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沈清言以言灵构筑的“古墓派遗迹”,秦锋五人仿佛瞬间从现代科技基地穿越到了另一个时空。周遭是潮湿冰冷的石壁,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苔藓与陈旧木料混合的气息,远处隐约传来水滴落入潭中的清脆回响,更添幽深静谧。光线昏暗,仅靠镶嵌在壁上的、不知以何种原理发光的微弱萤石提供照明,勉强勾勒出前路的轮廓。
“保持队形,缓速前进。”秦锋压低声音,打了个战术手势。五人立刻呈标准的楔形队形展开,秦锋突前,墨芸和赵昊居中,陆青蔓与苏晚殿后,彼此间距保持在能瞬间相互支援的范围内。尽管知道这是训练,但高度逼真的环境和未知的机制,让他们本能地进入了实战状态。
前行不过数十步,狭窄的甬道豁然开朗,出现了一间不大的石室。石室中央,并非预想中的机关陷阱,而是一张通体洁白、散发着肉眼可见的森森寒气的玉床。寒气凝而不散,使得石室内的温度骤降,呵气成霜。
“这是……寒玉床?”墨芸扶了扶眼镜,语气带着一丝兴奋与确认,“典籍记载,古墓派寒玉床乃天下至阴至寒之物,坐卧其上,心火自清,练功时尽可勇猛精进,须得运转内力相抗,方有奇效。”
赵昊手中的探测仪立刻发出了急促的蜂鸣,屏幕上的数据疯狂跳动:“检测到超强低温场!能量形态……非传统热力学传导,更像是一种……定向的‘信息低温’?它在直接影响我们的生物场和感知系统!体感温度至少零下二十度,但空气实际温度并未改变太多,这不符合……”
他话未说完,一股无形的意念信息流,如同涓涓细流,悄然涌入五人的脑海,正是一段颇为玄奥的 基础吐纳心法 要诀,强调意守丹田,气走周天,平和悠长。
“看来,第一关考验的是 耐性与能量的精细掌控。”苏晚感受着那心法要诀,又看了看寒气逼人的玉床,立刻明白了用意,“必须按照这心法平稳运转,才能抵御寒气侵蚀。强行硬抗,或者心神不宁,恐怕会吃尽苦头。”
秦锋眉头微皱,他是纯粹的现代军人,对这类“内功心法”最为陌生。但他没有任何犹豫,沉声道:“既然是训练要求,执行。我第一个试。”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摒弃杂念,按照脑海中那心法要诀,尝试引导体内那微弱得几乎感知不到的气感(或许只是生物电和意念的集中),盘膝坐上了寒玉床。
“嘶——”
刚一接触,秦锋便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那寒意并非仅仅作用于体表,而是如同无数根冰冷的细针,直接穿透皮肉,刺入骨髓,更仿佛要冻结他的血液与思维!他感觉自己的心跳都快要被冻得停滞,意识也开始模糊。
“意守丹田!气随意走!不要对抗,引导它!”苏晚立刻出声提醒,她自身有一定基础,理解更深。
秦锋咬紧牙关,额头青筋暴露,凭借强大的意志力,强行收束几乎要涣散的心神,全力按照那基础心法运转。起初极其艰难,气息晦涩,寒意如同跗骨之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他逐渐进入状态,心神彻底沉静下来后,那原本狂暴的寒意,似乎变得温顺了一些,虽然依旧冰冷刺骨,却不再那么难以忍受,甚至隐隐有一丝清凉之气,随着心法运转被纳入体内,洗涤着疲惫与焦躁。
“有效!”秦锋心中一定,更加专注。
接下来,墨芸、赵昊、陆青蔓也依次尝试。墨芸心思纯粹,专注于解读心法文字背后的意境,反而上手不慢;赵昊则试图用物理模型去理解能量流动,虽然磕磕绊绊,但科学家的严谨让他勉强跟上了节奏;陆青蔓凭借其强大的共情与心理调节能力,能较快地进入沉静状态,适应力惊人。
苏晚最后一个坐上,她本就根基最好,运转心法最为流畅,甚至能分心观察其他人的状态。
约莫一炷香的时间后,当五人都能勉强在寒玉床上维持心法运转,抵御住那彻骨寒意时,石室另一侧原本光滑的墙壁,悄无声息地滑开,露出了后面的通道。
“第一关通过。考验的是 沉静与掌控。”秦锋站起身,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身体,眼中却闪过一丝明悟。这种对自身内在能量的初步感知与控制,是他从未有过的体验。
众人继续前行,进入了一条更为复杂、布满了各种石刻符号和暗格的通道。
“小心,这里恐怕有机关。”秦锋示意队伍停下。
他话音未落,通道墙壁上那些看似杂乱的石刻符号,突然泛起了微光,并开始缓慢移动、组合。同时,空气中传来阵阵“嗡嗡”之声,一群半透明、散发着柔和白光、形似蜜蜂的“玉蜂”幻象凭空出现,它们并不攻击,只是围绕着五人飞舞,翅膀震动发出的声音带着一种奇异的频率,干扰着人的听觉和平衡感,让人心烦意乱。
“是干扰性幻象!”陆青蔓立刻判断,“声音和光影在影响我们的前庭系统和注意力!”
与此同时,墙壁上移动的符号,隐约构成了《周易》八卦的方位图案,乾、坤、震、巽、坎、离、艮、兑,不断变化。
“我明白了!”墨芸眼睛一亮,紧紧盯着墙壁,“这些符号变化是在提示安全的步法方位!需要有人解读符号,指挥步法!赵博士,你能计算这些符号变化的规律和对应的空间坐标吗?”
“交给我!”赵昊强忍着玉蜂幻象带来的干扰,集中精神分析符号移动轨迹和数据,“符号变化周期大约15秒!对应方位是……坎位转离位,三步!然后是震位,一步!需要同步!”
“秦队,你负责应对可能出现的实体机关,保护大家!陆青蔓,注意玉蜂幻象的干扰波次,提前预警!苏晚,协助墨芸确认方位!”秦锋迅速下达指令。
“坎位,离位,三步!”墨芸紧盯着墙壁,快速报出方位。
“确认!能量流向与方位指示吻合!”苏晚感应着周围微弱的气场变化予以印证。
“玉蜂声波干扰增强,三秒后可能达到峰值,注意保持平衡!”陆青蔓闭目感知着那无形的干扰。
“震位,一步!”墨芸再次喊道。
“计算无误,空间坐标稳定!”赵昊同步确认。
五个人,各司其职,紧密配合。墨芸解读古老符号,赵昊进行科学计算与验证,陆青蔓预警精神干扰,秦锋警惕物理危险,苏晚则作为文化感知的补充和协调。他们在飞舞的玉蜂幻象和不断变化的方位提示中,艰难而稳步地向前移动。任何一环出错,都可能导致步伐错误,触发未知的机关(或许是更强的幻象冲击)。
这是对 团队默契、信任与跨学科知识即时应用 的极致考验。起初还有些生疏,偶尔需要停顿调整,但随着配合的深入,五人之间的默契度飞速提升,往往一个眼神、一个简短的词语,就能明白彼此的意图。
当最后一人踏出通道尽头,所有的玉蜂幻象和墙壁符号光芒瞬间消失。五人相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疲惫,以及一丝闯关成功的振奋与团队凝聚力初成的欣慰。
通道尽头,是一间更为开阔的石室,名为“剑室”。石室两侧墙壁上,刻满了持剑小人的图案,一边招式古朴大气,重拙沉稳;另一边则轻灵飘逸,曼妙清雅。正是“全真剑法”与“玉女剑法”的图示。
同样,一道意念信息流入脑海,并非具体的剑招,而是两种剑法的核心 剑意 阐述——全真之“正大醇厚”,玉女之“清冷灵巧”,以及二者若能“心意相通,相互配合”所能产生的奇妙化学反应。
“这一关,看来需要双人协作,初步领悟剑法配合之意。”苏晚看向墙壁上的图示,若有所思。
“秦队,我们一组。”陆青蔓主动开口,她敏锐地察觉到秦锋刚猛坚定的气质与全真剑意有相通之处,而自己的细腻洞察或许能契合玉女剑意的一部分。
“好。”秦锋点头,没有多余废话。
另一边,赵昊看向墨芸:“墨研究员,我们试试?”他觉得自己需要墨芸的文化解读来理解这种“意境”层面的东西。
墨芸有些紧张,但还是点了点头。
四人分别面对刻有相应剑法的墙壁,凝神感悟。秦锋试图理解那种“正大光明,以拙胜巧”的意境;陆青蔓则感受着“清冷孤寂,伺机而动”的灵巧。赵昊和墨芸也在努力。
然而,仅仅是观看和想象,毫无作用。
“意合,而非招熟。”苏晚在一旁提醒,“不要执着于招式形状,去感受那种‘相互依存,互补长短’的 节奏 和 感觉。”
秦锋与陆青蔓对视一眼,似乎抓住了什么。秦锋放弃去记忆复杂招式,只是凭借着军人的直觉,模拟出一种沉稳、守护的势;陆青蔓则不再追求动作优美,而是散发出一种灵动、感知的意。
当秦锋模拟“全真”的守护之势向前一步时,陆青蔓的“玉女”灵动之意自然而然地随之侧移,仿佛本能地填补了他气势中的一丝空隙。两人并未接触,甚至没有固定的招式,但那种气机牵引、意念互补的感觉,却隐隐形成!
另一边,赵昊和墨芸则困难得多。赵昊试图用数学建模分析剑招轨迹,墨芸则沉浸在考据剑法历史源流,两人的思维完全不在一个频道,毫无默契可言。
石室内,一股无形的场域似乎在评判着。秦锋和陆青蔓所在区域,空气似乎变得更加流畅和谐;而赵昊和墨芸那边,则依旧滞涩。
“看来,这一关的关键,在于 放下知识障,以心印心。”苏晚看着两组的对比,心中明悟更深。龙组需要的,不仅是知识,更是这种超越常规理解的、心意层面的连接与共鸣。
最终,当秦锋与陆青蔓那种初生的、极其微弱的“意合”状态稳定维持了约一分钟后,剑室尽头的大门,缓缓开启。
门外,不再是幽深的墓道,而是一片朦胧的光晕,代表着此次适应性训练的出口。
五人走出光晕,意识回归,发现自己依旧站在基地的简报室内,仿佛刚才的一切只是一场过于真实的梦境。但身体残留的寒意、精神上的疲惫与亢奋,以及彼此间那明显增强的默契与理解,都证明着那并非虚幻。
沈清言与周明远站在他们面前,脸上带着满意的神色。
“恭喜各位,初步通过了古墓派的考验。”沈清言微笑道,“感受如何?”
秦锋深吸一口气,率先回答:“报告!理解了‘团队’与‘掌控’的新维度。”
陆青蔓浅浅一笑:“感受到了‘心意’的力量。”
赵昊推了推凌乱的头发,眼神兴奋:“不可思议!需要重新建立很多物理模型!”
墨芸则还在回味:“那些符号和剑意……太精妙了!”
苏晚总结道:“一次成功的团队熔炼。”
周明远看着这五位气质已然有所变化的队员,点了点头:“很好。这只是开始。休息调整,后续还有更复杂的训练科目。”
龙组的第一场试炼,圆满结束。他们不仅初步接触了超凡力量的边缘,更在团队协作与心意共鸣上,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潜龙之爪,已初露锋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