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永富的威胁并未让龙西念退缩,反而加速了他的行动。他知道,在这种基层博弈中,速度和决断力至关重要,必须趁热打铁,在王镇长态度明确、工人人心所向的窗口期,迅速敲定一切,不给对手喘息和反扑的机会。
他让沈晓芸帮忙,私下约见了前进厂几个颇有威望的老工人和技术骨干,在一家僻静的小茶馆碰面。除了补发工资和保留岗位的承诺,龙西念更向他们详细阐述了工厂未来的产品转型方向和激励制度。
“……不仅仅是死工资。”龙西念用茶杯在桌上画着,“我们会设立产量奖、质量奖、新产品开发奖。谁的技术好,谁出的布匹质量高、损耗少,谁就拿钱多。老师傅带徒弟,也有补贴。工厂效益好了,年底还有分红。”
实实在在的利益,清晰可见的前景,比任何空泛的口号都更有说服力。几位老师傅浑浊的眼睛里重新燃起了光。他们不懂太多大道理,但他们懂得手艺,懂得什么样的老板是真正想做事的。
“龙老板,你放心!只要你能让机器转起来,能让咱们的产品卖出去,我们这帮老骨头,一定把看家本事都拿出来!”一位姓徐的老师傅激动地表态。
“对!绝不给您掉链子!”
“胡永富要是敢捣乱,我们第一个不答应!”
得到了工人核心层的支持,龙西念心里更有底了。与此同时,陈小刀那边也传来消息,十万块钱已经通过电汇发出,预计两天内就能到县里的银行。
资金即将到位,龙西念拿着更详尽的方案,再次找到了王镇长和沈建国。这一次,他的底气更足,方案也更具体,包括了债务处理的具体步骤、工人安置的详细条款、设备技术改造的初步预算和时间表,以及第一年的生产和销售目标。
王镇长仔细翻阅着方案,久久没有说话。龙西念展现出的效率、魄力和缜密思维,让他彻底放下了最后的疑虑。这个年轻人,是真正来做事的,而且有能力把事情做成。
“龙老板,方案很好。”王镇长终于开口,一锤定音,“乡里会尽快开会研究,走程序。原则上,同意你的方案。前进厂,就交给你了!”
“感谢王镇长的信任!”龙西念心中一块大石落地,“我一定不辜负乡里的期望,不让工友们失望。”
就在龙西念与镇政府紧锣密鼓地办理交接手续,准备接收工厂时,胡永富的报复果然来了。
这天深夜,龙西念在招待所的房间里整理资料,忽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异常的响动和几声短促的喝骂,随即很快归于平静。他警觉地走到窗边,撩开窗帘一角向外望去,只见昏暗的路灯下,几个黑影踉跄着快速逃离,而招待所门口,不知何时多了两个沉默的身影,如同融入夜色的石雕。
龙西念心中了然。这是林耀东的人。他出发前,通过赵助理给林耀东递了个话,只说可能遇到点地方上的小麻烦,希望必要时能借点“势”。他并未要求具体保护,但林耀东显然领会了他的意思,并派了人暗中跟随。刚才,想必是胡永富派来想给他“吃点苦头”的人,被林耀东的人无声无息地解决了。
这份“人情”,龙西念记下了。这也让他更加确信,与林耀东保持这种若即若离的合作关系,在某些时候是必要的。
第二天,消息灵通的胡永富得知自己派去的人被打发回来,而且对方明显是硬茬子,顿时又惊又怒,却也心生忌惮。他没想到这个鹏城来的小子,背后还有这等能量。他意识到,用强的不行了。
但胡永富并未死心。在龙西念正式与乡里签订协议,并第一时间垫付了工人三个月工资,准备接手工厂清点资产时,他又跳了出来,这次打的是“合法”牌。
他不知从哪里鼓动了几家前进厂的小额原料供应商,拿着欠条,堵在厂门口,声称龙西念既然接手了工厂,就必须连带之前的债务一起承担,否则就不准进厂,不准动资产。这些人情绪激动,显然是受了胡永富的怂恿和许诺。
“龙老板,不是我们不讲道理!厂子欠我们的钱,白纸黑字写着!你现在是老板了,这债你得还!”
“对!不还钱,别想开工!”
沈建国在一旁急得直跺脚,却无可奈何。王镇长虽然支持龙西念,但这种经济纠纷,他也不好强行干预。
龙西念看着这群被当枪使的供应商,面色平静。他早就料到胡永富会有这一手。他走上前,目光扫过众人:“各位,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前进厂欠你们的钱,账本上都有记录,我认。”
众人一愣,没想到他这么爽快。
“但是,”龙西念话锋一转,声音冷了下来,“冤有头,债有主。在我正式接手之前的债务,属于前进厂集体所有,理应由乡里和之前的厂领导班子负责处理。我的投资和承诺,是基于接收有效资产、安置工人、恢复生产的前提。如果你们坚持要我承担所有历史债务,那对不起,这个盘子我接不动,我现在就可以撤资离开。至于之前承诺垫付的工人工资……”他看了一眼旁边聚集的工人,“我只能说声抱歉了。”
这话一出,那些被鼓动来的供应商还没反应过来,旁边的工人们先急了!他们刚看到补发工资的希望,刚燃起复工的信心,怎么能让龙老板走了?
“你们想干什么!想把龙老板逼走吗?”
“厂子黄了,对你们有什么好处?龙老板走了,谁给你们还钱?胡永富吗?他只会把厂子拆了卖地!”
“谁再敢捣乱,耽误我们开工,我们跟他拼命!”
工人们群情激愤,自发地围了上来,将龙西念护在中间,对那几个供应商怒目而视。补发了工资的龙西念,此刻在工人心中的威望达到了顶点。
那几个供应商顿时慌了神。他们只是想要钱,可不想惹众怒,更不想彻底断了要钱的指望。眼看工人们情绪激动,再闹下去恐怕要出事,而且龙西念摆明了不会当这个冤大头,他们心里也开始打鼓。
龙西念适时地开口道:“当然,我也理解各位的难处。工厂要恢复生产,离不开供应商的支持。这样,如果各位愿意,等我接手后,我们可以重新建立合作关系,之前的旧账,我可以帮忙与乡里协调,制定一个分期还款计划。是选择把我逼走,大家一起鸡飞蛋打,还是选择合作,将来还有钱可赚,各位自己权衡。”
一番话,软硬兼施,恩威并济。既摆明了底线,又给出了出路。
那几个供应商面面相觑,最终,在工人们虎视眈眈的目光和龙西念给出的现实选择面前,悻悻地退去了。胡永富鼓动的这场风波,被龙西念借助工人的力量和清晰的利害分析,轻松化解。
经此一事,龙西念在前进厂的权威彻底树立起来。无论是工人还是潜在的挑衅者,都清楚地认识到,这个年轻的鹏城老板,不仅有魄力、有资金,更有手段,不好惹。
清理了所有障碍,龙西念终于正式入主前进纺织厂。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召开了全厂职工大会,宣布了新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方案,并任命徐老师傅为生产负责人,沈建国代表乡里担任副厂长(主要负责协调地方关系),同时,他打电话让陈小刀尽快物色一个懂管理、懂财务的可靠人选派过来。
第二件事,他亲自带着徐师傅等几个技术骨干,开始对现有设备进行全面检修和评估,列出需要更换的零部件和可以进行技术改造的部位。他根据记忆和市场信息,确定了第一批转型生产的产品——坚固耐磨的牛仔布和色彩鲜艳的印花衬衫布。
第三件事,他让苏晚晴在鹏城收集最新的服装面料样品和花色图案,通过长途客车寄过来,作为产品开发的参考。
机器开始重新调试,车间里响起了久违的轰鸣声;积压的库存被清理,仓库腾出了空间;工人们拿着补发的工资,脸上有了笑容,干劲十足。沉寂多时的前进厂,仿佛一头沉睡的巨兽,开始苏醒,焕发出新的生机。
龙西念站在车间门口,看着里面忙碌的景象,闻着空气中熟悉的机油和棉纱味道,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踏实感。这与在股市翻云覆雨的感觉不同,这是一种创造价值、奠定基业的实在感。
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管理提升、技术升级、市场开拓……每一步都充满挑战。胡永富或许暂时偃旗息鼓,但绝不会甘心失败,未来可能还会有新的麻烦。
但他无所畏惧。他已经在这江南水乡,扎下了第一根坚实的木桩。龙腾之名,将不再仅仅局限于鹏城一隅的贸易公司,而是开始向着真正的实业集团,迈出了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前方的路还很长,但他信心满怀。这时代的浪潮,他不仅要顺势而为,更要借势而起,成为真正的弄潮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