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降落在京城国际机场时,正值午后。北方的干冷空气扑面而来,与琼海的温润湿热截然不同,让沈屿下意识地紧了紧外套。
他随着人流走出航站楼,没有看到预想中举着牌子的节目组人员,只有一个穿着黑色羽绒服、戴着眼镜的年轻小伙子快步迎了上来,态度恭敬却不失分寸。
“沈先生您好!我是《时代之声》节目组导演助理,小张。张导特意吩咐我来接您,车在外面。”
小伙子说话语速很快,但条理清晰,“考虑到您不喜欢被打扰,我们安排了相对独立的住处,离录制场馆不远,也很安静。”
沈屿点点头,对这个安排表示满意。他跟着小张上了一辆低调的黑色商务车,驶离了喧嚣的机场。
车窗外的京城,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一派国际大都市的繁忙景象,与琼海的闲适形成了鲜明对比。
沈屿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街景,眼神平静,没有太多波澜。
住处果然如小张所说,是一家位于使馆区附近、环境清幽的精品酒店套房,设施齐全,服务周到,且私密性极好。
小张将一张详细的日程安排表和联系方式交给沈屿,并告知明天上午会来接他去电视台进行彩排,便礼貌地告辞了。
沈屿放下简单的行李,洗了把脸,站在落地窗前。窗外是整齐的街道和光秃的梧桐树,天空是北方冬日特有的那种高远而清冷的蓝。
一种熟悉的疏离感再次笼罩了他。这座城市太大,太喧嚣,与他骨子里追求的那份宁静格格不入。
他打开手机,无视了那些因《从前慢》而爆炸的推送和未读消息,只给刘强发了条“已到,安顿好”的简短信息,然后便关掉了网络,决定在录制结束前,尽量屏蔽外界干扰。
第二天上午,小张准时来接。京城电视台大楼气派非凡,进出的工作人员行色匆匆,弥漫着一种高效的紧张感。
沈屿被直接带到了《时代之声》的演播厅后台。
导演张华亲自迎了上来,这位中年男人穿着简单的夹克,眼神锐利,但面对沈屿时,脸上带着真诚的热情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敬意。
“沈先生!欢迎欢迎!一路辛苦!”张华用力握了握沈屿的手,“您能来,真是我们节目组的荣幸!”
“张导客气了。”沈屿微微颔首。
“来,我先带您熟悉一下环境,见见今晚的合作老师和乐团。”张华边走边介绍,“咱们这期主题是‘青春·奋斗·梦想’,一共五首歌。《少年华夏说》是压轴。您的部分安排在歌曲的间奏部分,有一段大约一分钟的朗诵,就是您原作中最核心的那几句。我们觉得,由您亲自来朗诵,效果是最震撼的。”
沈屿跟着张华,见到了即将演绎《少年华夏说》的着名男高音歌唱家李老师和庞大的交响乐团、合唱团成员。
李老师年过半百,气质沉稳,对沈屿很是客气,称他为“沈老师”,言语间对《少年华夏说》的文本推崇备至。乐团指挥和团员们看到沈屿,也纷纷投来好奇和敬佩的目光。
彩排开始。沈屿被安排在舞台一侧的一个特定站位点。当雄浑的交响乐前奏响起,李老师充满力量的歌声回荡在演播厅时,沈屿静静地站着,感受着这磅礴的音乐氛围。
轮到他的朗诵部分时,他拿起话筒,没有刻意抑扬顿挫,也没有夸张的情感渲染,只是用他那种特有的、平静而清晰、带着些许磁性和穿透力的嗓音,缓缓念出: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美哉我少年华夏,与天不老!壮哉我华夏少年,与国无疆!”
他的声音不高,却奇异地与宏大的音乐融为一体,仿佛不是朗诵,而是一种源自心底的、笃定的宣告。没有煽情,却自有一股震撼人心的力量。
彩排结束,张导和李老师都激动地走过来。张导拍着手:“太好了!沈先生!就是这个感觉!平静中见力量,特别打动人!”
李老师也赞叹道:“沈老师,您这朗诵,真是给这首歌注入了灵魂!比任何专业的朗诵都更有味道!”
沈屿笑了笑,没说什么。他只是在做一件答应别人的事,尽力做好而已。
傍晚,观众开始入场。能进入《时代之声》录制现场的,大多是经过筛选的、对主旋律音乐有深厚感情的各界人士,现场气氛庄重而热烈。
沈屿在后台候场,能听到前面几首歌曲演唱时,台下传来的阵阵掌声和共鸣。
终于,轮到压轴曲目《少年华夏说》。
舞台灯光暗下,再亮起时,庞大的交响乐团和合唱团已经就位,气势恢宏。前奏响起,李老师饱含深情的歌声引领着旋律。
台下观众沉浸在这激昂的音乐中,神情专注,许多人眼中闪烁着感动的光芒。
当音乐进行到间奏部分,旋律稍稍舒缓,一束追光灯打在了舞台一侧的沈屿身上。
他穿着简单的深色衣服,身姿挺拔,面容平静。
他拿起话筒,再次念出那段熟悉的文字。这一次,在座无虚席的演播厅里,在无数双眼睛的注视下,他的声音仿佛带着某种魔力,穿透了音乐,清晰地传入每个人的耳中,直抵心灵深处。
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激昂的语调,只有一种近乎朴素的真诚和一种穿越时空的笃定。
台下变得异常安静,只能听到他平静而有力的声音,和背景音乐悠扬的旋律。许多观众屏住了呼吸,眼神中充满了震撼、感动和一种被点燃的激情。
有人悄悄擦拭眼角,有人紧紧握住了拳头。
当沈屿念完最后一句“与国无疆”,音乐适时地再次推向高潮,李老师的歌声与合唱团的合声响彻演播厅,将气氛推向了顶点!
掌声!雷鸣般的、经久不息的掌声瞬间爆发!观众们自发地起立鼓掌,目光聚焦在舞台上的沈屿和李老师身上,充满了敬意和激动。
沈屿放下话筒,对着台下微微欠身,然后平静地退到了后台阴影处。将舞台的中心,还给了音乐和歌唱家。
张导激动地冲过来,紧紧握住沈屿的手:“沈先生!完美!太完美了!效果远超预期!您真是我们节目的福星!”
沈屿能感受到对方手掌的力度和真诚的喜悦,他淡淡一笑:“大家配合得好。”
录制顺利结束。沈屿婉拒了节目组的庆功宴邀请,由小张送回了酒店。回到安静的房间,他脱掉外套,倒了杯水,站在窗前。京城夜晚的霓虹璀璨夺目,与琼海的星空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美景。
他回想刚才在舞台上的那一刻,心中并无太多激动,反而有一种奇异的平静。
他完成了承诺,也亲身感受了自己“化用”的文字与音乐结合后,所能产生的巨大感染力。
这种感觉,不同于钓鱼收获的喜悦,也不同于游戏胜利的快感,是一种更宏大、更触及精神的体验。
也许,偶尔参与这样的活动,也并不全是坏事?只要内心保持清醒,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为何而做。
他拿出手机,开机。忽略掉大部分信息,只看到肖诗雅发来的一条:“沈先生,听说今晚录制非常成功!恭喜!期待明天晚上在演唱会现场见到您。(附:电子票已发送至您邮箱,凭二维码可直接入场最佳区域。)”
看着这条信息,沈屿沉吟了片刻。明天晚上……国家体育馆的演唱会。
去,还是不去?
他望向窗外灯火通明的城市,心中已有了答案。
既然来了,就索性体验到底吧。听听由自己间接“催生”的歌曲,在现场会是什么感觉。这,也算是一种“随心所欲”吧。
他回复了两个字:“收到。”
然后,他便关掉手机,准备洗漱休息。京城的喧嚣就在窗外,但他的内心,却如同演播厅里朗诵完诗句后的退场,安静而从容。
这一夜的京城,因为《时代之声》的录制,因为沈屿那平静而有力的朗诵,在许多观众心中,刻下了一道深刻的印记。而沈屿的躺平人生,也在这一次主动的“入世”中,悄然拓宽了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