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部批复的资源和支持到位后,瓦窑堡兵工厂如同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整个厂区洋溢着干事创业的热烈氛围,但林烽心里始终惦记着全年计划里那个重要目标——研发一款能让步兵扛着满山跑的轻型迫击炮。
这天清晨,春寒尚未完全褪去,研发窑洞里却已挤满了人。苏沐辰、几位从晋军过来的炮械老师傅、材料专家陈思远,还有凭借上次炸药包改进方案脱颖而出的小豆子,全都到齐了。
窑洞正中,那门黝黑的82毫米迫击炮像一尊沉默的铁塔。林烽拍了拍冰凉的炮管,开门见山:同志们,看看这家伙。六十斤的重量,威力是够了,可咱们的战士扛着它翻山越岭,跑不了二里地就得喘粗气。前线天天抱怨,说想要个能跟着冲锋的贴身小炮
他环视众人,目光炯炯:今天把大家叫来,就是要解决这个难题。咱们得给这铁疙瘩瘦瘦身
瘦身?王师傅摸着花白的胡子,眉头紧锁,林厂长,不是俺老保守。这炮管要承受发射药的高压,壁薄了可不中。万一炸膛,那可是要出人命的!
王师傅说得在理。林烽点头,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不过...他走到黑板前,画起示意图,咱们能不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从结构上想办法?比如——缩短炮管?
缩短炮管?众人面面相觑。
林烽用粉笔在现有1.2米炮管上划掉一截,我算过了,如果把炮管缩短到0.8米,配合适当的装药调整,在一千米内的常规作战距离上,精度和威力完全够用。光是这一项,就能减重好几斤!
苏沐辰立即掏出随身的小本子演算起来:射程确实会受影响,但从连排级作战需求来看,用部分射程换取便携性,这个交换比很划算。
小豆子在一旁听得两眼放光:那岂不是能像扛扁担一样扛着跑了?
想得美!材料专家陈思远笑着敲了下小豆子的脑袋,光缩短炮管还不够。我建议用咱们自炼的优质合金钢,强度更高。这样就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适当减薄壁厚,再减一波重量。
薄壁加短管?王师傅的眉头皱得更深了,这得做多少试验啊...
试验必须做!林烽斩钉截铁,咱们就是要通过严谨的计算和测试,找到既轻便又安全的最优解。我的设想是:炮管缩短到0.8米,口径改为62毫米,采用高强薄壁钢材,同时优化炮架和座板结构。
他在黑板上写下醒目的数字:最终目标——全重控制在35斤以下!
35斤?!小豆子惊得跳起来,那不比咱炊事班那口大锅还轻?
一直沉默的炮械专家李师傅突然开口:林厂长,这62毫米口径选得妙啊!既保证了杀伤力,又比82毫米轻巧不少。不过...这薄壁工艺可得好好琢磨。
李师傅说到点子上了。林烽笑道,所以今天把大家都请来,就是要群策群力。咱们分成三个组:苏工带人负责弹道计算,王师傅带队攻关炮管铸造,陈工研究轻量化炮架。小豆子...
小豆子挺直腰板。
你负责给大家端茶倒水,顺便学习。林烽眨眨眼,要是表现好,没准让你第一个试扛新炮。
保证完成任务!小豆子乐得合不拢嘴。
研发工作如火如荼地展开。苏沐辰带着几个年轻人在窑洞里摆满了演算纸,常常为了一个数据争得面红耳赤。
这个膛压系数必须再验证一遍!苏沐辰推了推眼镜,要是算错了,到时候炮管变形都是轻的。
苏工,您这都验算第八遍了...一个年轻人小声嘀咕。
八百遍也得算!苏沐辰头都不抬,这可是要扛在战友肩上的武器,容不得半点马虎。
与此同时,铸造车间里更是热火朝天。王师傅带着工匠们反复试验新的铸造工艺。
不成不成!王师傅盯着刚出炉的炮管毛坯直摇头,这个壁厚还是太保守,重量超标了。
李师傅凑过来仔细端详:老王,你看这热处理是不是可以再调整?强度上来了,不就能再薄一点?
有道理!王师傅一拍大腿,再来一炉!
最有趣的是陈思远那边。为了设计轻便的炮架,他整天在厂区里转悠,看见什么都要掂量掂量。
这天小豆子端着茶水过来,看见陈思远正对着个旧自行车架发呆。
陈工,您这是要改行修自行车?
去去去!陈思远笑骂,我这是在找灵感。你看这自行车架,空心钢管,又轻又结实。要是咱们的炮架也能用类似结构...
那不成自行车炮小豆子想象力爆发。
臭小子!陈思远作势要打,眼睛却亮了,不过你这说法...还真有点意思!
一个月后,第一门样炮终于组装完成。与旁边笨重的老式迫击炮相比,新炮简直像个精致的工艺品——短小精悍的炮管,镂空设计的炮架,小巧的座板。
来,称重!林烽声音有些发抖。
当秤砣稳稳停在34斤8两的刻度上时,整个车间安静了一瞬,随即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声。
成功了!小豆子第一个跳起来,真的不到35斤!
王师傅摸着新炮管,眼眶湿润:真没想到,真没想到啊...
别高兴太早。苏沐辰扶了扶眼镜,还得实弹测试。
测试场上,所有人都屏住呼吸。装填手将特制的减装药炮弹滑入炮口。
炮弹划出优美的弧线,精准命中800米外的目标。
精度良好!威力达标!观测员的声音激动得发颤。
一个参加测试的步兵战士轻松扛起迫击炮,在测试场跑了个来回,面不改色:乖乖!这玩意比扛袋面粉还轻快!
林烽抚摸着尚带余温的炮管,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这时,通讯员跑步送来一封信。
林厂长,李团长的信。
林烽展开信纸,李云龙那特有的粗犷字迹跃然纸上:
林烽老弟:听说你在捣鼓什么轻便小炮?老子在前线等着用新炮敲鬼子的脑壳呢!要是造出来不好使,当心老子找你算账!对了,最好能在炮身上刻个字,让鬼子知道是谁在揍他们!
众人围过来看完信,笑得前仰后合。
这个李云龙...林烽摇头笑道,不过他说得对,咱们还得继续改进,尽快实现量产。让前线战士们早点用上这款贴身小炮
夕阳西下,研发团队的身影在窑洞前拉得老长。这款尚未命名的新炮,已经预示着八路军步兵火力即将迎来一场革命性的变化。而这一切,都始于那个春天,始于缩小炮身这个大胆的想法,始于这群可爱的人日以继夜的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