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帖子的出现,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财大校园内漾开了圈圈涟漪。
虽然大部分学生只是看个热闹,但对于正在备战商业策划大赛复赛的“财富四剑客”而言,这无疑是横生枝节,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406宿舍的气氛比往常凝重。
李哲坐在电脑前,指尖飞快地敲击键盘,屏幕上是整理到一半的原始数据文档和思维导图。
他的脸色因专注而紧绷,偶尔推一下滑落的眼镜。
“找到几条当时我们讨论技术路线时的聊天记录,时间戳远早于帖子说的那个什么工坊展示日期。”李哲头也不抬地说,“还有我下载相关论文和行业报告的浏览历史记录,也都截图保存了。”
赵刚没了平日的咋呼,眉头拧成了疙瘩,手指在手机屏幕上快速滑动,嘴里骂骂咧咧:“我找学生会体育部的哥们儿问了,他们也觉得这帖子来得邪性。已经帮忙把情况反映给大赛组委会了,要求查Ip,揪出那个放冷箭的孙子!”
孙伟则对着那几张模糊的“证据”截图,用专业图片分析软件放大、调整色阶,试图找出pS的痕迹。
祁阳看着忙碌的室友,心中已有定计。
他清楚,这种程度的诋毁,根源在于他们的项目触及了某些人的利益,或者单纯是有人不想看到他们顺利晋级。
慌乱和愤怒都解决不了问题,唯有拿出更硬的证据和更出色的现场表现,才能彻底粉碎谣言。
“刚子,组委会那边保持沟通,但注意方式,我们是受害者,也是寻求公正,不是去施压。”祁阳冷静地分配任务,“哲哥,资料整理好后,做一份简洁的澄清说明,重点突出我们创意的独立性和过程佐证,逻辑要清晰,证据要确凿,但语气要客观,不用带情绪。孙伟,图片分析有结果立刻告诉我。”
他顿了顿,看向三人:“复赛答辩照常准备,而且要准备得比之前更充分。谣言的目标是扰乱我们,我们越稳,对方就越慌。”
安排好宿舍这边,祁阳的思绪立刻切换到了公司频道。
沈弘毅带来的关于“锐进资本”的消息,不容忽视。竞争对手的出现,意味着钠电池这个赛道正被更多资本盯上,“灏阳新材料”的先发优势可能会受到挑战。
他拨通了沈弘毅的电话。
“沈总,‘锐进资本’的情况,再详细说说。”
“这家机构成立不久,背景有点神秘,资金来源不明,但出手很阔绰。”
“他们最近接触了至少三家做钠电材料的团队,开出的估值都比市场惯例高出一大截,而且对尽职调查的要求似乎不那么严格,给人一种……急于抢项目的感觉。”沈弘毅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带着分析后的冷静判断,“我怀疑,他们可能通过某些渠道,知道了我们投资韩教授团队的消息和具体条款,想用资本优势快速复制甚至超越我们的模式。”
“知道我们具体条款的人有限。”祁阳目光微凝,“内部团队,理工大那边,还有律所。查一下信息泄露的可能,但不必声张。重点是,我们接下来怎么办?”
“两件事。”沈弘毅思路清晰,“首先我们要加快步伐了。催促陈明远,中试产线的建设必须要提速,同时,让韩教授团队集中精力,尽快拿出更漂亮的公斤级样品数据,夯实我们的技术壁垒。”
“然后,我们要动出击。我建议我们也可以接触一下‘锐进资本’看中的那几家团队,未必是要投资,但可以了解他们的技术成色,探探对方的虚实,也给韩教授团队一些外部压力,促进内部效率。”
“可以。”祁阳赞同这个策略,“接触其他团队的事情,你亲自去,低调进行。陈明远和韩教授那边,我来沟通。”
挂了电话,祁阳揉了揉眉心。
校园内的风波尚可控制,但商场上的竞争,一旦涉及资本恶意搅局,往往更加残酷和不可预测。
“锐进资本”这种不计成本抢项目的做法,虽然短视,但确实能在短期内给“启阳资本”这样的新机构带来麻烦。
他立刻给陈明远发了条信息,约他明天上午到公司开个短会,重点讨论中试线建设提速和初期样品数据目标的问题。
接着,又给韩教授打了个电话,没有提及“锐进资本”的竞争,只是以投资方的身份,表达了对项目进展的关切,并希望研发团队能加快公斤级样品的优化和测试,为后续可能的融资做准备。
韩教授虽然对突然提速有些意外,但在祁阳强调了市场竞争的紧迫性后,也表示理解,会督促团队加紧工作。
处理完这些,窗外天色已暗。
祁阳深吸一口气,将公司和学校的烦扰暂时压下。
他打开电脑,开始重新审阅李哲整理的商业计划书答辩稿。作为团队的一员,他也需要履行自己的职责,确保在复赛场上万无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