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承载着最后希望的核心情报微缩胶卷,秘密封藏于后院老榕树下的“听涛石”基座内,我和老师吴石并未感到丝毫轻松,反而如同完成了最后的托付,静待着命运审判的降临。谷正文的调查网在国防部内部越收越紧,空气中弥漫着无形的恐慌,每一次走廊里陌生的脚步声,每一次电话铃声的响起,都足以让我们的心脏骤停片刻。寓所,这个最后的避风港,也感受到了越来越近的威胁。
在这种令人窒息的高压环境下,王碧奎老师,这位平日里温婉持家的女性,展现出了惊人的坚韧、智慧与勇气。她不仅是老师的妻子,是我们的亲人,更成为了守护这个家、守护最后秘密的不可或缺的坚强防线。
她的警觉性,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了我们这些终日与阴谋打交道的人。女性的直觉和对细节的敏锐观察,让她比我们更早、更清晰地捕捉到了寓所外围环境的恶化。
那是一个周末的清晨,我(聂曦)和老师正在书房低声商讨着可能发生的各种紧急情况下的应对预案,王碧奎老师像往常一样,在庭院里修剪花草,顺便留意着周围的动静。突然,她放下剪刀,快步走进书房,脸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但眼神却异常镇定。
“虞薰,聂曦,”她压低声音,语气急促而清晰,“外面不对劲。街角那个修鞋摊,换了人,新来的那个‘鞋匠’,手指干净,根本不像做粗活的人,而且眼神总往我们这边瞟。还有,对面二楼那户人家,窗帘这两天一直拉着一条缝,我好像看到里面有反光,像是望远镜。”
我和老师心中同时一凛!我们立刻走到窗边,借着百叶窗的缝隙向外观察。果然,那个修鞋摊的新摊主举止僵硬,目光游移,确实可疑。对面二楼的窗帘也如她所言,透着诡异。
“碧奎,你观察得很仔细!”老师沉声道,语气中充满了赞许和一丝愧疚。他整日忙于应对参谋本部的危机,反而忽略了家门口最直接的危险。
“他们监视得越来越紧了,”王碧奎老师忧心忡忡地说,“我们必须做点什么,不能坐以待毙。”
“师母有何想法?”我立刻问道,深知她此刻的冷静和提议至关重要。
王碧奎老师沉吟片刻,目光扫过窗外,又看向里屋正在玩耍的小薇和小兰,眼中闪过一丝决断:“硬碰硬肯定不行。我们要‘示弱’,要让他们觉得我们只是普通、甚至有些胆小怕事的官员家眷,降低他们的警惕。从今天起,我会以‘孩子最近受惊,怕见生人’为由,谢绝所有不必要的访客和邻里往来。同时,”她顿了顿,语气更加坚定,“我要教孩子们一些话,万一……万一有那一天,她们要知道怎么应对,不能慌,不能说错话。”
我和老师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和深深的敬佩。在这个危急关头,王碧奎老师没有被恐惧击倒,反而想到了最实际、也最有效的应对策略——主动构筑一道基于“正常家庭反应”的心理防线。
“好!碧奎,就按你说的办!这个家,由你来守!”老师重重地点了点头,将守护家庭内部的重任,完全托付给了妻子。
从那天起,王碧奎老师成为了这个家最冷静的指挥官和最坚强的盾牌。
她首先付诸行动。当真有几位军官太太如往常一样想来串门喝茶时,王碧奎老师站在门口,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歉意和忧虑,声音不大却足以让附近可能存在的监听者听到:“真是抱歉啊,李太太,王太太,最近家里孩子不知怎么了,可能是前些日子被街上的野狗吓到了,特别怕生,一见陌生人就哭闹不止。我得好好陪陪她们,这几天就不方便待客了,等孩子好些了,我再请各位过来坐。” 她的话语合情合理,语气真诚,丝毫不会引起怀疑,反而传递出一种“这家只有妇孺烦恼”的无害信息。
接着,她开始以一种极其自然的方式,潜移默化地训练两个孩子。她不会吓唬孩子,而是通过游戏和讲故事的方式,教她们应对可能发生的盘问。
“小薇,小兰,我们来玩个游戏好不好?”晚饭后,她搂着两个女儿,柔声说,“假设有陌生的叔叔阿姨来家里问问题,我们要做有礼貌的好孩子,但是呢,有些问题我们可以这样回答……”
她模拟了几个简单的问题场景,比如“你爸爸平时在家做什么呀?”“家里最近有客人来吗?”“爸爸妈妈晚上聊什么呀?”,然后教孩子们用天真无邪的语气回答:“爸爸每天都在书房看书写字,好忙的。”“没有客人呀,妈妈说不让陌生人进来。”“爸爸妈妈晚上教我们认字,讲故事呀。”
她反复强调:“记住了哦,外面的事情我们小孩子都不知道,我们只知道爸爸工作很忙,妈妈照顾我们,我们家很普通哦。” 小薇和小兰似懂非懂,但她们信任母亲,将这些话记在了心里。王碧奎老师用她的方式,在孩子们纯真的心灵周围,筑起了一道无形的保护墙。
同时,她更加细致地打理家务,将寓所内的一切收拾得井井有条,却又丝毫不露痕迹。任何可能引起联想的物品都被巧妙地收纳或处理掉。她甚至刻意让保姆采购一些孩子喜爱的玩具和零食,摆放在显眼处,进一步强化“这是一个寻常、甚至有些溺爱孩子的官员家庭”的印象。
她的这些举动,看似平常,却蕴含着极大的智慧与勇气。她成功地将家庭的“能见度”降到最低,主动塑造了一个“无害、内向、忙于照料孩童”的家庭形象,有效麻痹了外部的监视者,为我和老师争取了更多应对危机的时间和心理空间。
每当夜深人静,我看到王碧奎老师轻轻拍着孩子们入睡后,独自一人坐在客厅里,望着窗外漆黑的夜色,眉宇间那抹挥之不去的忧虑时,我的心中都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感动和酸楚。她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地扛起了巨大的压力,成为了这场无声战斗中,最稳定、最令人心安的后方。
正是这道由一位伟大女性用爱与智慧构筑起的“家庭防线”,让我们在最后的风暴来临前,得以保存最后的力量与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