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弘毅的加入,像给“启阳资本”这架刚刚组装的机器注入了第一股强劲的动力。
仅仅两天后,他便带着一份简洁明了的工作计划出现在了办公室。
计划包括了对钠离子电池领域的系统性梳理、国内外主要竞争团队的技术路线对比图,以及一份针对韩灏教授项目的初步尽职调查提纲。
“祁总,这是我整理的初步材料。”沈弘毅将打印好的文件放在祁阳桌上,语气一如既往的冷静务实
“韩教授那边还没有进一步反馈,我们不能干等。我建议双线并行:一方面,我们可以开始接触这个领域其他的潜在团队,建立对比基准,也能给韩教授团队一些无形的压力;另一方面,这份尽调提纲,等他回复后,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推进。”
祁阳快速浏览着文件,心中暗赞。
沈弘毅的工作效率和对行业的理解深度,确实远超他之前的预期。
文件中的数据翔实,分析客观,没有过多的主观臆断,完全是从投资角度进行的专业审视。
“很好,就按这个思路推进。”祁阳点头认可,“其他团队的接触,你来主导。韩教授那边,我再通过周林侧面了解一下情况,避免显得我们过于急切。”
“明白。”沈弘毅推了推鼻梁上的无框眼镜,“另外,关于办公室的其他人员、网络、电话线路以及一些必要的行业数据库采购,需要尽快落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这些我已经让林晓去联系办理了,预算范围内选择最优方案。”祁阳回答道。
林晓,就是那位新招聘的行政助理,已经提前入职,正在外面忙碌地联系各项基础设施事宜。
就在祁阳和沈弘毅讨论下一步行动时,祁阳的手机响了,是周林。
“祁阳,说话方便吗?”周林的声音压得有些低,似乎环境不太方便。
“周哥,你说。”祁阳走到窗边。
“有个情况,跟你通个气。”周林语气略显凝重,“我刚刚听说,另外一家本地的投资机构,‘长河资本’,不知道从哪里也得到了韩教授项目突破的消息,据说他们负责硬科技的合伙人这两天也约见了韩教授。”
祁阳眼神一凝。“长河资本”他知道,在本地的创投圈里算是小有名气,以出手快、风格略显激进着称。
竞争者的出现,既在预料之中,也意味着事情变得复杂了。
“消息可靠吗?韩教授那边的反应如何?”祁阳沉声问。
“消息来源应该没问题。韩教授那边,据说是客气地见了,但具体谈得怎么样,还不清楚。”周林顿了顿,补充道
“‘长河资本’的实力不容小觑,他们能给的条件可能更有吸引力,而且他们投资团队里有个副总,是韩教授一个远房亲戚的学生,这层关系可能会起到一些作用。”
“明白了,非常感谢周哥,这个消息很重要。”祁阳真诚地道谢。商场如战场,信息就是生命线。
“客气什么。我就是提醒你一下,有个心理准备。”
“韩教授这人重技术,但也并非完全不近人情,关键还是看谁给出的方案更能打动他,更能保障他和团队的利益。”周林提醒道。
结束通话,祁阳将情况简单告知了沈弘毅。
沈弘毅听完,脸上没有任何意外的表情,只是冷静地分析道:“竞争是常态。‘长河资本’我知道,他们风格比较强势,往往要求占大股和董事会主导权,并且对退出周期有明确要求。”
“这和我们提出的‘团队控股、长期陪跑’模式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路子。关键在于,韩教授团队更倾向于哪一种?”
“这也是我需要弄清楚的。”祁阳走到白板前,拿起笔,“我们来推演一下几种可能的情况,以及我们的应对策略……”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两人在办公室内进行了一场密集的沙盘推演。
分析了“长河资本”可能给出的优厚条件及其背后的潜在代价,评估了韩教授团队核心成员可能的不同诉求,并制定了相应的沟通策略和方案调整底线。
沈弘毅凭借其丰富的经验,提供了多个犀利的视角和应对预案,让祁阳受益匪浅。
讨论暂告一段落,沈弘毅外出联系其他潜在项目,祁阳则坐在办公室里,沉思片刻,拿起手机,没有直接联系韩教授或周林,而是给孙伟发了条信息:
“孙伟,方便聊聊吗?关于你表哥沈弘毅,还有他之前工作的一些情况。”
他需要从更多维度了解自己这位新合伙人,尤其是在面临竞争压力的时候,合作伙伴的过往经历和处事风格显得尤为重要。
孙伟的回复很快,言简意赅:“电话?”
祁阳直接拨了过去。电话里,孙伟的声音依旧带着点懒洋洋的调子,但提供的消息却很有价值。
他证实了沈弘毅在之前机构确实因为坚持投资几个周期长、但技术独特的硬科技项目,与追求短期回报的基金管理层产生矛盾,最终选择离开。
也提到沈弘毅性格虽然冷静寡言,但极其重视承诺和职业操守,在圈内口碑不错,就是不太擅长应酬和人际关系。
“我这表哥,人是个牛人,就是有点轴。不过,他答应的事,肯定会尽全力做到最好。”孙伟最后总结道。
“明白了,谢谢。”祁阳心中有了底。沈弘毅的“轴”,在面临“长河资本”竞争时,或许会成为坚守投资理念和原则的优势。
挂了电话,祁阳又仔细复盘了与韩教授会面的每一个细节,试图从中找到更能打动对方的切入点。
他意识到,除了技术和商业方案,或许还需要一些更能触及学者内心柔软之处的东西。
他想起韩教授在提到技术突破时,眼中闪烁的那种如同看待自己孩子般的骄傲光芒;也想起他在谈及商业化无奈时,那一声轻微的叹息。
也许,韩教授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投资人,更是一个能理解并珍视他们多年心血、愿意共同呵护技术幼苗成长的“知己”和“伙伴”。
想到这里,祁阳打开电脑,开始重新审视和润色那份合作建议书。
他刻意强化了对于技术本身价值的赞美和对团队长期科研付出的敬意,在商业条款之外,增加了更多关于共同愿景、文化契合度的描述,试图传递出一种超越冰冷交易的温度与诚意。
同时,他也指示林晓,尽快搜集关于“长河资本”近期投资案例、尤其是其投后管理情况的公开信息,试图找出其模式可能存在的弱点。
做完这一切,窗外已是繁星点点。办公室内只剩下他一个人,林晓早已下班,沈弘毅也离开了。巨大的落地窗外,城市的夜景璀璨而冰冷。
祁阳靠在椅背上,感受着寂静中的压力。他深吸一口气,关掉电脑,锁好办公室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