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初露,昆仑山巅的露台之上,云海翻腾,霞光万道。林玄与三清对坐,仙茶氤氲,道韵交织。连日论道,四人早已摒弃了客套,言语间直指大道根本。
太清老子轻抚手中拂尘,目光似望穿虚空,缓缓开口道:“不瞒道友,吾等三人得老师赐下鸿蒙紫气已历万载,日夜参悟,不敢懈怠。然……此紫气虽为成圣之基,玄奥无穷,吾等却始终感应不到那真正的成圣契机所在。仿佛隔着一层无形屏障,可见其门,却不得其路而入。”他的语气平淡,却透着一丝极淡的困惑。
元始天尊神色肃穆,接口道:“大兄所言甚是。鸿蒙紫气,乃大道之精,蕴含混元奥秘。吾等能明晰自身道途,亦知紫气关键,然契机缥缈,如镜花水月,难以捕捉。莫非……时机未至?亦或尚缺某种引子?”
通天道人则眉头微蹙,带着一丝不耐:“老师言及鸿蒙紫气乃证道之钥,可这钥匙该如何使用,却未曾明示。吾等之道皆已臻至境,紫气在握,却迟迟无法踏出那最后一步,着实令人心焦!”
林玄聆听着三清的困惑,沉吟片刻,目光扫过三清,缓声道:“三位道友之道,精深浩瀚,贫道钦佩。关于这成圣契机,贫道或有一愚见,源自对天地人三才之道的些许粗浅感悟。”
三清目光皆汇聚于林玄身上。太清老子道:“道友但说无妨。”
林玄整理思绪,徐徐道来:“洪荒有三才之道,曰天、地、人。此三才,相辅相成,共构乾坤。三位道友秉承盘古父神元神清气所化,天生近道,然细究之下,三位之道,似乎正暗合这三才玄妙,却与常论略有不同。”
他看向太清老子:“老子道友,清静无为,炼丹修身,调和龙虎,看似无为,实则关注生命之本源,调和阴阳,以求长生久视。此道,更贴近于人道之初衷——关注自身,调和内外,追求生命的延续与升华。人道之初,便是求生、求存、求发展。道友之道,可谓人道之基,关注生命本身。”
又看向元始天尊:“元始道友,阐述天机,订立规则,讲究根性出身,维护天地秩序与纲常。此乃天道之显化——至高无上,制定法则,赏善罚恶,维护平衡。天道无情,以万物为刍狗,重规则而轻个体。道友之道,可谓天道之序,执掌规则法度。”
最后看向通天教主:“通天道人,截取一线生机,有教无类,主张万物竞发,充满变数与活力,其道扎根于大地,包容万灵,赋予众生向上的机会。此乃地道之精神——厚德载物,孕育万类,生机勃勃,不拘一格。地道博大,承载一切。道友之道,可谓地道之生机,孕育无限可能。”
林玄顿了顿,见三清皆露沉思,甚至有些许讶异之色,继续道:“然而,如今洪荒,天道(秩序规则)由道祖执掌,然其势独大,略显严苛;地道(生机包容)沉寂万古,方初现复苏之兆;而人道(生命本我)虽因女娲造人而显,但其‘关注自身生命、追求发展’的核心精神尚未真正觉醒和昌盛。三才失衡,天地人未能真正共鸣圆满。”
“鸿蒙紫气,乃天道所赐,其激发,或许并非仅依赖于道友自身道行圆满,更需应和洪荒三才大势之圆满。”林玄目光深邃,“换言之,当人道(生命意识)真正觉醒并蓬勃发展,地道(包容生机)彻底复苏壮大,与现有的天道(秩序规则)形成稳固、平衡的三才格局之时,天地气机交感,大道共鸣。届时,老子道友以‘人道’之基引动紫气,元始道友以‘天道’之序引动紫气,通天道友以‘地道’之生机引动紫气,各自对应,契机自现,水到渠成!”
这番论述,角度新颖,将三清之道与三才重新对应,令三清耳目一新,陷入更深层次的思考。
太清老子眼中闪烁着明悟的光芒,喃喃道:“人道之基……关注生命本源……原来如此,吾之无为,非是漠然,而是顺应生命自然之道。待众生皆明此理,人道昌盛,吾道亦将圆满?”
元始天尊威严的脸上也露出一丝了然:“天道之序……规则法度需有承载之物方能彰显其价值。若地道生机盎然,人道蓬勃发展,吾之天道秩序方有真正用武之地,而非空中楼阁。”
通天道人更是击掌赞叹:“妙啊!地道生机!若大地回春,万灵竞自由,吾截取生机之道,方能如鱼得水!原来契机在此!”
三人对视一眼,皆看到对方眼中的豁然开朗与一丝期待。他们齐齐向林玄郑重施礼:“多谢道友指点迷津!此论别开生面,令吾等茅塞顿开!”
林玄还礼道:“三位道友言重了,此乃贫道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大道玄妙,终究需自身印证。”
露台之上,论道的气氛愈发融洽深邃,开始探讨那三才圆满的具体景象与各自道途在等待期间的修行方向。昆仑山巅,道音玄妙,与这洪荒新生的脉搏,似乎共鸣得更加紧密了。三清心中那份因迟迟无法成圣而产生的焦躁,此刻也化为了静待花开的平和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