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日子,吕大信的生活变得极有规律。
白日里,他与其他师兄一同完成大竹峰的日常功课——照料那片独特的黑节竹林。这并非简单的杂役,田不易曾言,黑节竹坚韧异常,以普通刀斧难伤,弟子们需运转微末法力于柴刀之上,方能砍伐。这本身就是对法力精细操控的一种锤炼。
往日的吕大信,对此事颇感吃力,往往耗尽力气也砍不了几根。但如今,他已非吴下阿蒙。
在混沌珠的辅助下,他对体内那丝微弱法力的掌控,达到了一个精细入微的程度。运转法力时,他不再是一味蛮干,而是刻意模仿《道德经》中“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的意境,将法力凝聚如丝,顺着竹子的纹理悄然切入。
起初依旧缓慢,但每一次挥刀,他都沉浸在一种“悟”的状态中,不断调整法力的输出节奏与角度。数日之后,他砍伐黑节竹的效率,竟已隐隐追上了三师兄郑大礼。
这一变化,自然落入了田不易眼中。他时常负手立于远处,看似在监督众人劳作,那眼角的余光,却总是不经意地扫过那个挥汗如雨的五弟子。
“这小子……砍个竹子都能砍出点门道来?”田不易心中嘀咕,脸上却依旧是那副波澜不惊的模样。
这一日,午后。
吕大信被田不易单独叫到了守静堂后的那片竹林深处。此处幽静,只有风吹竹叶的沙沙声。
田不易矮胖的身躯背对着他,望着眼前一株格外粗壮、色泽深黝的黑节竹,半晌没有言语。
吕大信恭敬地立于身后,心中念头急转,猜测着师父的意图。
“老五。”田不易终于开口,声音低沉,“你近日修行,似乎与往日不同。”
吕大信心中一动,知道关键时刻来了。他深吸一口气,恭声答道:“弟子惶恐,只是近日修炼时,常觉以往诸多滞涩之处,忽然变得通透了些许。”
“哦?如何个通透法?”田不易转过身,小眼睛里精光内敛,平静地看着他。
吕大信知道,此刻不能再藏拙,必须展现出足够的价值,才能获得更多的重视和资源。他斟酌着语句,说道:“譬如修炼第一层心法,引气入体。弟子以往只知按部就班,强引灵气冲关,往往事倍功半。近日偶有所感,觉得灵气并非死物,其性轻灵,活泼好动,若以意念稍稍引导,而非强行驱使,或许……效率更高。”
他没有直接说出“顺应自然”之类的大道理,而是结合具体的修炼步骤,提出了一个更具操作性的“意念引导”法。这比空谈理论,更能体现他对功法的“理解”。
田不易的目光微微闪烁了一下。这说法,看似简单,却直指初阶弟子修炼时最常见的误区——意念过重,强行拘束灵气,反而导致效率低下。能意识到这一点,并自行找到解决方法,这绝非“偶有所感”能解释的。
“你演示一遍。”田不易淡淡道。
“是。”吕大信盘膝坐下,屏息凝神。他并未全力运转混沌珠,只是调动其一丝辅助悟道的清灵之意,然后开始按照自己理解的方式,引导体内气息。
刹那间,他周身的气息变得异常宁静而灵动。空气中稀薄的灵气,仿佛受到了某种温和的牵引,丝丝缕缕地汇向他的身体,过程流畅而自然,几乎没有任何灵力散逸的迹象。
田不易的瞳孔微微一缩!
他修为高深,灵觉敏锐,能清晰地感知到吕大信引气入体的效率,比寻常第一层弟子高出至少三成!而且,其法力运转间圆融平和,根基打得异常扎实,完全没有丝毫急躁虚浮之感。
这哪里是“通透了些许”?这简直是脱胎换骨般的悟性!
良久,吕大信收功起身,垂手而立。
田不易深深地看着他,目光复杂。有惊讶,有审视,更有一丝难以言喻的……期待。他沉默了片刻,缓缓道:“你能由此感悟,甚好。看来上次走火入魔,于你而言,未必是祸。”
他顿了顿,语气严肃了几分:“修行之道,悟性固然重要,但根基更是重中之重。切不可因一时之得而沾沾自喜,乃至行险冒进。你可知,为何我大竹峰道法,尤其重视这黑节竹?”
吕大信心中了然,知道这是师父在提点自己,也是进一步的考验。他结合原主记忆和自身感悟,答道:“弟子以为,黑节竹坚韧挺拔,深植于土壤,其性厚重。砍伐之,可锤炼法力操控与心性耐力。照料之,可观其生长凋零,体悟草木枯荣之道,或暗合我道家自然之理。”
这番话,既有对实际修行的理解,又拔高到了“悟道”的层面,可谓面面俱到。
田不易闻言,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极淡的、几乎看不出的满意神色。他点了点头:“你能想到这一层,也算难得了。看来,你之悟性,或许不在你四师兄之下,只是以往未曾开窍。”
他话锋一转:“不过,修行界天赋异禀者如过江之鲫,能最终有所成就者,百中无一。心性、毅力、机缘,缺一不可。你好自为之。”
“弟子谨遵师父教诲!”吕大信躬身应道。他知道,自己这番表现,已经成功地在田不易心中留下了“悟性非凡,可堪造就”的印象。
“去吧。今日之言,勿要对外人提起。”田不易挥了挥手,重新转过身,望向那株老竹,似乎陷入了沉思。
吕大信恭敬地行了一礼,悄然退出了竹林。
他知道,从今天起,他在大竹峰的处境,将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至少,田不易会开始真正地关注他的成长。
而他的下一步,便是要利用这份“关注”和逐渐提升的修为,尝试去触碰那更高层次的力量——比如,将玉清境第一、二层,系统地归纳为他构想中的“练气期”,并开始为下一步的“筑基”做理论准备。
同时,也是时候,考虑如何“不经意”地帮助一下某位卡在瓶颈的师兄了。比如,那位根基扎实,却因心性过于憨直,而在玉清境第三层停滞许久的三师兄,郑大礼。
团结师兄弟,提升大竹峰整体实力,这本就是应有之义。
吕大信抬头,看向大竹峰蔚蓝的天空,嘴角勾起一抹细微的弧度。
道途漫漫,我已迈出坚实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