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这已不重要。
只要他是刘伯温,便意味着奇迹尚存。
在朱典横心中,这三个字便是天机与神术的化身。
他相信,唯有此人,能将自己从炼狱中拉出。
奇怪的是,四周执戈持盾的甲士竟毫无反应。
无人侧目,无人动容,仿佛那一声呼喊从未响起。
风卷沙尘,掠过死寂的阵列。
刘伯温周身浮动着一层难以言喻的气息,似雾非雾,似光非光,天地为之低鸣。
他望着悬于半空、痛苦抽搐的朱典横,轻叹一声:“单凭我一人,恐难施救。”
“你说什么?你……救不了我?”朱典横猛然打断,声音尖利如刀刮铁石。
他的五官因剧痛而错位,形貌狰狞,宛如幽冥恶煞。
周身戾气翻涌,怨恨如渊,似能焚山煮海。
下一瞬,他放声狂吼:“那就杀了我!立刻杀了我!我撑不住了!”
“刘伯温,本王命你——杀我!”
“你还等什么?动手啊啊啊!!!”
话语如潮,连绵不绝,字字带血。
若真需合力相救,也该速去请援。
可来回往返,耗时几何?
此刻的他,每一息都是煎熬,每刹那皆如千年。
生,已无意义。
死,才是尽头。
死了便清净,死了便自由。
这个念头如野火燎原,烧尽残存理智。
方才因见到刘伯温而稍有清明的心神,再度陷入癫狂,比之前更甚。
刘伯温凝视着如困兽般咆哮的朱典横,眸中掠过一丝悲悯。
方才与莫千源拳意短暂交锋,他已窥见其中凶险。
那是一种直侵魂魄的折磨,远超世间任何刑罚。
哪怕当年酷吏所设极刑,亦不及其万一。
这般苦楚,持续一日已是人间地狱。
他缓缓闭眼,再睁开时,已有决断。
“当生已成苦,死便是慈悲。”
他退步,伸手。
“铮——”
一声清越剑吟划破长空。
一柄通体雪白的古剑自虚空中浮现,剑身澄澈如冰,寒光凛冽,映照苍穹。
剑出刹那,万里云气奔涌而来,天穹震荡。
风云碎裂,狂风怒号。
高空之上,闷雷滚动,仿佛天地也在为这一剑低语。
剑未出鞘,风云骤变。
“斩龙诀!”
刘伯温低声吐出三字,手中古剑猛然自上劈落。
天地瞬间黯淡!
一道耀目剑虹划破苍穹,凌厉至极的剑气凝如实质,直取朱典横首级。
剑锋掠过之处,虚空震颤不休,如同薄纱在狂风中翻卷。
斩龙诀!
此剑之威,仿佛真能将天龙斩于尘世!
凌厉无匹。
威压如狱。
当剑光逼近朱典横身前丈许之地,突遭一股强横之力阻挡,原本势如破竹的剑势为之一滞。
莫千源留下的拳意骤然苏醒,与剑气激烈碰撞,彼此侵蚀。
刘伯温神色不动,挥剑再斩。
一剑接一剑,连绵不绝。那道禁锢朱典横的拳意终于动摇,节节后退。
渐渐收缩,光芒转弱。
朱典横凝视眼前一幕,眼中竟浮起一丝释然。
就在此时——
天色骤黑,浩瀚威压自九天倾泻而下。
原本翻腾不息的云层静止,仿佛被无形巨手冻结。
连雷鸣也似遭遇克星,戛然而止。
他头顶上方的空间剧烈扭曲,光线弯曲断裂。
紧接着,一道漩涡状裂口被硬生生撕开,磅礴天威席卷整座洛阳城。
……
“想救人?先接本公子一拳。”
“接不住,便死。”
一道冰冷、不容置疑的声音穿越虚空而来。
紧随其后的,是一道更为骇人的精神冲击!
这一次的拳意,并非伤及肉身,而是直指神魂。
它轻易穿透了斩龙剑气,降临在刘伯温心神之上。
他的护体真气形同虚设,衣袍完好如初,但灵魂深处却遭受重创。
人仙巅峰的意志,直接碾压进他的记忆与思绪之中。
恍惚间,刘伯温的意识里浮现出一道身影——一袭淡黄长衫,儒雅中透着桀骜的贵公子。
此人立于天地之间,拳动山河,气势滔天,仿佛神佛皆可一拳轰碎。
整个宇宙都在这一拳之下震颤。
拳意所向,刘伯温顿觉自身过往一切记忆正被强行抹去!
意识即将归于虚无,沦为无知无觉的空壳。
千钧一发之际,大地涌出缕缕白雾,迅速包裹住他全身。
刘伯温猛然清醒,涣散的心神重新凝聚。
“这不是真实之拳,是纯粹的精神幻杀!”
“幸而我早布‘山河大阵’,始终与地脉相连。”
“方才地气冲顶,才得以挣脱那一念之劫。”
“三息之后,我的神魂将彻底崩解,意识尽散,再无挽回余地!”
刘伯温脸色骤变,瞬间明白了刚才那一刹那的生死之危。
他心中再无半分与莫千源抗衡的念头,身形一动,脚下九宫八卦阵纹急速明灭,光芒一闪即逝,整个人如烟消散。
借阵法之力,他在大地龙脉间穿梭跳跃,转瞬远去,不留丝毫踪迹。
洛阳城头。
朱典横感受到那股曾被斩龙剑气削弱的拳意再度汹涌澎湃,心头一片冰凉。
希望已断。
大明京师,紫禁深处。
一处隐秘禁地,钟声渺然。
外人极少知晓,此处藏有一道通往小世界的门户。
此地与雨族冰域、惊雁宫同属一类,乃是独立于外界的秘境。
如今,这片秘境的主人将其命名为——龙巢!
龙巢之内,灵气浓郁至极,凝聚如雾,近乎化液。
更特别的是,这些灵气中流淌着细若游丝的金色流光。
那是龙气。
视线垂落,可见一条金光灿然的山脉横亘天地,形如巨龙伏地,盘绕数百里,蕴含难以估量的能量。
此乃龙脉。
大明皇朝的根本命脉。
这九十九条龙脉,皆汇聚于此,蕴藏浩瀚灵气与龙气。
但它们全被某种古老禁制封锁。
出手之人,正是大明开国国师——刘伯温。
天武大陆上,长久流传着“刘伯温斩龙”的传说。
相传明太祖命他走遍山河,寻尽地脉,最终斩断境内九十九条龙脉。
自此,大明江山稳固,无人可于本土成就真龙之位,动摇朱氏统治。
唯有外朝入侵,携外来真龙之气,方能倾覆大明。
此说广为流传,世人多信以为真。
毕竟纵观万代王朝,唯有大明皇权至高无上,尤以洪武年间为甚。
彼时明太祖执掌天下,生杀予夺,无人敢逆。
相较之下,其他王朝的帝王即便登基,仍受制于世家、权臣或宗庙礼法。
然而,这说法仅对一半。
明太祖确实命刘伯温寻访龙脉。
但目的并非斩灭,而是以“鞭山移脉”之术,将九十九条龙脉尽数迁入皇室掌控的小世界。
这便是龙巢的由来。
其名“龙巢”,其一缘由,正在于其中封存了九十九条真龙地脉。
群龙聚首,化作那蜿蜒百里的金色山脉,成为举世罕见的修行圣地。
其二,则因这里,真正豢养着属于大明的“真龙”。
此刻,在那金脉所化的龙首之巅,一道雄伟身影盘膝而坐。
是一名看似四十许岁的男子,身披赤红龙袍,气息深不可测。
相貌平平,却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凛然气势,眉宇间似藏雷霆。
他双目紧闭,身形如石雕般静止,每一次呼吸,都引动周遭天地灵气翻涌不息。
身上毫无生机起伏,可即便如此,谁也不敢将他视作一具死物。
单是远远望上一眼,心头便不由自主泛起寒意,仿佛面对深渊巨兽。
前方石壁之上,刻满了密密麻麻的古老文字。
若能穿透“龙首”处那团翻腾不息的龙气,便可看清最上方赫然镌刻着三个大字——《明神武典》!
那一笔一划,皆似蕴含天地法则,分明是一门足以撼动乾坤的无上攻法!
刘伯温甫一踏入龙巢,便有一人疾步迎出。
此人锦衣玉冠,年约四旬,神色肃然。
见刘伯温面色灰败,目光浑浊,当即皱眉:“你元神受损?”
刘伯温按着额头,低声将经历道来。
对方越听越惊,眉心拧成一团,口中低语:“这移花公子竟强至如此……”
刘伯温点头,语气凝重:“阳明,此刻绝不可与之正面交锋。”
“纵然能胜,亦将元气大伤,反让其余皇朝坐收渔利。”
“唯有走第二条路。”
王阳明沉默片刻,目光投向“龙首”方向的龙袍男子,缓缓开口:“未入法相,不过尘埃。”
“再庞大的王朝,在地仙眼中也不过一瞬幻影。”
“今朝低头,并非怯懦。”
“待他日大道得证,中原必将重塑山河。”
“如今不可一世的移花公子,届时不过挡车之虫。”
“陛下所谋,远超你我眼界。”
刘伯温垂眸不语。
不置可否,也未反驳。
道理确是如此,但一切皆系于一线。
那便是——陛下必须成功。
倘若失败呢?
今日忍下的屈辱,便再无昭雪之日。
那位帝王天赋本不出众,全凭九十九道龙脉滋养,方攀至如今境界。
离驻世地仙,仅差一步。
可就是这一步,曾埋葬多少旷世奇才?
这些话,刘伯温只在心底流转。
断不会说出口。
两人又低语一阵,随即各自离去。
天山深处,缥缈峰顶。
灵鹫宫内,两名少女并肩而坐,容貌如出一辙,宛如镜中倒影。
她们手中捧着一本泛黄话本——《真阳武神(上)》!
书页已翻至末尾杂谈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