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国公府丫鬟捧着见面礼出来的时候,众人意识到,郡主这是早有准备,并非心血来潮。
只听平宁郡主面容平静道:“怎么会弄错呢,我今日把认亲的见面礼都带来了。元若,你还不亲手将东西送给你几个妹妹。”
齐衡与明兰面色双双一变,待客的厅堂里气氛不由一滞。
盛老太太心里一叹,知道这是郡主看不上盛家门第。
此举明是认亲,实是提醒,她想要在今日定下齐衡与明兰的兄妹身份,好借此断了齐衡对明丫头的心思。
“我这几个孙女,唯有六丫头是在我身边长大的,也只有她没有嫡亲的哥哥,若得小公爷做哥哥,那可是沾了光了。”
盛祖母一番话说的不卑不亢,言语间表明盛家也并没有想要攀附的心思。
祖母话音一落,明兰强忍难堪,强颜欢笑地对着郡主行了一礼。
“谢郡主娘娘和小公爷垂怜,明兰不过蒲草之姿,何其有幸……”
正当明兰和齐衡相顾无言,正要被强逼着认为兄妹之时,云卿在长姐华兰的带领下走了进来。
华兰看着手执珠玉手钏,一脸悲伤的齐衡,与仿若被抽走灵魂的六妹妹,微微疑惑。
不过今日是盛家的认亲之喜,她带着云卿给长辈行礼道:“祖母,母亲,云妹妹的衣服已经换好了,你们看看可好?”
盛华兰的旁边站着一位模样高挑的少女,那女子穿了身繁复精致的衣裙,光洁的面容上贴了珍珠,模样看起来颇为秀美。
平宁郡主本是微微一瞥,待触及那张熟悉的脸,惊的手里的团扇都拿不稳了。
“娘娘,您的扇子掉了……”
大娘子慌忙从地上捡起那扇子,递到郡主跟前。
平宁郡主却没心思去接,只道:“……这位姑娘,就是你们盛家要认的义女吗?”
平宁郡主的脸色苍白的过分,带着微微的惊诧,大娘子心中狐疑,心里顿时想起孔嬷嬷的话,于是也一脸仓惶地去看母亲。
盛老太太微微一叹,“郡主娘娘,这位就是我家的表姑娘,以后也是我的孙女了。”
说到这里,盛老太太对云卿道:“这位是郡主娘娘,还不拜见。”
云卿行了一礼:“郡主娘娘妆安。”
云卿感受到,郡主的目光落在她身上良久,而后便听平宁郡主对盛老太太道:
“您家这个孩子,容貌过了些……”
“她是个身世可怜的孩子,无父无母,自小养在盛家,我们对她没有别的期许,只求以后能给她寻一桩美满的亲事,平平淡淡过一生……”
二人打了好一番哑谜,最后以盛家的姑娘,每人得了一串珠子结束。
接下来就是云卿的认亲仪式,她穿着繁丽的衣服,恭恭敬敬地给盛紘和大娘子敬了茶,此后改口称了父亲母亲。
平宁郡主平静地观看了整个过程,而后便一言不发地带着齐衡回去了。
马车的轱辘转个不停,齐衡看着闭目不语的母亲,心中难安。
“母亲,那盛家的义女,有什么不同吗?明明是第一次见她,为何母亲反应那么大?”
平宁郡主淡淡道:“元若,你也是自幼常出入宫廷,你不觉得那盛家的义女面熟吗?”
齐衡微顿:“有时候会觉得有点熟悉,可就是想不起来像谁。”
像谁?
平宁郡主心里一叹,若非那女子气质格外不同些,她几乎要觉得是同一个人了。
几年前,张贵妃因为承受不了失去子嗣的打击,很快病逝。
去的时候才三十一岁,仁宗皇帝为了她辍朝七日不说,更是不顾皇后尚在,就追封其为皇后,可见张氏多得圣宠。
张氏为人跋扈骄纵,平宁郡主对她全无好印象,她活着时便树敌无数,这些年能安安稳稳,靠的就是官家的喜爱。
而官家之所以宠爱她,也不过是被美色所迷。
想起记忆里那张风华绝代的脸,平宁郡主就止不住叹气。
她不用想就知道,若是有人顶着和张氏一模一样的脸,出现在官家面前,会引发怎样的地动山摇。
好在,好在盛家一门清流,官位不显,没有那个心思,不然只怕又要出一位祸国妖妃。
郡主去盛府一遭,受惊不小,齐衡不敢再惹母亲生气,便日日埋头苦读。
他与明兰的事,暂时不能再议,他便想先得功名,有了功名,许是母亲一高兴,便会同意了。
齐衡有了打算,便让小厮不为替他传信,明兰收到信后,虽不抱希望,却也有了一丝期待。
树欲静而风不止,正当齐衡昼夜苦读,想要为自己、为明兰争取一份希望的时候,有两位京中贵女为了他茶饭不思。
一位是荣妃之妹荣飞燕,自上次马球会上,见了齐衡的风姿,她便再不能忘。
荣飞燕也到了待嫁之年,当得知家里要给她议亲的时候,她吞吞吐吐地表明,非齐国公府小公爷不嫁。
荣家祖辈是泥瓦匠出身,只因家里出了一位宠妃,便一跃成为皇亲国戚。
这些年因着宫里的荣妃,他家虽没少受惠,却总被世家权贵暗地里嘲讽,说荣家底蕴不深,是蓬门小户出身。
得知女儿看上了齐衡这样家世显赫的世代权贵,荣家便一心想促成此事。
另一位贵女是邕王家的嘉成县主,作为王爷与王妃唯一的女儿,她自小娇宠。
邕王妃知道女儿看上了齐衡,便欣然接受,而后便积极地与平宁郡主接触。
平宁郡主自来眼高于顶,她既看不上荣家泥瓦匠的出身,也不满意嘉成县主跋扈的性子。
只是荣家有得宠的妃嫔,邕王又是皇亲,她实在不好拒绝。
只好两边都不得罪,推说齐衡要高中后才开始议亲。
只是京城消息灵通,荣家和邕王家都知道了对方在争取齐衡,于是便开始明争暗斗,大显神通。
这两家,一家有宠,一家有势,也算旗鼓相当。
正当无果的时候,宫里传出消息,荣妃想要仗着恩宠求皇帝赐婚。
谁知赐婚的旨意还没下来,便出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