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万贞儿心中的疑惑如影随形。她反复思索着巧儿和周玉衡的事,越发觉得蹊跷。
她不禁喃喃自语:“巧儿也是一样,在我所知的历史记载里,同样从未出现过此人。” 万贞儿微微皱眉,眼神中透着迷茫与思索。她试图从自己所熟知的历史框架中,为这两人的出现寻找合理的解释。
想来想去,万贞儿只能这样安慰自己:“估计他们都不是什么能在历史长河中掀起大风浪的大人物,没有做出名垂青史的事迹,所以才不曾被记入史册吧。” 说罢,她轻轻叹了口气,像是想要把心中的困惑随着这口气一同吐出。
然而,尽管她这样自我宽慰,心底那一丝疑虑却始终挥之不去。毕竟,在这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的宫廷之中,每一个新出现的人物、每一件意外发生的事,都可能如同蝴蝶效应一般,引发一系列意想不到的连锁反应。
她看着昏迷中的周玉衡,心中默默担忧:“若只是普通之人,又怎会无端卷入这般复杂的事端?巧儿的行为诡异,背后定有不可告人的秘密。而周公子,又为何会成为受害者?” 万贞儿深知,自己不能仅仅因为两人在历史记载中无迹可寻,就放松警惕。
此时,巧儿又像往常一样,带着关切的神情走了进来,手中还提着一盒精致的点心。“贞儿姐姐,我又来看你啦,顺便给你带了些你爱吃的点心。周公子还是没醒吗?”巧儿轻声说道,脸上满是担忧的神色。
万贞儿抬起头,看着巧儿,心中虽藏着疑惑,但表面上依旧维持着一贯的客气:“嗯,还是老样子。巧儿,多谢你还总想着我。”
巧儿走到床边,将点心放在一旁的桌子上,目光在周玉衡身上停留了一瞬,随即移开,说道:“姐姐说的哪里话,咱们姐妹之间,不必如此客气。周公子这么好的人,一定会没事的。”
万贞儿看着巧儿,心中暗自思忖:“她每次都表现得如此关心,可为何我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她和周公子受伤一事,难道真的只是巧合?” 但万贞儿并未将心中的怀疑表露出来,只是微笑着点了点头。
待巧儿离开后,万贞儿再次陷入沉思。她知道,在真相未明之前,自己必须不动声色,暗中观察。毕竟,在这宫廷之中,稍有不慎,就可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而解开巧儿和周玉衡之谜,或许就是揭开这背后隐藏阴谋的关键所在。
周玉衡昏迷多日仍未苏醒,周家上下心急如焚。周玉衡的母亲再也坐不住了,便入宫来,打算将儿子接回家中悉心照料。
万贞儿得知消息后,匆匆赶到周玉衡的住所。看着躺在担架上昏迷不醒的周玉衡,她心中满是不舍,眼眶泛红,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周母看着万贞儿如此深情,心中不禁有些感动,她轻轻握住万贞儿的手,和蔼地说道:“姑娘,这些日子辛苦你照顾衡儿了,老身都看在眼里。你是个好姑娘,只是我这儿子,也不知有没有这个福气……”说着,周母眼中闪过一丝落寞与无奈。
万贞儿强忍着泪水,安慰道:“夫人,您别这么说,周公子吉人自有天相,一定会醒来的。回到家中,有您精心照料,他肯定能好起来。”周母微微点头,感激地看着万贞儿:“借姑娘吉言,若衡儿能醒来,日后定不会忘了姑娘的这份情谊。”
就在这时,巧儿也匆匆赶来了。她一进门,便规规矩矩地给周母行礼:“见过夫人,听闻周公子要回家调养,奴婢实在放心不下,特来看看。”周母打量了巧儿一眼,见她一脸关切,便微微颔首:“你有心了。”
巧儿走到担架旁,看着昏迷的周玉衡,眼中露出担忧的神色,嘴里念叨着:“周公子,您一定要快点醒来啊,大家都盼着您呢。”万贞儿看着巧儿这副模样,心中虽有些疑惑她为何每次都表现得如此关心,但此刻也不好多想。
周母看着两个姑娘对儿子如此上心,心中感慨万千。她叹了口气,说道:“衡儿这孩子,从小就懂事,一心想着为朝廷效力,没想到如今却遭此大难。”巧儿赶忙说道:“夫人,周公子福泽深厚,定能度过此劫。夫人也别太伤心,保重自己的身子才是。”周母微微点头,对巧儿的话表示认同。
随后,周母带着昏迷的周玉衡离开了宫廷。万贞儿站在原地,望着他们离去的方向,久久没有挪动脚步,心中满是对周玉衡的牵挂。而巧儿看着万贞儿的背影,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没人知道她此刻心中究竟在想些什么。宫廷里的日子依旧在平静中暗藏波澜,只是周玉衡的离开,让万贞儿心中多了一份担忧,也让她更加坚定了要查明真相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