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50章:经济改革遇阻
洪书转身,缓缓走回书房。他知道,明天又是新的一天,还有许多事务等着他去处理。坐在书桌前,他看着堆积的奏章,心中默默规划着未来的工作。在这平静的表象下,他隐隐感觉到,一场新的挑战或许正在悄然来临。
第二日清晨,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朝堂的金砖地上。洪书身着朝服,神色庄重地站在御阶之上,目光扫过两旁分列的大臣。今日,他准备向众人阐述自己思索已久的经济发展政策,期望能为国家的繁荣再添助力。
“诸位爱卿,”洪书的声音在朝堂上回荡,清晰而有力,“如今我朝虽已取得诸多发展,但仍有提升之空间。本君欲推行一系列经济政策,鼓励商业贸易,以活络国家经济,增强国力。”他微微抬手,示意侍从展开绘制着各项政策细则的长卷。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响起一阵交头接耳之声。其中,以户部尚书为首的部分保守势力,率先站了出来。户部尚书一脸严肃,拱手作揖道:“陛下,此举万万不可。我朝以农为本,遵循祖制,方能长治久安。若大力发展商业贸易,恐会扰乱传统经济秩序,使民心不稳啊。”
洪书目光平和地看着他,说道:“尚书大人,时代在变,一味守旧恐难适应如今之形势。商业贸易的繁荣,不仅能增加国库收入,还能促进各地物资流通,对百姓生活亦有诸多益处。”
“陛下,”礼部侍郎也上前一步,忧心忡忡地说道,“商业之人,重利轻义。若任其发展,恐会败坏社会风气,动摇我朝根基。”
洪书微微皱眉,耐心解释道:“侍郎大人不必担忧。本君推行政策,自会配套相应的监管措施,引导商业良性发展。且观他国,因推行类似政策,国力大增,百姓富足。我朝若能借鉴,必能迎头赶上。”
洪书一边说着,一边命人呈上收集来的关于其他国家因商业贸易繁荣而国力强盛的资料,详细讲述着那些国家是如何通过政策引导,实现经济腾飞的。然而,保守势力们却并未因此改变态度。
“陛下,他国国情与我朝不同,不可盲目效仿。”一位年迈的大臣颤巍巍地说道,“祖宗之法不可废,还望陛下三思啊。”
洪书深吸一口气,他理解这些大臣的担忧,毕竟传统观念深入人心,想要改变并非易事。“各位爱卿,本君明白你们的顾虑。但我们不能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新政策并非要摒弃传统,而是在其基础上寻求更好的发展。”
他放缓语速,继续说道:“我们可以先从一些小的方面入手,比如在边境设立互市,促进与邻国的贸易往来。这样既能试探市场反应,又不会对国内经济造成太大冲击。”
然而,保守势力们依旧态度坚决。户部尚书再次拱手道:“陛下,即便只是在边境设立互市,也可能引发诸多问题。边境局势复杂,一旦处理不当,恐生事端。”
洪书看着眼前固执的大臣们,心中有些无奈。他深知,若不能说服这些保守势力,经济改革政策便难以推行。于是,他决定换一种方式,尝试倾听他们的具体担忧,再从中寻找折中的办法。
“尚书大人,你且说说,具体有哪些担忧,本君与诸位一同商讨解决之策。”洪书目光诚恳地看着户部尚书。
户部尚书见洪书态度诚恳,便直言道:“陛下,边境设立互市,人员往来繁杂,恐会混入奸细,危及国家安全。再者,贸易往来中的税收、物价等问题,若处理不当,也会引发诸多矛盾。”
洪书微微点头,沉思片刻后说道:“尚书大人所言极是。关于奸细问题,我们可加强边境巡查与人员管控,设立严格的准入制度。至于税收与物价,可由户部牵头,制定详细且合理的政策,确保公平公正。”
其他保守势力的大臣们听了洪书的话,虽觉得有些道理,但依旧心存疑虑。“陛下,此事关乎重大,还需从长计议啊。”一位大臣说道。
洪书心中明白,他们的担忧并非毫无道理,只是长期的保守思想让他们难以轻易接受新事物。“各位爱卿,本君明白此事需谨慎对待。但我们不能因害怕困难而裹足不前。国家的发展,需要我们勇于尝试,敢于创新。”
朝堂上,气氛愈发紧张。洪书与保守势力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尽管洪书列举了诸多好处,也提出了一些折中的办法,但保守势力们依旧坚决反对。局面陷入了僵持之中。
此时,殿外微风拂过,吹动殿门处的帘幕,发出轻微的声响。阳光透过帘幕的缝隙,洒下一道道金色的光线,映照在大臣们严肃的脸上。洪书看着眼前的众人,心中暗暗思索着对策。他深知,经济改革对于国家的未来至关重要,绝不能轻易放弃。然而,面对保守势力如此坚决的反对,他又该如何打破这一僵局,顺利推进经济发展计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