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SId总部,地下指挥中心。
周明远最终拍板的“有限度观察”策略,在经过层层审批和周密准备后,终于进入了实施阶段。与张守诚大校所主导的、充满军事化色彩的强硬封锁不同,这一次的行动,带上了浓厚的科研与探索色彩。
一支由NSId内部精英组成的特殊团队——“文明接触与现象研究小组”,简称“文明观察团”,正式成立。团队成员并非战斗人员,而是精心挑选出的、在各自领域内堪称翘楚的专家:一位专精非标准能量物理的博士,一位认知心理学与行为分析专家,一位研究古代符号与失落文明的历史学者,以及几位负责数据记录、生物样本采集和环境监测的技术人员。
而带领这支特殊团队的,正是之前力主谨慎观察、并提交了关键分析报告的苏晚。她被临时授予了更高的现场指挥权限,负责确保此次行动完全遵循“非干扰性研究”原则。
他们的目标,是进入目前看来规则相对清晰、危险性(对心性良善者而言)较低的“北丐遗迹”最外围区域,进行首次官方的、系统性的近距离观测与研究。
站在移动指挥车外,望着远处那云雾缭绕的五峰,张守诚大校脸色依旧不太好看,但他还是严格按照命令,为观察团开辟了一条安全的通道,并反复叮嘱苏晚:“苏博士,一旦发现任何不可控风险,立刻撤退!安全第一!”
苏晚冷静地点点头,她穿着一身便于行动的灰色野外考察服,身上携带的都是经过特殊处理、尽可能减少能量扰动的被动式探测设备。她看了一眼身后既紧张又兴奋的专家团队,深吸一口气:“明白。各单位检查装备,准备进入。”
一行人穿过NSId临时开启的、位于能量屏障薄弱处的一道安全闸门,正式踏入了“北丐遗迹”的范围。
一步之隔,天地迥异。
外界荒漠的死寂与燥热瞬间被一种难以言喻的清新与生机所取代。空气中弥漫着草木的芬芳,光线柔和,仿佛连重力都似乎有了一丝极其微妙的不同。
“各位,我们已经进入目标区域。”苏晚通过低功率的内部通讯频道说道,“记住行动准则:只观察,不触碰,不干预,不携带任何可能被视为‘攻击性’或‘贪婪性’的物品。一切以记录数据为首要目标。”
观察团的成员们强忍着内心的激动与震撼,立刻开始了工作。
首先行动的是物理学家,李博士。他小心翼翼地操作着一个造型奇特的、专门用来测量微观引力参数和空间曲率的精密仪器。然而,仪器刚一启动,屏幕上显示的数据就开始疯狂跳动,呈现出一种完全不符合已知物理模型的混乱模式。
“这……这不可能!”李博士推了推眼镜,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根据仪器显示,在我们前方那片区域,重力参数在以一种极其复杂、难以预测的方式发生着微妙的起伏变化!不是固定的梯度,更像是……随着某种‘意志’或‘规则’在动态调整!这完全违背了广义相对论!”
他尝试用几种现有的理论去套用、解释,却无一成功。仿佛在这片遗迹之内,物理定律本身,就被赋予了某种“弹性”和“倾向性”。
紧接着,心理学家,王教授,将目光投向了那些时不时在林地间浮现的、考验心性的幻象。她通过高敏感度的生物电监测设备和微表情分析仪,远程观察着几个恰好也在附近接受考验的民间潜入者(已被NSId默许存在,作为观察样本)。
她的发现同样令人震惊。
“这些幻象……太精准了!”王教授的声音带着一丝颤音,“它们并非简单的视觉欺骗,而是能够直接映射并放大受试者内心深处最隐秘的欲望、恐惧和道德困境!你看那个试图偷藏金锭的人,生物电信号显示他的贪婪念头被放大了数倍,从而引动了那种‘如山压力’。而那个选择帮助‘被欺凌者’的人,其正义感也得到了某种正向反馈,压力瞬间消失……”
她看着数据分析图,喃喃道:“这不仅仅是对行为的反应,这是对‘心念’的直接读取与评判!我们现有的心理学模型,根本无法解释这种机制!这更像是一种……基于高层次道德准则的自动化‘灵魂审判’系统!”
而最激动的,莫过于那位历史学家,孙研究员。他并没有携带太多电子设备,而是凭借着深厚的学识和一双锐利的眼睛,仔细搜寻着遗迹中的任何人工痕迹。很快,他在一处石壁旁,发现了一块半埋于土中的残破石碑。
石碑表面覆盖着苔藓,但依稀可以看到一些极其古老的、刀削斧凿般的刻痕文字。孙研究员激动地扑上前,用软毛刷小心翼翼地清理掉表面的浮尘和苔藓,当他看清那些文字的形态时,整个人都僵住了,随即身体因为极度的兴奋而剧烈颤抖起来!
“这……这是……不可能!这绝不可能!”他失声叫道,引得苏晚和其他人都围了过来。
只见石碑上,铭刻着几个虽然残破、却结构分明、蕴含独特美感的方块字!这种文字形态,与现今大陆通行的、由字母演变而来的表音文字体系截然不同,它是一种典型的、高度成熟的表意文字!
“这种文字结构……方正,象形,指事,会意……完美符合远古表意文字的特征!但是……但是在我们已知的所有考古发现中,哪怕是那些被判定为‘原始部落符号’的良渚刻画,也远没有达到如此完善、如此系统的程度!”孙研究员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嘶哑,“这……这简直是一个完全独立的、高度发达的文明文字体系!可是,根据主流历史定论,在我们这片星域,根本不存在这样的文明阶段!”
他如痴如醉地抚摸着那些冰冷的刻痕,试图解读其中的含义,却发现这完全是一种未知的语言,与他所知的任何语系都无关联。“这些文字……似乎蕴含着某种力量,某种……道理。”他只能凭借直觉模糊地感受。
苏晚冷静地记录下这一切。物理参数的异常,心智层面的直接干涉,独立成熟的文字体系……每一条都在冲击着现有科学的边界。
在后续的几个小时里,观察团小心翼翼地在外围区域移动,记录了更多不可思议的现象:某些区域的植物违背了正常的光合作用规律;空气中检测到未知的、温和却充满活性的能量粒子;甚至有一次,一名技术人员因为内心对遗迹的一丝“占有”杂念,而短暂地感受到了方向感的迷失,直到他排除杂念才恢复正常。
整个研究过程,苏晚都保持着极高的警惕和客观。她没有试图去触碰任何可能的核心,也没有干扰任何正在进行的“试炼”。她像一个最忠实的记录者,将这座遗迹展现出的、远超理解的文明技术(或者说“神迹”)一一记录下来。
当观察团按照预定时间,安全撤出遗迹,回到NSId的封锁线后时,所有成员,包括一向冷静的苏晚,都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他们带出来的,不是珍贵的文物或样本,而是一堆颠覆认知的数据和满脑子的震撼与疑问。
回到移动指挥中心,苏晚甚至没有休息,立刻开始撰写此次观察行动的初步报告。她坐在计算机前,手指飞快地敲击着键盘,眼神专注而锐利。
在报告的结论部分,她删改了数次,最终慎重地写下了自己的判断:
“……综合现场观测数据,‘北丐遗迹’所展现出的技术层级与运作原理,已完全超出当前科学框架所能解释的范畴。它并非简单的能量异常或未知科技造物,其核心在于一套高度成熟、具备智能判别能力、且与某种普世道德观紧密相连的‘规则体系’。”
“这种规则能够直接影响物理参数、干涉心智活动、乃至具现出具备特定功能的‘概念造物’(如传承石碑)。其运作模式,更接近于一种将抽象‘文明理念’直接转化为现实影响的‘模因具现化’过程。”
“据此,本报告建议:重新评估目标人物沈清言的定义。鉴于其讲述内容与遗迹规则的高度契合性,以及其在事件中表现出的特殊‘关联性’,不应再将其简单归类为‘异常个体’或‘历史妄想症患者’。更准确的定位,应为某种失落文明的‘传承者’或‘唤醒者’,其本身可被视为一个活动的‘文明火种’。”
“建议调整后续应对策略:在保持必要监控与警惕的前提下,尝试从文明对话与文化理解的角度,寻求与目标人物沈清言及其所代表文明体系的、更为深入的接触与交流方式。强行控制或收容策略,可能适得其反,并导致无法挽回的文明损失。”
写完之后,苏晚将报告加密,发送给了所长周明远。她靠在椅背上,揉了揉眉心,脑海中依旧回荡着在遗迹中感受到的那股浩然之气与玄奥规则。
她知道,这份报告递上去,必将再次在NSId内部引发激烈的争论。但她坚信,面对这样一种超越理解的存在,谦卑与学习,是唯一明智的选择。
官方的观察员已经入场,科学的测量数据第一次直面了“神秘”。虽然带来了更多的谜团,但也为真正理解这突如其来的“文明奇观”,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世界的认知,正在被这五座山峰,以及那个看似普通的说书人,悄然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