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朱肃那一脸吃瘪的表情,徐妙云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扬。
她放下筷子,认真地看着他:“殿下,我能问你一个问题吗?”
“问。”
“你今天……为什么会出手帮我?”
这才是她最想知道的。
按理说,以这位吴王殿下传闻中那桀骜不驯的性子,就算知道了,也顶多是事后找回场子,何必亲自出面,搅进这种麻烦里。
朱肃也放下了鸭腿,擦了擦手。
他看着徐妙云的眼睛,沉默了片刻。
“说实话,我刚听到的时候,第一反应是先按兵不动,看看他们到底想玩什么花样。”
“我本来打算等他们的戏唱完了,我再秋后算账,把那个什么李衡,还有你那个好姐妹,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收拾得明明白白的。”
徐妙云静静地听着,没有插话。
“可是……”朱肃顿了顿,语气里多了一抹自己都没察觉到的烦躁,“我听到那姓李的开口,听到他那轻佻的语气,我这火一下就上来了。”
“我当时就一个念头,这他娘的是在搞我心态啊!”
“我吴王朱肃的未婚妻,轮得到他一个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的阿猫阿狗来算计?来觊觎?”
“所以,我承认,我生气,非常生气。还有……一点嫉妒。”
最后两个字,他说得很轻,却很清晰。
徐妙云的心猛地一跳,她抬起头,撞进朱肃那双漆黑的眸子里。
那里面有怒火,有霸道,还有一丝她从未见过的认真。
她忽然就笑了,那笑容像是冰雪初融,春暖花开。
“我知道。”
“你知道什么?”朱肃又是一愣。
“我知道,你懂我。”徐妙云看着他,一字一句地说道,“就像我知道,你表面上放浪不羁,其实比谁都看得清楚。”
两个同样聪明的人,在这一刻,终于撕下了所有的伪装。
不需要更多的言语,一个眼神,便已足够。
气氛正好,朱肃却没打算继续沉浸在这种温情脉脉里。
他站起身,拉着徐妙云的手腕,直接把她往楼下带。
“行了,此地不宜久留,你赶紧回家。”
“那你呢?”徐妙云反手抓住他,脚步顿住,眉眼间全是担忧。
这烂摊子可不是说走就能走的。
李衡死在了望江楼,韩国公府那边绝对会把这笔账算在朱肃头上。
“我?”朱肃咧嘴,露出一口白牙,“我当然是留下来,等他们来找我算账。”
“你疯了?”徐妙云的声音都拔高了几分,“李善长是两朝元老,门生故吏遍布朝野,李祺更是出了名的睚眦必报,你一个人怎么应付?”
“谁说我是一个人?”朱肃朝角落里打了个响指。
两道黑影无声无息地出现在房间里,单膝跪地。
“殿下。”
徐妙云吓了一跳,她根本没察觉到这房间里还藏着人。
这就是传说中只听命于吴王的暗影卫?
“你们两个,”朱肃指了指楼下,“去把李衡他们俩的尸体看好了,在我回来之前,不准任何人靠近,更不准任何人挪动,听明白了吗?”
“是!”
黑影领命,又悄无声息地融入了阴影之中。
朱肃这才回头看向徐妙云:“看到了?我有帮手的。你赶紧回去,别在这儿给我添乱。”
“我……”徐妙云还想说什么。
“听话。”朱肃的语气不容置疑,“你留在这儿,我反而要分心照顾你。你回去了,我才能放开手脚干。”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你爹可是魏国公徐达,手握天下兵马,我能有什么事?真到了那一步,我直接去你家搬救兵。”
这话半真半假,却让徐妙云的心安定了些许。
是啊,她爹是徐达。
只要她把事情原原本本告诉父亲,父亲绝不会坐视不理。
“好,我走。”徐妙云终于松了口,“你……你自己小心。”
她深深地看了朱肃一眼,转身快步下了楼。
看着她离去的背影,朱肃脸上的轻松神情慢慢收敛,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冷硬。
他当然不会去找徐达。
这是他跟韩国公府的恩怨,把徐达牵扯进来,事情就从私人恩怨上升到朝堂派系斗争了,那才是真正的麻烦。
他今天,就要让整个应天府的人都看看,他吴王朱肃,不是谁都能惹的!
……
应天府,魏国公府。
徐达正和夫人谢氏在厅中说话,一个管家模样的中年人快步走了进来,脸上带着压抑不住的喜色。
“国公爷,夫人,宫里来人了!是传旨的公公!”
徐达和谢氏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惊讶和了然。
宫里来人传旨,所为何事,两人心里都有数。
夫妻二人连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冠,快步迎了出去。
果然,一名面白无须的太监正捧着一卷明黄的圣旨,站在院中,脸上挂着职业化的笑容。
“咱家见过魏国公,见过夫人。”
“公公辛苦了。”徐达客气地拱了拱手。
那太监也不多废话,清了清嗓子,展开圣旨,朗声宣读起来: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兹有魏国公徐达之长女徐妙云,端庄淑慧,温良恭俭,朕闻之甚悦。朕之第五子吴王朱肃,英武果毅,天潢贵胄。二人堪称天作之合,佳偶天成。特此赐婚,择吉日完婚。布告天下,咸使闻知。钦此!”
冗长的圣旨念完,徐达和谢氏连忙跪下谢恩。
“臣(臣妇)领旨谢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那太监笑眯眯地将圣旨交到徐达手中,又说了几句恭贺的吉利话,这才在徐府管家的陪同下,领了赏钱,心满意足地离去。
直到那太监的身影消失在门外,谢氏才扶着徐达站起身,看着他手中的圣旨,眼眶微微有些发红。
“老爷,女儿的终身大事,总算是定下来了。”
“是啊。”徐达抚摸着圣旨上精致的云纹,也是感慨万千,“陛下总算是给了妙云一个名正言顺的交代。”
他们这些老兄弟,当年跟着朱元璋打天下,早就把彼此的子女当成了自家人。这门亲事,说是口头约定,其实在他们心里,分量比什么都重。
只是皇家威严,没有正式的旨意,终究是名不正言不顺。
现在好了,圣旨一下,天下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