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海的日子,在潮起潮落、鱼线翻飞中,如指间流沙般悄然滑过。
刘强大帝和王瑛的夫妻档直播做得风生水起,将这片原本僻静的海湾变成了小有名气的“网红钓点”,连带着房东家的民宿生意都好了不少。
小院里终日洋溢着热闹的烟火气,夫妻俩的拌嘴声、直播间的互动声、以及渔获下锅的滋啦声,交织成一曲充满活力的海边生活交响。
沈屿依旧是那个安静的“背景板”。他享受着这份热闹带来的温暖,却又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距离,像一个旁观者,分享着他们的快乐,却从不真正融入那份紧密的羁绊。
他钓鱼、看书、锻炼,偶尔被拉入镜头当个“沉默的吉祥物”,日子过得规律而充实。
那丝因刘强夫妇而起的、关于“成家”的短暂涟漪,早已被他深埋心底,不再泛起。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那首《少年华夏说》的歌声,如同长了翅膀,早已飞越千山万水,其影响力非但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反而在持续发酵,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学校用它作为晨读材料,企业用它作为团建歌曲,各种正能量视频用它作为背景音乐……它已然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一种时代精神的象征。
作为词作者的沈屿,其声望也随之水涨船高。尽管他刻意低调,几乎从公众视野中消失,但“沈屿”这个名字,却带着一层神秘而耀眼的光环,被无数人提及、讨论和敬佩。
这天傍晚,沈屿刚和刘强夫妇从海上归来,收获了一条罕见的龙趸石斑,正兴致勃勃地商量着是清蒸还是红烧。
他那部几乎被遗忘的、主要用于接收银行短信和紧急联系的旧手机,再次不合时宜地响了起来。
屏幕上跳动的,依旧是那个来自京城的陌生号码。
沈屿皱了皱眉,本想直接挂断,但鬼使神差地,还是接了起来。或许,是这段时间相对平静的生活,让他对外界的抵触情绪稍微缓和了一些。
“喂,沈先生您好!冒昧再次打扰!我是《时代之声》的导演张华!”电话那头的声音,比上一次更加诚恳,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和敬意,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节目组,再次对您创作出《少年华夏说》这样的不朽篇章,表示最崇高的敬意!您的作品,在社会上激起的巨大正能量反响,我们有目共睹,深受感动!”
沈屿沉默着,没有打断。
张华继续语气真挚地说道:“沈先生,我知道您不喜喧闹,追求宁静。我们节目组也充分尊重您的个人意愿和生活选择。但是,我们真诚地认为,《时代之声》这个舞台,与您和《少年华夏说》的精神内核是高度契合的。
我们不是一个追逐流量的娱乐节目,而是一个致力于用音乐演绎经典、传播时代强音、弘扬主流价值的平台。”
他顿了顿,声音更加恳切:“我们下一期的主题,恰好是‘青春·奋斗·梦想’,计划将《少年华夏说》作为压轴曲目,由国内顶级的交响乐团和合唱团共同演绎,打造一场视听盛宴。
我们觉得,如果能在这样一个庄重而富有意义的时刻,邀请到您这位原作者亲临现场,哪怕只是简单地分享几句创作初衷,或者仅仅是坐在台下,与观众一起感受这份激荡人心的力量,都将是对节目主题最完美的升华,也是对广大喜爱这首作品的观众最好的回馈。”
“我们不敢奢求您长时间曝光,只希望您能作为一期飞行嘉宾,参与这一期节目的录制。
所有行程、住宿,我们都会安排妥当,绝对保证您的清净,绝不会有过度的商业打扰或媒体围堵。
我们只是希望,能让更多的人,通过这个舞台,感受到您文字背后的那份赤子之心和家国情怀。”
张华的话语,条理清晰,态度谦卑,句句在理,没有强求,只有恳请。
他没有提任何名利诱惑,而是从作品的社会价值、节目的立意高度以及观众的期待入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沈屿握着手机,听着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心中第一次出现了犹豫。
他确实不喜欢抛头露面,讨厌麻烦。但张华的话,触动了他内心深处某个柔软的地方。
《少年华夏说》的诞生,源于碧云潭边那些孩子们渴望的眼神,源于汪梅雪老师的坚守。他“化用”这篇文章,初衷并非为了扬名,甚至带点敷衍和应付的成分。
但不可否认,这篇文章本身所蕴含的力量是真实的,它所引发的积极社会效应,也是他乐于见到的。
如果他的出现,哪怕只是短暂的露面,能让这首歌、这种精神被更多人听到、感受到,从而激励一些迷茫的年轻人,似乎……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这似乎与他“随心所欲”的躺平哲学并不完全冲突,甚至可以说是另一种形式的“随缘行善”?
而且,对方承诺保证清净,只参与一期,这听起来似乎是可以接受的“代价”。
他看了一眼身旁正在兴高采烈地比划着如何烹饪龙趸的刘强和王瑛,又看了看远处海天一色的壮丽景色。
这里的日子固然惬意,但或许,偶尔走出去,体验一下不同的生活场景,见识一下更广阔的世界,也是“躺平”的一种姿态?
心若安定,何处不桃源?
“时间?”沈屿终于开口,声音平静。
电话那头的张华似乎愣了一下,随即爆发出巨大的惊喜:“啊!沈先生您答应了?!太好了!时间定在下周六晚上录制!您看……您什么时候方便动身来京城?我们派专人接机,安排住宿!”
“下周六……可以。”沈屿计算了一下时间,“我自己过去,不用接机。把地址和联系人发给我就行。”
“好的好的!没问题!太感谢您了沈先生!我马上把详细信息发给您!期待与您在京城相见!”张华的声音激动得有些颤抖。
挂断电话,沈屿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觉像是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既有几分对未知场合的轻微忐忑,也有几分尝试新事物的隐隐期待。
“兄弟,咋了?谁的电话?神神秘秘的。”刘强凑过来,好奇地问。
“《时代之声》节目组,邀请我去做一期嘉宾。”沈屿淡淡地说。
“啥?!《时代之声》?!那个国家台的王牌节目?!”刘强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王瑛也惊讶地看了过来。
“嗯。”沈屿点点头,“下周六录制,我过几天得去趟京城。”
“我靠!兄弟!你这是要上天啊!”刘强激动地拍着沈屿的肩膀,“《时代之声》啊!多少大腕想上都上不去!你这可是为国争光啊!必须去!必须去!”
王瑛也笑着说:“沈老师,这是好事!你的作品值得被更多人看到。去吧,我们都支持你!”
看着他们真诚的笑容,沈屿心里那点忐忑也消散了不少。他笑了笑:“就去露个脸,说两句话,没什么大不了的。”
话虽如此,他知道,这一步迈出去,意味着他将再次短暂地回到那个他曾极力逃避的聚光灯下。
但这一次,他的心态已然不同。不再是被动卷入,而是主动选择;不再是为了逃避什么,而是为了成全什么(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点意义)。
他依然是那个想躺平的沈屿,但他的“躺平”,似乎有了更丰富的内涵——可以是在海边钓鱼,也可以是为认可的价值站台。只要内心从容,何处不可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