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了几天,随着期末考试的结束,于天赐二人才没那么忙碌。
“舅舅,工作咋样?投资的事谈得还顺利吗?”
“挺顺利的。”沈瑞仁说道:“怎么了吗?”
“没事,我跟晚晚商量了,这不空下来了嘛,这不寻思着看看您有没有时间,咱们一起回老家看看。”
于天赐刚说到这时,两个小脑袋瓜探出:“回老家?你们要送谁回老家?”
于琳举起小拳头:“回老家!”
沈瑞仁:……闺女不想要了,怎么办?
于天赐:……闺女被教坏了,怎么办?
沈瑞仁看见沈念初如此,顿时气不打一出来:“去去去,就你长了张嘴是吧。”
于天赐一把抄起于琳抱在怀里:“琳琳乖,咱们不跟表姑学。”
说着于天赐拿出一卷果丹皮在于琳面前晃了晃,于琳倔强的扭过头哼了声,但小胖手却一直在擦嘴角的口水,小眼神时不时瞄向果丹皮。
于天赐见于琳‘不为所动’,径直打开包装作势要吃下去。
小于琳见果丹皮马上就要进亲爹嘴里,瞬间着急起来:“啊啊啊~爸爸,好爸爸,琳琳吃。”
于天赐不会真的跟闺女抢吃的,一个拐弯把果丹皮放在于琳面前。
小于琳见好吃的,两只小胖手抓住果丹皮,小口小口地往嘴里塞,眼睛里冒着星星,但嘴里却嘟囔着:“不好次,一点都不好次。”
沈念初听着于琳的嘟囔,顿时生出恶作剧的心思:“不好吃吗?不好吃的话就给表姑吃吧。”
说完沈念初一把抢走于琳手中的果丹皮塞进嘴里。
“表姑……欺负琳琳……”于琳泪眼汪汪地看见果丹皮被沈念初咽了下去,顿时心碎了。
“都多大的人了,还跟小孩子抢零食吃。”沈瑞仁实在看不下去自家闺女抢小孩棒棒糖的做派,恨不得回炉重造。
小于琳挣脱于天赐的怀里,可怜汪汪地跑了出去。
沈瑞仁揉着眉心摇摇手:“小初,你先出去,我跟你哥在谈正事,你去烦你妈,别打扰我们。”
“哦。”沈念初悻悻离开。
“舅舅,表妹是挺……活泼的。”
“活泼什么活泼,都是你外公外婆惯的,从小就没大没小的。”沈瑞仁说着就满脸辛酸泪:“也怪我们,年轻时光顾着工作。”
于是,于天赐和沈瑞仁从回老家又聊到养娃经验。
聊了一会养娃心得,于天赐完全把沈瑞仁当作反面教材。
等二人聊完事情,纷纷去忙自己的事。
刚等于天赐走出房门,就见邱林晚依靠在墙边冷笑。
“媳妇,我刚在跟舅舅谈事。”
于天赐努力思索自己哪里惹到自家小娇妻:嗯,完全没有任何头绪。
“你给琳琳吃果丹皮了?”邱林晚愠怒地说:“她现在还在长牙,你少给她吃这些零食,给她牙吃坏了你又该心疼了。”
“媳妇,我错了,我下次绝不会再犯。”
“下不为例,敢有下次,我就让你父女俩饿肚子。”
面对如此严重的惩罚,于天赐当即表态。
于天赐一副认真严肃的表情逗笑了邱林晚:“好了好了,先说正事,咱们什么时候跟舅舅回一趟老家?”
“明天回老家,舅舅说手上还有点事需要谈,他需要安排一下。”
翌日一早,于天赐开车带着沈家三口和邱林晚前往老家。
于天赐曾经为了找手镯回来过一趟,所以知道老家的位置。
现如今村子已经变成一片坟地,到处都是没有墓碑的坟包。
沈家老宅内部杂草丛生,一间厢房已经倒塌,蜘蛛网到处都是。
众人简单祭奠一下无辜的村民。
于天赐也不知道哪座坟是自己奶奶的,索性一起祭拜。
祭奠完村民,沈念初看着荒凉破败的老宅,也难得的正经起来。
“舅舅,你还是在市内给外公外婆找处房子吧,老宅就算修补好,旁边就是坟地,这也没法子住人。”
“表哥,要不我们直接住你家吧,也方便我随时去逗琳琳玩。”
严肃几秒的沈念初瞬间被打回原形。
眼看沈念初要挨打,邱林晚赶紧打圆场:“要不舅舅就在我们家附近找一处,离得近我们也能经常去看望外公外婆。”
“对呀舅舅,听说政府现在有出售房屋的计划,买房子也用不着跟我们之前似的钻漏洞。”
“行,那就等我有时间去房管局看看。”
几人上车后,于天赐见时间还早,便开车前往父母的坟地。
到地之后,众人下车摆好祭品开始祭拜。
“爹娘,舅舅来看你们了。”
“大姐,咱爸妈这些年一直都在想你,这一有机会爸妈就让我来找你,可没想到。”沈瑞仁说着说着哭了起来。
“老沈。”钟郡连忙上前安慰沈瑞仁。
“大姐,姐夫,你们放心,天赐这孩子有出息,你们不用担心,如果他们有需要,我们也会尽全力帮忙。”钟郡站在坟前说道。
“大姑,大姑夫,祖父祖母他们心里一直挂念着您,当年情况危急,他们也是迫不得已的,您别怨他们。”
“爸妈,孩子们现在一天比一天大,琳琳都已经会跑了,等她再大一些,我们就把她带来看你们,还有咱们家里的生意也要开业,大家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邱林晚也开始碎碎念起来。
……
正午过后,众人才心情复杂地缓缓回家。
到家后众人简单地吃口林青黛做的饭,沈瑞仁就去房管局询问合适的房屋,因为于天赐之前就猜到沈瑞仁大概率会重新找住所,拜托乔安找房管局的领导打过招呼,所以很顺利地就找到合适的房子。
沈瑞仁选的是一栋小洋楼,京城虽不像沪城小洋楼多如牛毛,但也有些从民国时期留下的小洋楼。
不同于古典建筑几家可以共用一个宽敞的院子,小洋楼连客厅都是公共区域,住在一楼的人明显更吃亏,除非是一大家子人住,但一栋洋楼里根本不可能只住一家人,以至于分配房子时人们更偏向选择古典建筑或筒子楼。
同时又因为沈瑞仁港商的身份,他打着考察市场的旗帜,需要在京城有个安稳的落脚点,手续很容易就办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