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月初三的日头刚爬过青草地的老槐树,李猛就带着张叔、阿明和提着礼物篮的老周往空地走——篮里装着老药头新磨的两包止血散、半袋琥珀色的浆果干,还有一小袋灵田种的谷子,“兔耳族采草药要编篮子,谷子能当干粮,都是实用的东西。”
刚走到空地中央,就听见东边树林里传来轻快的 “簌簌” 声,兔丫领着兔山和上次的小个子兔耳娃走了出来,这次还多了个梳着麻花辫的兔耳姑娘,几人手里都拎着沉甸甸的藤篮,最显眼的是兔山扛着的一捆软藤条 —— 藤条通体浅绿,粗细均匀,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看着就柔韧。
“咕咕!” 兔丫老远就挥着手,头顶的灰耳尖晃得欢,走到近前先把自己的藤篮递过来,里面除了往常的止血草和血浆果,还多了些黄澄澄的野栗子,她指着栗子 “咕咕” 两声,又做了个 “煮” 的动作,老周立马懂了:“这是能煮着吃的栗子吧?正好给孩子们当零嘴!”
兔山这时把软藤条放在地上,轻轻拽了拽藤条两端,藤条弯成圈也没断,他对着马大壮(这次马大壮特意跟来,想看看有没有能修羊圈的东西)比划:双手捏着藤条编了个简易的圈,再指了指羊圈的方向,又指了指地上的杂草 —— 意思是这藤条软且韧,能编围栏、编草筐,还能捆东西。
“这藤条好啊!” 马大壮眼睛一亮,蹲下来摸了摸藤条,指尖能感觉到藤条的细腻,“俺们羊圈的围栏缺几根软藤捆细枝,编草筐也正好用这个,比咱之前找的野藤结实多了!”
云瑶(这次也跟着来,怕有灵气相关的情况)指尖凝出淡青灵气扫过藤条,笑着点头:“这藤条没沾妖气,还带着点草木灵气,编出来的东西不容易蛀,能用很久。”
交换的活很快热闹起来:老周把止血散和浆果干递给兔丫,特意指着谷子比划:“这个煮着吃,顶饿!” 兔丫接过谷子,赶紧让麻花辫姑娘从藤篮里拿出个编得精巧的小藤筐,递给老周 —— 筐底还绣着片兔耳草叶,看着格外别致,老周捧着小筐笑得合不拢嘴:“这筐子真好看!装草药正合适!”
马大壮则和兔山商量着软藤条的用法,他比划着羊圈围栏的高度,又指了指软藤条,兔山立马懂了,从藤条捆里抽出几根长的,演示着怎么绕着木杆捆,动作熟练得很,马大壮看得连连点头:“就这么捆!俺回去就把羊圈的围栏加固一遍,正好护住刚生的小羊羔!”
小个子兔耳娃这次没躲在兔山身后,而是攥着颗血浆果,走到小宝面前,把果子递了过去,小宝赶紧从兜里掏出个小铜铃(老铁头后来又打了一个),塞给小娃,两个小家伙对着笑,一个晃着铜铃 “叮铃响”,一个举着果子啃得甜,惹得大伙都乐了。
快到晌午,交换才结束,兔丫的藤篮里装满了疗伤药和干粮,李猛的篮子里则躺着止血草、野栗子和那捆软藤条,还有兔丫特意塞的几片晒干的兔耳草 —— 草叶上用炭笔描了个 “山” 字,云瑶笑着解释:“这是说月牙谷附近的山上,还有很多这种软藤条,要是不够用,下次还能给咱带。”
“下次俺们给你们带新打的除草锄!” 李猛对着兔耳族的背影喊,“你们采草药弯腰累,用锄子挖根快!” 兔丫回头挥了挥手,兔山扛着空藤篮,小娃攥着铜铃,身影渐渐融进树林里,还能听见远处传来的 “咕咕” 声,像是在说 “下次见”。
往据点回的路上,马大壮扛着软藤条走得飞快,嘴里念叨着:“俺先去加固羊圈围栏,再编两个小藤筐,给小羊羔当‘小窝’,软藤条软乎乎的,准舒服!” 老周则捧着小藤筐,盘算着:“这筐子装浆果干正好,下次给兔耳族带果干,就能用这筐子装,省得用油纸包了。”
阳光洒在青草地的小路上,软藤条泛着淡绿的光,野栗子的香气混在风里。李猛知道,这捆软藤条不只是交换的物资,是兔耳族的心意,也是两族越来越近的证明 —— 以后每月初三的碰头,会带更多实用的东西,会聊更多贴心的话,而这份互助的情谊,会像这软藤条一样,柔韧又牢固,把两个族群的日子,紧紧连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