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太行猛虎”坦克的总装工作进行得如火如荼之际,另一条战线上也传来了令人振奋的捷报。被林烽寄予厚望的“太行蜂-1型”中短程步话机,在经历了无数次电路调试、元件更换和结构优化后,第一台完全按照量产标准制作的样机,终于在小豆子带领的通讯小组手中诞生了!
这台步话机看起来依旧带着手工打造的痕迹,铝制外壳上还有彭家蒙敲打时留下的细微锤纹,可伸缩的鞭状天线闪烁着金属光泽,各个按钮和旋钮的标识是用刻刀仔细刻上去再涂上漆的。捧在手里,沉甸甸的,却让所有参与研发的人感到无比亲切和自豪。
“厂长,一号样机组装调试完毕,各项参数自检正常,可以进入野外通话测试了!”小豆子兴奋地向林烽汇报,脸上因为激动而泛着红光。他身后,通讯小组的成员们也都眼巴巴地看着林烽,期待着最终的检验。
“好!光在车间里测不算本事,是骡子是马,得拉出去溜溜!”林烽大手一挥,“走!咱们上山,找个开阔地,真刀真枪地试它一回!”
测试地点是精心挑选的。一端设在瓦窑堡兵工厂后山的最高点,这里视野开阔,可以俯瞰整个厂区。另一端,则选在了直线距离约五公里外的一处地点——红石崖。那里地势同样较高,中间虽然有些起伏的丘陵和树林,但基本符合步话机设计时设定的典型野战环境。
林烽亲自带队,领着小豆子和两个负责记录的技术员,带着一台步话机和备用电池,爬上了瓦窑堡后山。另一边,则由通讯小组的副组长,一个叫根生的稳重年轻技工,带着另一台步话机和一名助手,骑着骡子赶往红石崖。约定在正午时分,双方同时开机测试。
初春的山风还带着寒意,但阳光很好。站在后山顶上,瓦窑堡兵工厂的全貌尽收眼底,各个车间烟囱冒出的缕缕轻烟,显示着那里正是一片繁忙。林烽的心情却有些忐忑,尽管他对自己的设计和小组的努力有信心,但无线电波在复杂地形中的传播充满了不确定性。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林烽示意小豆子将步话机开机。电源开关拨动,指示灯发出柔和的绿光。小豆子仔细检查了天线是否完全伸展,频率旋钮是否对准了预设的频道。
“厂长,准备好了。”小豆子深吸一口气,将手持送受话器递给林烽。
林烽接过这个凝聚了心血的设备,手感微凉。他看了一眼怀表,时针正好指向十二点。
他按下发射键,清了清嗓子,对着话筒,用尽可能平稳的语调说道:
“喂,喂,喂!红石崖,红石崖!我是瓦窑堡!听到请回答!听到请回答!”
声音通过话筒转换成电信号,经过内部精密的放大和调制电路,由天线转换成电磁波,向着红石崖的方向辐射出去。
说完,林烽松开发射键,电路自动切换回接收状态。所有人的心都提了起来,屏住呼吸,侧耳倾听。
听筒里,先是传来一阵轻微的、如同远方潮水般的静电噪音(白噪声),这是正常的背景干扰。
一秒钟,两秒钟,三秒钟……
就在林烽的心慢慢下沉,以为首次呼叫失败,可能距离不够或者中间障碍物影响太大时——
听筒里突然传来了清晰无比、甚至带着一丝激动的年轻男声,正是根生!
“瓦窑堡!瓦窑堡!我是红石崖!收到!收到!声音清楚得很!非常清楚!重复,声音非常清楚!”
这声音,如同天籁,穿透了五公里的空间距离,清晰地回荡在瓦窑堡后山的山顶上!
“成功了!”小豆子和两个技术员瞬间跳了起来,激动地相互捶打着肩膀,压抑不住的欢呼声在山顶响起。
林烽也长长地、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脸上绽放出了无比灿烂和欣慰的笑容,紧握步话机的手因为用力而指节有些发白。他再次按下发射键,声音中充满了喜悦:
“好!红石崖,收到就好!现在测试通话质量!你那边听我声音怎么样?有没有杂音?断断续续吗?”
根生的回复立刻传来,依旧清晰稳定:“林厂长!您的声音非常清晰,就跟……就跟站在我面前说话一样!没有杂音,一点也不断断续续!太神了!”
接下来,双方又进行了多项测试:改变发音音量、模拟战场环境下的急促通话、甚至简单哼唱了几句(用来测试音频保真度)……无论哪种情况,五公里距离上的通话质量都保持得出奇地好,声音清晰洪亮,背景噪音被有效地抑制在很低的水平。
“厂长,咱们成功了!五公里清晰通话,抗干扰能力也比预想的强!”小豆子看着监测仪表,激动地汇报。他们自制的简易场强仪显示,信号强度远超维持清晰通话的门限。
林烽爱不释手地抚摸着这台看似粗糙、内里却蕴含着尖端(对于这个时代和条件而言)技术的步话机,如同抚摸着自己精心培育终于成才的孩子。他对着话筒,做出了测试的最终总结,也是对这项成果意义的最好诠释:
“红石崖,测试结束!效果非常好!现在我宣布,‘太行蜂-1型’步话机,野外通话测试,圆满成功!你们可以返回了!”
“明白!瓦窑堡!我们立刻返回!”
结束通话后,林烽依然拿着步话机,站在山顶,眺望着远方连绵的太行群山。他仿佛看到了前线阵地上,我们的指挥员拿着这小小的“顺风耳”,及时调动部队,精准呼叫炮火,打得鬼子晕头转向的场景。
他用力拍了拍步话机结实的外壳,声音洪亮地对身边仍在兴奋中的小豆子等人说道:
“成了!咱们这东西,真的成了!从今往后,咱们前线的指挥员和战士们,再也不用扯着嗓子喊,不用冒着生命危险派通讯员穿越火线了!这小玩意儿,就是咱们的‘千里传音’!是要让鬼子头疼不已的宝贝疙瘩!”
小豆子用力点头:“厂长,您说得对!咱们以后再也不用羡慕鬼子有无线电了!咱们自己的,比他们的还好用!”
下山回去的路上,林烽已经开始谋划下一步:“豆子,回去立刻整理所有图纸和工艺文件,准备小批量生产。炼铜厂那边高纯铜管够,其他元件咱们也能解决。先集中力量,造出二十台来,优先配发给一线的主力团,让他们在实战中检验,也尽快形成战斗力!”
“是!厂长!”小豆子响亮地回答,脚步都轻快了许多。
“太行蜂-1型”步话机的成功,标志着瓦窑堡兵工厂在电子通讯领域实现了零的突破,并迅速达到了实用化水平。这不仅为即将诞生的“太行猛虎”坦克提供了关键的内部通讯和战术协同手段,更将极大地提升整个八路军基层部队的作战效率和生存能力。林烽的布局,再次证明了他的远见卓识。如今,钢铁巨兽拥有了锐利的爪牙,也拥有了灵敏的耳朵,只待一声令下,便可扑向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