采摘花卉的地方,悄悄种上一种带毒的花,此事神不知鬼不觉,不会有人发现是您做的。”
老花匠一听,脸色瞬间变得煞白,连连摆手道:“姑娘,这可使不得啊!在宫中使用毒花,一旦被发现,那可是杀头的大罪,我一家老小还指着我呢,这事儿我不能答应。”
巧儿眉头一皱,眼中闪过一丝不悦,从怀中掏出一锭银子,塞到老花匠手中,劝说道:“您看,这银子足够您和家人过上好些年的好日子了。只要您做得小心,绝对不会有事的。”
老花匠掂了掂银子,心中虽有些动摇,但想到事情败露后的可怕后果,还是将银子塞回巧儿手中,坚决道:“姑娘,不是我不想答应您,实在是这事儿风险太大。您也不是什么位高权重的主子,万一出了事,我可没地儿说理去。我还得在这宫中继续当差,不能冒这个险。”
巧儿见老花匠如此坚决,不禁恼羞成怒,脸色瞬间变得阴沉,恶狠狠地说道:“你这老东西,别给脸不要脸!我好言好语跟你商量,你却不识好歹。你以为你不答应就能置身事外了?要是我把你平日里偷奸耍滑、偷懒怠工的事儿抖出去,你觉得你还能在这御花园待下去吗?”
老花匠吓得浑身一颤,脸上露出惊恐的神色,但仍咬着牙说道:“姑娘,您就是杀了我,我也不敢答应您。您这是要把我往绝路上逼啊!”
巧儿气得浑身发抖,她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小小的老花匠竟敢如此违抗她的意思。她怒视着老花匠,心中恨意翻涌,恨不得立刻将他千刀万剐。但她也明白,此时不能把事情闹大,否则自己的计划还未实施就会败露。
巧儿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怒火,冷冷地说道:“好,你有种!今天的事儿我记住了。你给我等着,要是你敢把今天的事儿说出去半个字,我定让你死无葬身之地!”说完,巧儿转身匆匆离去,留下老花匠呆立在原地,脸色惨白如纸,额头上布满了豆大的汗珠。
离开御花园后,巧儿心中越想越气。她不甘心自己的计划就这样落空,决定另想办法。“哼,一个老花匠都敢跟我作对,万贞儿,你别得意得太早,我一定会想出办法除掉你!”巧儿一边走,一边在心中暗暗发誓,眼中闪烁着阴狠的光芒。
在宫廷的重重朱门与巍峨宫阙之后,除了宫妃们为争宠而引发的闹剧,还潜藏着更为错综复杂、波谲云诡的权力博弈,而这,万贞儿也在不经意间得以窥见。
那日,阳光透过宫殿的雕花窗棂,洒下一道道明亮却又带着几分肃穆的光线。孙太后高坐主位,神色端庄而凝重。下方,数位朝中重臣依次而立,气氛压抑而紧张。万贞儿手捧茶盘,轻移莲步,悄然走进殿内,侍奉茶水。她低垂着眼帘,尽量让自己的存在不引人注目,却又将殿内的一切尽收耳中。
此次商议的国事,乃是关乎国家赋税与民生的一项重要政策。起初,大臣们的讨论还显得颇为克制,围绕着政策的利弊各抒己见,言语间似是皆为国家社稷的长远发展考量。然而,随着讨论的深入,平和的表象渐渐被撕开,暗藏的汹涌波涛开始翻涌。
户部尚书陈大人率先发难,他微微皱眉,目光如炬地看向工部尚书李大人,言辞犀利地说道:“李大人所提之策,看似为百姓减负,实则漏洞百出。如此一来,朝廷赋税锐减,往后各项工程建设、民生赈济,皆会因银钱短缺而陷入困境。敢问李大人,届时该当如何?”陈大人的声音洪亮而有力,在空旷的宫殿内回荡,仿佛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李大人一听,脸色微微一变,随即冷笑一声,毫不示弱地反驳道:“陈大人此言差矣!如今百姓负担沉重,苦不堪言。若不减轻赋税,激发民力,国家根基不稳,谈何长远发展?至于陈大人所担忧的银钱短缺,只要工部合理规划,开源节流,何愁无以为继?倒是陈大人,莫不是为了维护某些世家大族的利益,才对此策百般阻挠?”李大人言辞如剑,直指陈大人要害,眼神中满是挑衅与不屑。
万贞儿心中一惊,手中的茶盏微微晃动了一下。她未曾料到,在这看似庄重严肃的国事商议场合,大臣们竟会如此毫不留情地互相攻击。表面上,他们争论的是国家政策,可那字里行间,却处处透着对权力和利益的贪婪争夺。
陈大人气得脸色涨红,他向前跨出一步,用手指着李大人,怒喝道:“李大人,休要血口喷人!我一心为公,所提建议皆是为了朝廷大局着想。你却为了一己私利,不顾国家安危,提出如此短视之策。如此行径,实在令人不齿!”
李大人也不甘示弱,向前逼近一步,与陈大人怒目而视,大声回应道:“我看陈大人是老糊涂了吧!如今局势已然不同往日,还抱着旧规不放。若不顺应时势,大胆革新,国家必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陈大人如此顽固,恐怕才是别有用心!”
随着两人的争吵愈发激烈,其他大臣也纷纷加入战团,各自站队,为自己支持的一方摇旗呐喊。一时间,殿内吵得不可开交,原本庄重的议事场所,此刻仿佛变成了市井间的菜市场,充满了火药味与喧嚣声。
万贞儿默默看着这一切,心中不禁泛起一阵悲凉与无奈。她从未想过,那些平日里在朝堂上威风凛凛、道貌岸然的大臣们,在权力和利益的面前,竟会如此不择手段,撕下伪装的面具,露出狰狞的真面目。为了打压对方在朝堂上的势力,他们不惜颠倒黑白,互相诋毁,将国家大事当成了权力斗争的工具。
在这混乱的局面中,万贞儿留意到孙太后的脸色愈发阴沉。太后微微皱眉,眼中闪过一丝不满与忧虑。她轻咳一声,试图制止大臣们的争吵,然而,沉浸在激烈争论中的大臣们,竟一时没有注意到太后的示意。
万贞儿心中暗叫不好,她深知,在这宫廷之中,孙太后的权威不容置疑。大臣们如此失态,无疑是对太后的大不敬。她赶忙放下手中的茶盘,上前一步,轻声说道:“各位大人,太后有话要说。”这一声虽不高,却如同洪钟般在殿内响起,瞬间让争吵的大臣们回过神来。
大臣们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失态,纷纷闭嘴,面露尴尬之色,向太后躬身请罪。孙太后冷冷地扫视着众人,眼中满是失望与愤怒,说道:“你们皆是朝廷重臣,肩负着辅佐君王、治理国家的重任。今日为了一项政策,竟在哀家面前如此争吵不休,成何体统!朝堂之上,本应是理性探讨、为国家谋福祉之地,而非你们争权夺利的战场。若都似你们这般,置国家利益于不顾,只想着如何打压异己,这天下,还如何能长治久安?”
大臣们低着头,大气都不敢出,纷纷表示认错。孙太后见状,微微叹了口气,说道:“此事暂且到此为止,你们各自回去,仔细思量,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来。若再如此意气用事,哀家定不轻饶!”
大臣们谢恩后,灰溜溜地退出了宫殿。万贞儿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心中感慨万千。她深知,这不过是宫廷权力倾轧的一个小小缩影,在这看似平静的皇宫背后,隐藏着无数这样的明争暗斗。而自己,身处其中,如同置身于波涛汹涌的大海中的一叶扁舟,稍有不慎,便会被卷入无尽的漩涡之中。
经过此事,万贞儿对宫廷的认识又深了一层。她明白,在这充满权谋与算计的宫廷世界里,要想生存下去,不仅要学会在宫妃们的争宠漩涡中独善其身,还要警惕来自朝堂大臣们权力斗争的波及。她暗暗告诫自己,往后行事,必须更加小心翼翼,谨言慎行,绝不能轻易卷入这些复杂的纷争之中。同时,她也深刻地认识到,在这宫廷之中,唯有依靠自己的智慧与谨慎,才能在这暗流涌动的权力场中,寻得一丝生存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