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1894年11月5日,夜。
地点:日本东京,皇宫御前会议。
英国公使克劳德·麦克唐纳爵士那份经过“精心修饰”的“密约要点”(刻意突出大夏的苛刻条件,弱化英国的妥协),被“悄悄”泄露给了日本高层。此刻,这份文件就摊在御前会议的桌面上,每一个字都让在场所有日本权贵感到愤懑。
明治天皇睦仁脸色惨白,握着御座的手指因为用力而发白,身体微微颤抖。
他引以为傲的维新成果,他梦想中的“八纮一宇”,在短短几个月内,被大夏帝国碾得粉碎,如今连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都要被当成货物给瓜分!
“奇耻大辱!奇耻大辱啊!!”陆军大臣大山岩再也维持不住军人的镇定,猛地拍打桌面,大声咆哮,“英国佬!他们和大夏那些支那人是一伙的!他们出卖了我们!他们想让日本亡国灭种!”
首相伊藤博文仿佛一夜之间老了二十岁,头发散乱,眼神浑浊。他最后的希望——国际调停——彻底破灭了,换来的是一纸屈辱的“判决书”。他声音沙哑,带着无尽的疲惫和绝望:“非军事化……永久驻军……三十亿赔款……这……这比当年黑船来航……比任何不平等条约都要苛刻百倍!这是要将我大和民族永远钉在“奴隶”的柱子上啊!”
海军军令部长桦山资纪双目赤红,咬牙切齿:“横须贺、佐世保、吴港……这是帝国海军的摇篮!现在要变成支那人的兵营!陛下!诸君!我们还有选择吗?难道我们要成为支那人的奴隶吗?!”
会场内,一片死寂。恐惧、愤怒、屈辱、绝望,各种情绪交织,最终汇聚成一种。
“玉碎!”一个年轻激进的参谋军官猛地站起来,拔出胁差(短刀),狠狠插在桌面上,“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与其像狗一样活着,不如轰轰烈烈战死!让支那人见识见识大和民族的力量!”
“对!玉碎!”
“一亿玉碎!”
“保卫神州(日本)!”
疯狂的呐喊声瞬间蔓延开来,所有积压的悲愤情绪找到了一个的宣泄口。就连原本相对理智的伊藤博文,眼神中也闪过一丝决绝。
明治天皇缓缓抬起头,眼中已没有了犹豫。语气变得坚定地说道:“列祖列宗在上……朕……决定……接受命运的试炼!与其屈辱求生,不如……护持国体,战斗到底!”
随即,日本地“玉碎”计划,被正式确定下来。
尽管叫嚣着“一亿玉碎”,但日本高层清楚,他们能依靠的常规军事力量对大夏帝国来讲是不堪一击的:
陆军:近卫师团(东京): 约8000人,装备相对最好,但缺乏重武器和实战经验。
本土常备师团(如第二、第三、第四师团及新补充兵员):总兵力约 3.5万人,分散在各地,装备混杂,训练水平参差不齐,严重缺乏火炮(仅剩少量老旧山野炮)和机枪。
紧急征召的预备役(后备役、国民兵)约 5-7万人,多为中年甚至老年男性,仅受过基础军事训练,装备更是简陋,很多只有竹枪、太刀甚至农具。
常规总兵力(受过军事化训练的)约10-12万,但实际主力军不足5万,且重武器缺失。
海军:仅剩几艘小型鱼雷艇、炮艇和老旧训练舰。(总吨位不及一艘“大夏无畏舰”的吨位)
随后,基于劣势的现实,日军大本营制定了一个近乎自杀性的防御计划:
1. 滩头阻滞,以命换时:不在滩头进行决定性战斗,而是以小队为单位,利用地形和简易工事,用步枪、手榴弹和炸药包对登陆的大夏军进行自杀性袭击,目的是最大程度杀伤敌军先锋,拖延其推进速度。
2. 焦土政策,坚壁清野: 在预计敌军主要进攻方向(如东京湾、大阪湾周边)实行焦土政策,破坏道路、桥梁、农田、水源,不给敌军留下任何可利用的物资。
3. 巷战绞肉,全民皆兵:将决战地放在城市巷战。号召每一座城镇、每一个村庄的民众“义勇参战”,利用房屋、街垒进行战斗,甚至鼓励妇女儿童参与投掷燃烧瓶、设置陷阱等。本质上是用平民的血肉之躯消耗大夏军的弹药和士气。
.... ...
整个计划充满了疯狂,其核心思想已不是怎么战胜大夏,而是让大夏为征服日本付出尽可能高昂的代价,并在国际上塑造一种“悲情英雄”的形象,期待可能出现的外部干预或大夏因伤亡过大而妥协的转机。
消息传出后,日本国内军国主义情绪提至顶峰,大量被洗脑的民众,特别是年轻人,狂热地响应号召,准备“为天皇陛下尽忠”。然而,也有许多理智的人感到深深的恐惧和绝望,但在狂热氛围下,敢怒不敢言。
... ...
大夏帝国神都,安全处很快将日本“玉碎”计划的详细内容摆在了洪天佑的案头。
洪天佑看后,只是冷冷一笑:
“玉碎?想用血肉之躯对抗钢铁洪流?愚不可及!”
“传令刘福、邓昌:准备登陆九州!朕倒要看看,是他们的‘武士道’硬,还是朕的炮弹硬!”
“对于冥顽不灵者,唯有彻底摧毁,方能换来真正的和平!”
决定东亚最终归属的一场大战,即将以最的方式,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