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峰的豪迈悲情与慕容复的沉重枷锁,如同浓墨重彩的暗色块,在《天龙八部》的画卷上留下了沉重而深刻的印记。当听众的情绪被这两位主角的悲剧性命运紧紧攥住,几乎要透不过气时,沈清言笔锋(或者说口锋)轻轻一转,引入了一抹截然不同的、带着清新、诙谐乃至几分禅意的亮色。
“命运洪流,泥沙俱下,然其中亦不乏灵秀清澈之水,于夹缝中蜿蜒流淌,自成风景。”沈清言的声音不再沉凝,而是带上了一丝悠远与轻快,“今日,我们且暂时放下家国恩怨、复国执念,去看一位生于锦绣、长于佛理,却又因‘痴’之一字,屡逢奇遇的翩翩少年—— 大理段誉。”
“段誉!”台下顿时响起一阵轻松许多的议论声,尤其是女性听众,眼中更是泛起了期待的光芒。与乔峰的阳刚悲壮、慕容复的阴郁扭曲相比,段誉这个角色,无疑更符合传统意义上“俊雅公子”的形象,而其略带书呆子气的纯真与接连不断的奇遇,也更具传奇色彩和亲和力。
沈清言刻画段誉,笔触明显变得幽默而灵动。他描绘段誉不愿学武,离家出走,结果在无量山中遭遇种种险境,却又总能化险为夷,甚至因祸得福。
“这位段公子,饱读诗书,精通佛经,心地纯善,见杀生而不忍。”沈清言语气带着几分善意的调侃,“然其父镇南王段正淳,盼其习武以继家传‘一阳指’,光大门楣。段誉却道:‘佛曰慈悲,武力终是伤人之物,非君子所为。’竟因此与父王争执,一气之下,离家远游。”
这番书生意气的行为,引得台下听众发出一阵会心的轻笑。
接着,沈清言重点讲述了段誉的两大奇遇—— 北冥神功 与 凌波微步。
他描述段誉如何坠崖不死,反而进入琅嬛福地,见到了那尊蕴含无限玄机的玉像(“神仙姐姐”)。“这少年郎,一见玉像,惊为天人,竟是痴痴呆呆,心生无限仰慕,浑忘了自身处境。”沈清言将段誉那种不涉淫邪、纯粹源于对“美”与“完美”憧憬的痴态,描绘得惟妙惟肖,“便在磕头干遍之后,他得到了两卷帛卷——正是那《北冥神功》与《凌波微步》。”
讲述北冥神功时,沈清言强调了其“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特质,以及段誉初时因仁恕之心,不愿吸取他人内力,反而屡屡将自己弄得痛苦不堪的窘态。“他人求之不得的神功,于段誉而言,初时反倒成了负担与烦恼之源,岂非造化弄人?”这番际遇,既显其福缘深厚,更衬其本性良善。
而讲到 凌波微步 时,沈清言的描述则更加精彩纷呈。他运用言灵之力,并非直接展示步法如何精妙,而是着重渲染其 依循《周易》卦象,休迅飞凫,飘忽若神 的意境。
“这步法,非是直来直往,乃是按伏羲六十四卦方位而行,步法繁复,精妙异常。”沈清言的声音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律,仿佛脚踏卦象,身形飘忽,“施展之时,身形如烟,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敌人攻势虽猛,却连其衣角也难以碰到分毫。这不仅是轻功,更暗合天地至理,是一门 以巧破力,以动制静 的无上法门。”
为了更形象地展示凌波微步的玄妙(以及难度),沈清言甚至在讲书现场,以言灵之力,在虚空中凝聚出淡淡的卦象虚影,自身青衫微动,仿佛随着卦象方位,演示了几个简单而充满道韵的转折步态,虽未真正施展,但那神韵已让台下众人目眩神驰,心生向往。
“我的天!这就是凌波微步吗?太帅了!”
“按照易经卦象走路?这脑洞……不,这意境也太高了吧!”
“感觉学会了这步法,上班挤地铁都能轻松一百倍!”(线上弹幕)
现场和线上顿时一片沸腾,尤其是年轻听众,对这套兼具实用性与潇洒帅气的步法,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然而,乐极生悲……或者说,模仿需谨慎。
清言书院后院,通过直播看得津津有味的侯小天,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觉得自己身为“老大”身边的头号马仔(自封),怎么也得领略一下这绝世轻功的风采(哪怕只是形似)。他趁着休息间隙,在院子里找了块空地,回忆着沈清言演示时那种“左踏无妄,右转明夷”的感觉,嘴里念念有词,手脚并用地尝试模仿起来。
“巽位……哎呦!”第一步,试图飘逸,结果脚下拌蒜,差点扑街。
“坎位转离位……我的腰!”第二步,强行扭转,只听腰间传来一声轻微的“嘎嘣”声,一股酸爽瞬间传遍全身。
“不对不对,是乾位……噗通!”第三步,彻底失去平衡,一屁股坐在了草地上,龇牙咧嘴。
侯小天揉着差点闪到的老腰,哭丧着脸对旁边忍俊不禁的苏晚哀叹道:“苏姐!这段公子练的哪是凌波微步啊,这分明是‘扭腰迷踪步’!看来光记步子不行,还得配上一颗 段公子那样的佛心 ,领悟了其中‘遁去的一’,才能身随卦动,不然就是瞎蹦跶啊!”
苏晚终于忍不住笑出声来,摇了摇头:“让你瞎胡闹。沈先生都说了,这步法暗合易理,重意不重形。你心浮气躁,只学其形,不得其神,自然要吃苦头。”
侯小天的这番“现场教学”惨剧,不知被哪个好事的学员拍了下来,做成了动图配上他哀嚎的台词,迅速在“文明星河”App社区流传开来,引发了新一轮的欢乐吐槽,倒也冲淡了之前因乔峰和慕容复带来的沉重氛围。
“哈哈哈!天哥用实际行动证明了绝学不是那么好模仿的!”
“佛心?天哥你确定你有的不是一颗干饭的心?”
“论有一个沙雕朋友的重要性……”
“不过说真的,沈先生强调的‘意境’和‘易理’,可能才是关键。”
这个小插曲,恰恰印证了沈清言想要表达的另一层深意——段誉的“慧”。
在讲述了段誉的种种“痴”行与奇遇后,沈清言话锋一转,开始深入挖掘其性格内核中的 佛学慧根 与 仁恕之心。
“诸位莫要只看到段誉的痴态与好运。”沈清言的声音恢复了平和与深邃,“他屡屡因‘痴’遇险,亦因‘痴’得福。然,支撑他一次次化险为夷,并最终未曾迷失在力量与情障中的,正是他那看似迂腐,实则 根植于佛学智慧的慈悲与通透。”
“他不愿学武伤人,是仁;他被逼无奈使出北冥神功吸人内力后,往往心怀愧疚,是恕;他对钟灵、木婉清、乃至对那‘神仙姐姐’玉像的痴情,虽显笨拙,却皆发乎本心,纯净不染杂质。”沈清言阐述道,“甚至那凌波微步,他能迅速领悟并运用自如,除了其天资聪颖外,恐怕也与其 内心澄澈、不滞于物 的佛性根基有关。这步法,本就暗含‘遁世无闷’、‘逍遥自在’的意境。”
他总结道:“段誉之‘痴’,是未经世事磨砺的天真,亦是其 慧根之外显。他以一颗赤子之心,行走于这险恶的江湖,看似步步惊心,实则步步生莲。他的故事,或许正是告诉我们, 坚守本心的良善与智慧,或许才是这命运洪流中,最可靠的舟筏。”
这番剖析,让听众对段誉这个角色有了更深的理解。他不再仅仅是一个运气好的傻白甜公子,而是一个以其独特的方式,践行着某种生命哲学的求道者。
随之产生的信力,也呈现出独特的色彩:亮白色 的“奇遇信力”与“幽默信力”交织,代表着听众对其经历的惊奇与欢乐;而更主要的,是一种 淡金色 中带着 柔和白光 的“慧根信力”与“仁恕信力”,它们更加温和、澄澈,充满了对纯真、良善与智慧的认同与向往。
太初的提示也随之而来:
【检测到高纯度‘赤子之心’、‘仁恕之道’信力注入……与‘佛学意境’产生共鸣……】
【提示:该类型信力对净化信力杂质、稳定【万华镜】领域核心、及构建‘祥和’、‘悟道’类子空间具有显着增益效果。】
段誉的痴与慧,如同喧嚣悲歌中的一段清亮笛音,为《天龙八部》的众生相增添了不可或缺的灵动与哲思。命运的洪流依旧汹涌,但至少在这一刻,人们因这个纯善而幸运的少年,看到了一丝晦暗中的光亮与希望。而关于“佛心”与“步法”的讨论,也伴随着侯小天的腰疼,成为了一个脍炙人口的趣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