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奔是一个很懒的人,可是从某些方面来说,懒人也是很勤快的人。
因为懒人才会更希望能好好的躺平,好好的偷懒,好好的享受生活。就比如贺奔在贺家庄的时候,为了让自己舒服的享受生活,造出来那些躺椅啊,椅子啊,马桶啊之类的,都是这个目的。
要不是穿越之前没人提前通知他,导致他没做好更多的知识储备,他还想造卫生纸呢。
作为一个现代人,拉屎的时候没有卫生纸……
那么问题来了,贺奔现在拉完屎是用什么清理的呢?别问,都别问,问就斩首。
再说回到贺奔“心血来潮”要教给这些书吏们阿拉伯数字这件事上。
其实中国古代已经有了一套很成熟的算数方法了,核心是筹算,拥有先进的位值制,算法和公式完全用自然语言描述,没有发展出抽象的运算符,所有符号和系统都服务于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问题,比如土地测量、税收、贸易、工程等。
而在书面记录的时候,为了避免数字被人修改,比如明明写的是“一”,上下各添一横就变成了“三”,“十”字儿头上加一撇就变成了“千”。
所以呢,咱们老祖宗又发明出一套复杂的文字系统来,也就是大写数字“壹、贰、叁”等。
这套系统完全普及是在唐朝时期,最终定型是在明朝时期,但在唐朝之前,有些账目上已经开始用这套系统了。
原因很简单,这个时代的本事都是师傅教徒弟,徒弟教徒孙。什么样的记账方式,完全看师傅的习惯。
师傅要是习惯写“一、二、三”,那徒弟也会写“一、二、三”。
师傅要是习惯写“壹、贰、叁”,那徒弟肯定也跟着写“壹、贰、叁”。
而贺奔这个大懒虫,因为看那些竹简看的头大,想出来用表格的方式来体现数据,就必须要改变数字的记录方法。
这也是他想起来阿拉伯数字的初衷。
有人也许要问了,你前边不是说了,中国古代已经有一套完整的、成熟的算数方法了么?
对,有是有,但不能应用在贺奔的这一套表格系统当中。
而且吧……
贺奔懒得学。
贺奔要达到的目的,不是说“这册竹简是记录兵器数量的,那册竹简是记录粮食数量的”这种最简单的目的。他要达到的,是一张绢布上,就能直观的将所有数据进行汇总,他要做到一目了然,要做到看这一张“表”,就能对物资储备、人口变动、收支盈亏了如指掌。
虽然载体是绢布,工具是毛笔,但核心思想是相通的。
用二维矩阵来结构化数据,让信息之间的关系一目了然,这就是重点。
这样的目的,就是为了高效的提升工作效率,为人类的进步作出巨大的贡献——这是官方说法。
实际上还是他想偷懒,嘿嘿。
所以,逻辑关系就理出来了。
要为人类进步做巨大贡献(简称偷懒),就要使用二维矩阵式的表格。
要使用表格,就要控制每个格子中数字篇幅的大小,不然一个格子里都写不下那么多字儿。
要控制每个格子中数字篇幅的大小,对于贺奔这个现代人来说,就一定要动用到阿拉伯数字。
再往后,还可以延伸出在表格上直接做各种数据的汇总计算功能,这都是后话。
一想到这些,贺奔就觉得自己凝集了人类两千多年智慧结晶这件事儿,有多么的伟大。
唉?两千多年的智慧结晶,合着就凝集出个表来?
……
新上任的助教曹昂同学接到贺奔布置的任务之后,是一点也不敢怠慢。
那十个书吏,面对少主亲自教学,也是一点不敢马虎,学的老认真了。
贺奔给曹昂留了三天时间,可第二天下午,曹昂就兴冲冲的跑来找贺奔,表示那十个书吏已经完全掌握了用这套新方法来记录数字的本事了。
这十个书吏,在贺奔眼里,那可是火种一般的存在,贺奔不敢马虎,挨个儿检查了一遍他们的学习成果。
嘿,你还真别说,曹昂教的真好,他们学的也真快。
好好好,真是生活越来越好了。
于是,贺奔掏出自己早就准备好的一块绢帛,上边是贺奔已经绘制好的一个表格,只不过这个表格目前只有表头,没有实际数据。
表头那一行,分别写着“县名”、“兵马”、“粮草”、“民户”。
表格最左边那一列,则是写着兖州山阳郡所辖各县的名称。
“你们看好。”贺奔指着,“此物,名曰‘表’。这便是接下来要教你们的‘表格之术’。来,凑近点看……子修,你站在最前边来。”
然后,贺奔手中的小棍子,在“县名”那一格上点了一下,往下移动一格,指着“昌邑”。
“这一行,是昌邑的所有数目。”贺奔一边说,小棍又向右横移一格,指着“昌邑”格子右边那个空白的格子,“这里,填昌邑的兵马数量。为什么要填兵马数量呢?子修,你来说。”
曹昂被突然点名,愣了一下,然后迅速回过神来,略一思索便答道:“因为……因为这一竖列的最上方,先生您写了兵马二字?”
“答对了!”贺奔指着曹昂,“就是这个原因!”然后小棍棍在“兵马”二字上点了一下,又潇洒的放下一划拉,“这一数列,都是写各县的兵马数目。具体哪一行写哪个县,就看最左边的名字!”
“这儿,就写昌邑的兵马数目!”
“这儿是梁丘!”
“这儿是金乡的!”
“这儿是方与的!”
……
贺奔滔滔不绝的讲着,曹昂感觉一些奇怪的知识跑到自己脑子里了。
嘶……你别说,你还真别说,这么一写,确实一目了然啊!
贺奔又举一反三,示意了后边那几列,诸如“粮草”、“民户”数目的填写方式。
“那儿一堆竹简,记载的就是昌邑所辖各县的兵马、粮草、明户等数目。你们去翻找一下,然后用我教……不对,用子修公子教给你们的新数目写法,将各种数目填到各自的格子当中。”贺奔指着一旁小案上那堆积如山竹简,“记住,每个数,都要填对地方。”
众人赶紧照做,曹昂则是若有所思的站在一旁。
贺奔走到曹昂身边:“子修,想什么呢?”
曹昂琢磨了一下:“先生此法,可将万千数目汇总一处,一目了然,确实方便。而且只需记住几个数字的写法,便是不通文墨之人,也能知晓其中规律……”
贺奔嘿嘿一笑:“最关键的是,我看起这些东西的时候,那可是方便许多了!”
曹昂慢慢转头看向贺奔:“先生推广此法,只是为了……自己看起这些数目的时候……方便?”
贺奔理直气壮地点头:“那是自然!不然我费这功夫作甚?”他指着那堆竹简,“你想想,若是还像从前那样,查个数目要翻半天竹简,我这身子骨怎么受得了?”
曹昂看着贺奔理所当然的表情,一时竟不知该如何接话。他原以为先生推广新法是为了造福州郡,没想到……
“别用这种眼神看着我。”贺奔一本正经的说道,“以后不也能方便你么?”
“先生……”曹昂挤出一个笑容来,“先生所言……甚是,这新法确实……轻松不少。”
贺奔傲娇的哼了一声,又看向那些书吏:“填写完毕了么?”
“先生稍等,吾等还不是……很熟练。”一名书吏回答道。
“哦。”贺奔点点头,“不急,你们要认真仔细填写。”
……
一盏茶功夫过后,书吏们已经填写完毕。
贺奔捧着绢帛,一边看,一边满意的点着头:“甚好!甚好!”然后看向众人,“你们十个,以后就专门负责这件事。记住,以后但凡涉及数目的文书,原本的记账方法照旧,这是规矩,不能废。”贺奔指着那堆积如山的竹简继续说道,“但是,你们十人,要专门负责将这些数目汇总到这样的表上,拿给我看。”
他抖了抖手中的绢帛,脸上露出惬意的笑容:“以后我只需看这种表,就能知道所有紧要的数目。至于那些原始竹简……”
贺奔朝墙角那堆竹简努了努嘴:“……就留着备查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