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瑶鹰嘴峡的硝烟尚未完全飘散至吕宋平原,但那场惨败的冲击波,却以惊人的速度穿透了层层官僚机构,如同一记沉重的闷棍,狠狠砸在了马尼拉马拉卡南宫光洁的大理石地板上。
战报是在一个闷热的午后送抵总统办公室的。当总统埃尔皮迪奥·麦格赛赛看到“第14步兵团遭遇毁灭性伏击,损失超过六百人,重装备尽失,阿尔瓦罗·桑托斯上校仅以身免”的字样时,他握着文件的手指因用力而微微发白,额角青筋隐现。办公室内原本沉闷的空气,瞬间凝固得如同坚冰。
“废物!一群废物!”一声压抑着狂怒的低吼终于打破了寂静,麦格赛赛将战报狠狠摔在红木办公桌上,震得咖啡杯碟叮当作响。“一个齐装满员的主力步兵团,竟然被一群他们口中的‘乌合之众’、‘山匪’打得全军覆没?!桑托斯这个蠢货,他把陆军的脸都丢尽了!”
最初的震怒过后,一种更深沉的忧虑攫住了麦格赛赛的心。这不仅仅是一次军事上的失败,更是一次政治上的沉重打击。他上任以来,一直以强力和改革形象示人,致力于整顿国内秩序,尤其是镇压此起彼伏的叛乱。碧瑶的惨败,无疑是在他精心维护的形象上划开了一道丑陋的血口。
消息无法掩盖,迅速在政府高层内部传开,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紧急召开的内阁安全会议上,火药味几乎要点燃会议室厚重的天鹅绒窗帘。
国防部长卡洛斯·雷耶斯,一位身材魁梧、鹰视狼顾的退役将军,第一个拍案而起。他的脸色因愤怒而涨红,拳头砸在桌面上,震得茶杯乱跳。
“奇耻大辱!这是菲律宾陆军史上从未有过的耻辱!”雷耶斯的声音如同雷鸣,“总统先生,诸位同僚,我们必须以雷霆手段回应!我建议,立即从吕宋岛中部和南部抽调至少两个步兵营,配属炮兵和空中支援,组成特遣部队,由经验丰富的将领指挥,对碧瑶山区实施铁壁合围!必须用最猛烈的炮火,将李金唐和他的叛匪彻底碾碎,收复失地,以儆效尤!任何犹豫和退缩,都只会助长叛匪的气焰,让其他不安分地区群起效尤!”
他的主张代表了军方内部,尤其是那些鹰派将领的普遍情绪。在他们看来,权威必须用绝对的武力来维护,任何挑战都需以毁灭性的打击来回敬。
然而,他的话音刚落,外交部长罗慕洛·巴内兹便扶了扶他的金丝眼镜,慢条斯理却语气坚定地开口了。*与雷耶斯的火爆相比,巴内兹显得冷静而审慎,但他话语中的分量却丝毫不轻。
“雷耶斯部长的勇气可嘉,但我必须提醒诸位,我们正处在一个极其微妙和关键的国际时期。”巴内兹的目光扫过在场众人,最终落在麦格赛赛总统脸上,“**朝鲜半岛的战火正在燃烧,我们作为美国最坚定的盟友之一,我们的国内稳定,直接关系到美国对我们的观感和援助力度。**”
他顿了顿,加重了语气:“美国国会那帮老爷们,正拿着放大镜审视每一个受援国。如果在这个时候,我们国内爆发大规模的内战,尤其是动用重兵、旷日持久地在一个山区进行清剿,消息传出去,会是什么后果?他们会质疑我们政府维持国内稳定的能力!他们会认为我们的军队无能!这会严重影响后续军事援助和经济援助的拨付!先生们,我们国家的重建和国防,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这些美援!”
巴内兹身体微微前倾,目光锐利地看向雷耶斯:“卡洛斯,你想过没有,如果我们再次调兵,再次陷入碧瑶山区的泥潭,甚至再次遭受挫折,华盛顿会怎么想?他们会不会考虑削减甚至暂停对我们的援助?到那时,我们损失的将不仅仅是几个士兵,而是国家发展的命脉!”
“那你是什么意思?”雷耶斯怒气冲冲地反驳,“难道就放任那伙叛匪在碧瑶自立为王?让他们继续挑战中央政府的权威?这简直是养虎为患!”
“我不是说不处理,”巴内兹冷静地回应,“而是说,策略需要调整。大规模军事清剿,动静太大,风险太高。我们应该寻求更灵活、更低调的方式,比如加强情报渗透,扶持当地反对李金唐的势力,或者采取小规模的特种作战,定点清除其首领。同时,政治手段也必须跟上。搞清楚他们到底想要什么,能否分化瓦解?”
**两位部长的激烈争论,正是麦格赛赛内心矛盾的写照。** 他既想迅速扑灭叛乱,维护政府威严,又深知巴内兹的担忧绝非危言耸听。朝鲜战争期间,菲律宾不仅是政治上的盟友,更派出了“菲律宾远征军”参战,以此换取大量的美援。这笔援助是支撑他国内改革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支柱,绝不能有任何闪失。一旦被美国贴上“内部管理混乱、无法有效使用援助”的标签,后果不堪设想。
会议在争吵和僵持中持续了数小时,最终也未能达成一致意见。麦格赛赛总统疲惫地揉了揉眉心,宣布休会,决定“慎重考虑,另行再议”。这实际上意味着,**对碧瑶山区立即进行大规模军事报复的计划,被暂时搁置了。** 政府内部的分歧和对外部援助的依赖,使得马尼拉方面陷入了短暂的“决策犹豫期”。
**就在马尼拉当局为如何应对而争吵不休时,碧瑶的李金唐,却敏锐地捕捉到了这稍纵即逝的战略窗口。**
他深知,一场鹰嘴峡的胜利,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双方力量的巨大差距。政府军一旦缓过气来,调集更多兵力卷土重来,碧瑶山区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必须在敌人内部制造更多混乱,为自己争取宝贵的发展时间。
“是时候递出橄榄枝了,当然,橄榄枝后面要藏着我们的底线和拳头。”李金唐对王豹和陈海等人说道。他亲自起草了一份措辞极为谨慎、但立场清晰的文件。
文件的核心意思被概括为几点:
第一,表明北吕宋解放阵线(“金唐卫队”是其武装力量)并非意图分裂国家,而是致力于维护北吕宋地区,特别是非基督徒族群和底层农民的利益。
第二,表示“愿意在原则上遵守菲律宾共和国的中央法律,接受中央政府适度的、合理的监管”。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条件——**要求获得“区域自治权”**,即在北吕宋地区(以碧瑶为核心)实行高度自治,拥有自主管理地方事务、发展经济、维持地方治安(保留武装)的权利。
第四,呼吁政府停止军事行动,双方派出代表,在一个中立地点进行和平谈判。
这份文件,既展现了愿意妥协、服从中央的姿态,给马尼拉方面留下了谈判的台阶和想象空间,又牢牢守住了“自治”和“保留武装”的核心底线,为未来的博弈留足了余地。
如何将这份意向传递到马尼拉,并且确保它能引起高层的注意,是一门艺术。李金唐选择了通过**碧瑶及周边地区的华人商会**作为中间渠道。这些商人在马尼拉政商两界有着广泛的人脉,他们的声音有时比正式的外交照会更能引起某些实权人物的兴趣。
数日后,马尼拉几位颇有影响力的议员和政府部门高官的办公桌上,出现了一些“来自北吕宋商业朋友”的信件和口头传话。内容大同小异,都委婉地转达了“山区某些武装团体”希望和谈的意愿,并强调了其“并非寻求独立,而是要求自治”的“温和”立场。
这些信息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马尼拉已然暗流涌动的政坛中,再次激起了层层涟漪。
**主张“增兵再剿”的国防部长雷耶斯对此嗤之以鼻,认为这是叛匪的缓兵之计;而外交部长巴内兹则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更加坚定地主张“政治解决优先”,认为这是一个在不扩大冲突的情况下解决问题的机会。** 双方的争论更加激烈。
而坐在总统办公室里的麦格赛赛,看着桌面上并排摆放着的两份文件——一份是国防部要求增兵的急切计划,另一份是外交部转来的、关于“叛匪”和谈意愿的简报——他的眉头锁得更紧了。
军事解决的巨大风险和不确定性,与政治谈判可能带来的稳定前景以及对外部援助的保障,在他心中激烈地权衡着。
最终,他拿起笔,在国防部的计划书上批示:“**暂缓大规模军事行动,加强对碧瑶地区的情报收集与评估。授权外交部,通过非正式渠道,初步接触,探明对方真实意图与底线。**”
一道新的指令,从马拉卡南宫发出。菲律宾政府对北吕宋问题的处理,在鹰嘴峡的军事失败后,悄然转向了“边谈边看,以谈促变”的试探性轨道。
一场新的、不见硝烟的政治博弈,就此拉开序幕。而李金唐,为他和他所代表的势力,成功赢得了至关重要的喘息之机,并将一颗分裂与犹豫的种子,深深埋入了对手的心脏。
(成功利用敌人内部矛盾,实施有效政治策略,并初步获得战略主动权,文明点+200。目前文明点 **6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