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骄阳似火,京城的石板路被晒得滚烫,连风都是燥热的。太女府的书房里,祁星黎坐在案前,眉头紧锁,手中的奏折是江南苏州府送来的加急文书,上面详细描述了当地盐运的乱象——不法商户私自抬高盐价,原本十文钱一斤的官盐,竟被卖到二十文,更过分的是,他们还在官盐里掺假,用粗制滥造的私盐冒充,不少百姓吃了后上吐下泻,纷纷到官府告状,可当地盐运使却对此视而不见,任由事态恶化。
“岂有此理!”祁星黎猛地将奏折拍在桌上,“苏州府的盐运才刚整顿好没多久,怎么又出这种事?百姓吃不上好盐,还被奸商坑害,这是把我定下的规矩当摆设吗?”
话音刚落,肖简臣、苏知衍和陆玉景就匆匆走进书房。他们三人原本在各司其职,一接到祁星黎的传唤,立刻放下手中事务赶来。肖简臣穿着一袭月白色长衫,额头上还带着赶路时的薄汗;苏知衍身着玄色侍卫服,腰间长刀寒光闪烁;陆玉景则穿着藏青色掌柜服,神色带着几分焦急。
“殿下,可是江南盐运又出问题了?”肖简臣率先开口,他曾去过江南处理盐运问题,对当地情况比较了解,“苏州府那些不法商户,向来是盐运的大麻烦,之前虽按您的制度规范了盐价,可他们根基深厚,暗中与不少官员勾结,恐怕这次又是他们在背后搞鬼。”
陆玉景也跟着着急道:“这可如何是好?百姓要是一直吃不到好盐,肯定会抱怨太女府办事不力,好不容易在江南积攒的民心,可不能就这么没了!”
苏知衍握紧长刀,上前一步道:“殿下,臣愿带侍卫去江南,把那些不法商户和勾结的官员都抓起来,给百姓一个交代!”
祁星黎却摇了摇头,神色凝重:“武力解决只能治标,不能治本。这次的问题,根源在于监管不力和利益勾结,光抓人没用,得从制度和管理上找办法。”说着,她看向肖简臣,眼中带着信任,“简臣,你对江南盐运最熟悉,可有什么好主意?”
肖简臣沉思片刻,缓缓说道:“殿下,依臣之见,我们可以在江南设立‘盐务督查司’,专门负责监督盐价和盐的质量。从太女府挑选信得过的人担任督查使,定期巡查各个盐场和盐铺,一旦发现有私自抬价或掺假的情况,严惩不贷。”
“这个主意不错。”祁星黎点头赞同,“有了专门的督查机构,就能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可如何让百姓不再去买私盐呢?”
肖简臣接着道:“殿下,我们还可以让‘新奇阁’在江南的分店售卖官盐。‘新奇阁’在江南有些名气,百姓信得过。售卖的官盐价格比市场价低一成,百姓能买到便宜又好的盐,自然不会去买私盐。而且,我们还可以跟江南的农户合作,用盐换取粮食。江南是产粮大省,农户家中有不少余粮,而盐又是生活必需品,这样的交换对双方都有利。我们既能解决百姓买盐难的问题,又能储备粮食,以备不时之需,可谓一举两得。”
祁星黎眼前一亮,脸上露出赞赏的神色:“简臣,你这个办法好!既解决了眼前的盐运问题,又为长远做了打算。”她转头看向苏知衍和陆玉景,“知衍,你明日就带五十名侍卫,护送简臣去江南,务必保证他的安全。玉景,你负责安排‘新奇阁’江南分店准备售卖官盐,确保货源充足,价格稳定。”
“是,殿下!”三人齐声应下,声音坚定有力。
次日清晨,天色刚亮,太女府门口就停着一辆装饰朴素的马车,周围是五十名身着玄色劲装的侍卫,个个腰佩长刀,神色冷峻。肖简臣和苏知衍站在马车旁,向祁星黎辞行。
祁星黎看着他们,眼中满是信任和期待:“此去江南,任务艰巨,你们万事小心。有什么问题,及时飞鸽传书回来。我等着你们解决盐运问题,让百姓吃上平价好盐的好消息。”
“殿下放心,臣等定不辱使命!”肖简臣和苏知衍单膝跪地,行了个大礼,随后起身,登上马车。随着车夫一声吆喝,马车缓缓启动,侍卫们紧随其后,向着江南的方向疾驰而去。
祁星黎站在太女府门口,目送他们的马车远去,直到消失在视线中。她心中清楚,这次江南之行,困难重重,但她相信,只要他们齐心协力,就一定能解决盐运问题,让百姓过上安稳日子。在这个女尊时代,她身为太女,不仅要管理好商事,更要为百姓谋福祉,这是她的责任,也是她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