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刚照进据点,李猛就听见石屋传来小声的动静 —— 老药头和木伯正踮着脚收拾铺盖,两人挤在一张小木床上,茅草都被压得扁扁的;隔壁屋的几个青年更将就,直接把兽皮铺在地上,一翻身就会碰到彼此的胳膊。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 李猛蹲在广场上,看着陆续起床的人,心里盘算着 —— 原来二十来口人住三间石屋刚好,现在加了黑松坡的十五口,每间屋都挤得满满当当,孩子们只能在屋檐下搭临时草棚,夜里刮风还得往里挪。
他刚把扩建石屋的想法说出来,大伙立马响应。张叔第一个举手:“俺们在黑松坡常砌石墙,懂怎么选石头!俺带几个猎人去后山采石,保证又快又好!” 马大壮也拍着胸脯:“俺力气大,搬石头、垒墙的活交给俺,再找几个青年搭把手,一天就能起个墙基!”
选址成了首要事。李猛带着阿木、张叔绕着据点转了两圈,最后定在原有石屋的西边 —— 这里地势平坦,离水源近,还能和旧石屋连成一片,方便互相照应。阿木蹲下来摸了摸土:“这土结实,打地基稳当,俺再在新石屋周围种圈警戒藤,和原来的栅栏连起来,防御也不落下。”
规划图纸很快画好了 —— 老铁头用炭笔在树皮上画了四间并排的石屋,每间屋比旧的宽出半丈,留了两扇小窗户(透光还能通风),屋前还画了个小院子,“以后妇人们能在院子里晒兽皮、缝衣裳,孩子们也有地方玩”。
吃过早饭,扩建队伍就分好了工:张叔带着五个猎人去后山采石,每人扛着铜斧和粗麻绳,“选那些青灰色的硬石,垒墙不容易裂”;马大壮领着四个青年清理地基,用铜锄把地上的杂草、碎石刨干净,再用石夯把土砸实;老铁头负责指导砌墙,他特意找出珍藏的黏土,“石头缝里抹上黏土,下雨不漏水,还能粘得更牢”;阿禾和黑松坡的妇人则提着水桶,往返于水源和工地之间,给干活的人送水,还带了烤好的谷子饼,“饿了就垫垫,别累着”。
后山的采石现场格外热闹。张叔教猎人用铜斧在石头上凿出缝隙,再用木楔子往里敲,“‘借力’比硬砍省力,还能把石头劈得方方正正”。有块石头特别硬,铜斧敲上去只留下个小印,马大壮忍不住上前,双手抱住石头底部,大喝一声 “起”,竟把半人高的石头掀了起来,引得大伙一阵喝彩:“大壮这力气,比石夯还管用!”
运石头的队伍也不含糊。青年们用麻绳把石头捆成两捆,两人一组抬着走,路上还特意垫了茅草,“免得石头磨破肩膀”。小宝和黑松坡的孩子们也没闲着,跟在后面捡小石头,往工地运 —— 虽然石头小,却能填在墙缝里,阿木笑着夸:“这些小石头填进去,墙更结实,你们是功臣哩!”
砌墙是个细活。老铁头蹲在墙基旁,手把手教青年们摆石头:“大的石头放底下,小的填缝,黏土要抹匀,不然下雨会渗水。” 张叔学得快,没一会儿就掌握了窍门,他垒的墙又直又齐,连老铁头都点头:“你这手艺,比俺年轻时还强!” 两人一左一右,墙很快就垒到了半人高。
到了傍晚,四间石屋的墙基已经垒好,西边的两间还砌到了窗台高。李猛望着初具雏形的石屋,心里踏实了不少 —— 再过两天,屋顶铺上茅草,装上木门,就能住人了。马大壮抹着脸上的汗,指着墙缝:“俺们明天再采点薄石板,盖在屋顶上,比纯茅草耐淋雨!”
夜里,广场上的油灯还亮着。阿禾和妇人们坐在石屋旁,缝补白天被石头划破的粗布衫;老铁头和张叔蹲在地上,琢磨着明天装木门的细节 —— 木门要用粗木头做,再用铜钉加固,“妖风再大也吹不坏”;孩子们则围着新石屋跑,小宝还在墙根下画了个小圆圈:“这是俺的地盘,以后俺要在这放小木刀!”
第三天一早,屋顶的石板就铺好了。青年们踩着木梯,把薄石板一块块铺在茅草上,石板之间抹上黏土,严丝合缝。老铁头和张叔则忙着装木门,门框用的是后山的硬木,门板上还刻了简单的花纹 ——“好看,还能防变形”。阿木则在新石屋周围种上了警戒藤,藤蔓顺着墙根爬,很快就和旧栅栏的藤连在了一起:“以后有活物靠近,两边的藤都能预警,安全得很!”
傍晚时分,四间新石屋终于完工了 —— 青灰色的石墙泛着光,小窗户里透出油灯的暖光,屋前的小院子用碎石围了圈,还留了个小木门。李猛带着大伙挨个查看:“老人们住最西边的两间,宽敞向阳;青年们住中间,方便值哨;最东边的一间留给以后来的同胞,先放些工具和粮食。”
老药头走进新石屋,摸了摸平整的石墙,又看了看宽敞的木床(老铁头新打的),笑着说:“这下能睡个安稳觉了,再也不用挤着翻身了!” 黑松坡的妇人则在院子里摆上木盆,打算明天晒兽皮:“这院子正好用,以后缝衣裳也有地方了!”
孩子们最兴奋,围着新石屋跑个不停,小宝还拉着小男孩往屋里钻:“以后你住这间,俺住隔壁,晚上还能一起听故事!” 小男孩点着头,把怀里的野栗子放在窗台上:“这是俺留的,放在这当‘记号’,以后这就是俺的屋!”
李猛站在新石屋前,望着连成一片的新旧石屋,心里满是欢喜 —— 从最初的三间破石屋,到现在七间整齐的石屋,从二十来口人到三十五口人,据点就像棵慢慢长大的树,枝繁叶茂,能遮风挡雨了。
夜风里,新石屋的油灯亮得格外暖,屋里传来小声的聊天声,偶尔还有缝衣针的 “沙沙” 声。李猛知道,扩建石屋不只是多了几间房,更是给大伙添了份安稳 —— 以后再有人来投奔,再也不用挤着住;以后不管遇到多大的风雨,这一片石屋,就是所有人最踏实的家。
月光洒在新石墙上,泛着淡淡的光。张叔和李猛蹲在广场上,又开始琢磨新的计划:“等过几天,俺们再在新石屋旁搭个晒谷场,明年收了谷子也有地方晒;再挖个地窖,冬天能存白菜、萝卜……” 李猛笑着点头,他知道,这据点的日子,会跟着这一间间新石屋,越来越红火,越来越有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