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书回到居所,坐在书房中,看着桌上关于改革的各项文书,眉头紧锁。“贵族们必定会想尽办法破坏改革,执行官员也需尽快整顿。”他低声自语,心中已然有了初步计划。“明日,便先从执行官员入手,绝不能让改革毁于一旦。”洪书握紧拳头,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决心。
第二日清晨,阳光透过窗户纸的缝隙,洒在洪书疲倦却又坚毅的脸上。他早早起身,简单洗漱后,便坐在书桌前,再次仔细梳理改革推行的计划。这时,门外传来一阵轻轻的敲门声。
“进来。”洪书说道。
一名小太监恭敬地走进来,跪地禀报:“洪女官,负责改革执行的张大人求见,说是有要事相商。”
“快请他进来。”洪书心中一紧,隐隐感觉到事情不太妙。
张大人匆匆走进书房,脸上满是忧虑之色。他行了礼后,急忙说道:“洪女官,这改革推行之事,怕是困难重重啊。下面负责执行的官员,大多阳奉阴违,表面上按照改革方案行事,可实际上却拖拖拉拉,进度缓慢。而且,据下官所知,这背后怕是有贵族们在暗中指使。”
洪书眉头紧皱,心中怒火中烧,但他还是强压着情绪,冷静地问道:“张大人,你可知是哪些官员如此,又有哪些贵族参与其中?”
张大人面露难色:“这……这涉及的官员众多,且背后贵族势力错综复杂,下官一时也难以查清。只是听闻,那户部尚书刘大人与几位朝中权贵来往密切,似乎在暗中抵制改革。”
洪书沉思片刻,缓缓说道:“张大人,此事我已知晓。你且先回去,继续留意下面官员的动向,有任何消息,即刻来报。”
张大人应了一声,匆匆离去。洪书望着他离去的背影,心中暗暗发誓:“无论有多大困难,我都要将这改革推行下去。”
洪书深知,要想推进改革,必须先整顿执行官员。于是,他决定召开一次改革执行官员的会议。
会议地点选在宫廷一处偏殿,洪书早早来到此处,等待官员们的到来。不多时,官员们陆陆续续走进殿内,只见他们神色各异,有的面带忧虑,有的则一脸冷漠。
洪书站在众人面前,目光冷峻地扫视着每一个人,说道:“各位大人,采买制度改革乃是陛下亲自批准的大事,关乎宫廷兴衰,国家存亡。如今改革推行,却遭遇重重阻碍,想必各位心中都清楚是怎么回事。我今日把大家召集于此,就是要明确一点,改革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下去,任何人若敢阳奉阴违,阻碍改革,必将严惩不贷!”
官员们听了,有的低头不语,有的则面露不满之色。这时,一位中年官员站出来,阴阳怪气地说道:“洪女官,这改革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下面的事情千头万绪,岂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况且,这改革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我们这些小官,实在是有心无力啊。”
洪书看着他,冷冷地说道:“李大人,若人人都如你这般推诿责任,这改革还如何进行?你身为朝廷官员,食君之禄,就该为君分忧。若你觉得无法胜任,大可以向陛下请辞,别在这里阻碍改革进程!”
李大人被洪书说得脸色一阵红一阵白,冷哼一声,坐了回去。
洪书接着说道:“从今日起,我会亲自监督改革执行情况。每一项改革措施的进度,都要按时上报。对于积极执行改革的官员,我会向陛下举荐,论功行赏;而对于那些阳奉阴违、拖延改革的官员,休怪我洪书不讲情面!”
会议结束后,洪书知道,仅仅靠一次会议,很难彻底改变这些官员的态度。但他也明白,这是一个开始,必须要让这些官员知道,他推进改革的决心。
然而,贵族们的抵制并没有就此停止。就在洪书准备进一步整顿官员时,又传来了一个坏消息。负责采买改革试点的仓库,突然发生了一场莫名其妙的大火,许多改革相关的物资和账目被烧毁。
洪书得知消息后,立刻赶到仓库。现场浓烟滚滚,刺鼻的焦味弥漫在空气中,呛得人直咳嗽。仓库已经被烧得面目全非,只剩下一些还在冒着青烟的残骸。洪书看着眼前的惨状,心中明白,这必定是贵族们的又一次破坏行动。
“洪女官,这可如何是好啊?”一旁的官员焦急地说道。
洪书咬了咬牙,说道:“立刻调查起火原因,看看有没有人在背后指使。同时,尽快统计损失,重新筹备物资,绝不能因为这场大火就耽误了改革进度!”
洪书一边安排着后续事宜,一边思索着应对之策。他知道,贵族们这是在给他下马威,想要让他知难而退。但他洪书又岂是轻易会被打倒的人?
回到居所后,洪书静下心来,仔细分析目前的局势。他意识到,要想彻底打破贵族们的抵制,必须找到他们暗中抵制改革的有力证据,让皇帝出面施压。
于是,洪书开始动用自己的人脉和情报网络,四处收集贵族们抵制改革的证据。在这个过程中,他遇到了许多困难和危险。有好几次,他派出去的人都遭到了不明身份人的袭击,情报也被抢走。但洪书并没有因此而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他揭露贵族阴谋的决心。
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洪书终于收集到了一些关键证据。这些证据显示,户部尚书刘大人与几位贵族勾结,故意拖延改革物资的采购,还指使手下人制造了仓库大火,企图破坏改革。
洪书拿着这些证据,心中既兴奋又担忧。兴奋的是,终于有了可以对付贵族们的有力武器;担忧的是,这些贵族势力庞大,即使有了证据,他们也可能会想尽办法狡辩抵赖。
但无论如何,洪书都决定要将这些证据呈给皇帝,让皇帝主持公道。他深知,这是改革能否顺利推行的关键一步。
洪书怀揣着证据,来到了皇帝的书房外。他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衣衫,然后上前求见。太监通报后,洪书走进书房,跪地奏道:“陛下,臣有要事启奏。关于采买制度改革,贵族们暗中抵制,蓄意破坏,臣已收集到相关证据,请陛下过目。”
皇帝接过证据,仔细查看后,脸色变得十分难看。“这群逆臣,竟敢如此大胆!洪女官,你做得很好。朕倒要看看,他们还有何话说!”
洪书心中一喜,说道:“陛下,如今改革推行困难重重,还望陛下能出面施压,严惩这些抵制改革的贵族,以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皇帝点头道:“朕自会处理。洪女官,你且放心,这改革乃是利国利民之举,朕定会全力支持。”
洪书谢恩后,退出了书房。他知道,虽然皇帝表态支持,但贵族们必定不会轻易认输,接下来的斗争将会更加激烈。
从皇宫出来后,洪书并没有回居所,而是来到了盟友们的秘密据点。他将事情的经过详细地告诉了盟友们,众人听后,纷纷表示会全力支持洪书。
“洪女官,既然陛下已经知晓此事,我们便更要趁热打铁,加大对贵族们的施压,让他们无法再兴风作浪。”一位盟友说道。
洪书点头道:“不错。我们一方面要继续收集贵族们的罪证,另一方面要团结更多支持改革的力量,共同应对贵族们的反扑。”
众人商议妥当后,各自散去,准备按照计划行动。洪书望着他们离去的背影,心中默默祈祷,希望这一次,能够成功冲破贵族们的阻碍,让改革顺利推行下去。
然而,洪书心中也清楚,贵族们绝不会坐以待毙。他们必定会想出更加阴险狡诈的手段来破坏改革,接下来的每一步,都将充满艰辛和挑战。但他已经没有退路,只能勇往直前,为了实现改革的目标,为了宫廷和国家的未来,拼尽全力……
洪书回到居所,坐在书房中,再次陷入沉思。他知道,虽然有了皇帝的支持,但前方的路依旧漫长而艰难。贵族们的势力根深蒂固,想要彻底铲除他们,绝非易事。而且,执行官员们虽然表面上有所收敛,但内心是否真正支持改革,还犹未可知。
“接下来该如何做,才能确保改革顺利进行呢?”洪书揉了揉太阳穴,心中思索着应对之策。
这时,窗外传来一阵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洪书起身走到窗前,望着窗外漆黑的夜色,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但很快,他的眼神又变得坚定起来。
“无论有多大困难,我都要坚持下去。”洪书低声说道,仿佛是在给自己打气。
洪书在窗前站了许久,心中渐渐有了新的计划。他决定,一方面要密切关注贵族们的动向,防止他们再次搞破坏;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执行官员的监督和考核,确保改革措施能够真正落实到位。
同时,洪书也意识到,仅仅依靠自己和盟友的力量还远远不够。他需要团结更多的人,尤其是那些在宫廷中有一定影响力,但又对改革持观望态度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对抗贵族们的抵制。
想到这里,洪书回到书桌前,拿起笔,开始写起了一封封信函。他要邀请那些中立的官员和势力,共同商讨改革大计,争取他们的支持。
夜色越来越深,整个宫廷都沉浸在一片寂静之中。只有洪书的书房,还亮着一盏孤灯,在黑暗中闪烁着微弱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他为改革而不懈努力的决心……
洪书在推行改革中困难重重,他能否克服这些阻碍,让采买制度改革顺利进行,真正实现宫廷的变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