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凌家坉上下动员起来。凌风熬夜赶写了一份详实的《凌家坉大队利用本地中草药资源、发展合作医疗的规划设想》,里面详细列举了现有的草药种类、种植面积、初步的医疗基础(他的卫生室),以及未来建立土药房后如何运作、如何惠及社员的方案。这份方案数据扎实,思路清晰,既体现了技术性,又紧扣政治口号。
王福满带着方案去公社游说,凌风则在村里加紧准备。他带着青年小组,将卫生室旁边一间闲置的库房收拾出来,作为未来土药房的备选用房。他更加细致地整理草药资料,将一些可能引起争议的“古方”成分,用《赤脚医生手册》和主流草药学知识进行“现代化”包装。
同时,他进入空间,加快了那几种重点攻关草药的培育。特别是那种“万能”伤药的雏形,经过多次杂交选育,已经初步显示出优于普通草药的效果。他小心翼翼地采集了一些样本,准备在合适的时机,以“本地草药改良品种”的名义拿出来试验。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天后,王福满面带喜色地回来了:公社经过研究,正式推荐凌家坉为县“土药房”试点候选单位之一!县里近期将派工作组下来实地考察!
消息传来,凌家坉一片欢腾。这不仅意味着荣誉,更意味着实实在在的利益和政策倾斜!社员们对凌风的信赖和佩服达到了新的高度,大家都觉得,跟着凌风干,有奔头!
凌风却没有被喜悦冲昏头脑。他知道,考察是关键,绝不能出纰漏。他组织社员彻底清扫村容村貌,将草药田管理得井井有条,将规划中的“土药房”布置得像个样子。他还特意准备了几份“典型病例记录”,记录了他用草药成功治疗社员常见病的情况,数据详实,效果显着。
考察的日子终于到了。县里来的工作组由县卫生局一位副科长和一名技术干部组成,态度比较务实。他们仔细查看了凌家坉的草药种植地、卫生室,听取了凌风的汇报,又随机走访了几户曾被凌风治过病的社员。
考察结果非常满意。工作组对凌家坉扎实的草药基础、凌风过硬的技术以及社员们的广泛认可给予了高度评价。临走时,那位副科长握着王福满和凌风的手说:“凌家坉的条件很好,群众基础也不错,这个试点,很有希望放在你们这里!你们继续准备,等县里的正式通知!”
送走工作组,凌家坉再次沉浸在喜悦之中。凌风站在即将丰收的麦田边,望着夕阳下金色的麦浪,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信心。红袖标的搜查,非但没有打垮他们,反而阴差阳错地促使他们走上了一条更广阔、更稳妥的发展道路。他将凭借自己的知识、金手指和越来越成熟的智慧,在这片土地上,更深地扎根,更稳地前行。真正的挑战或许才刚刚开始,但他已经准备好了。
夏收的麦子刚颗粒归仓,打谷场上金灿灿的麦垛堆成了山,空气里还弥漫着新麦的香气和丰收的喜悦。就在这当口,一辆绿色的自行车叮铃铃地驶进了凌家坉,公社通讯员小张车把上挂着个帆布包,满脸是汗地冲进队部,手里扬着一个牛皮纸信封:“王队长!凌技术员!批文!县里的批文下来啦!”
这一嗓子,像在热油锅里滴了凉水,整个凌家坉都炸开了锅。王福满手都有些抖,接过信封,拆开,抽出那张盖着鲜红大印的公文纸,凑到眼前,一个字一个字地念出声:“……经研究,决定在你凌家坉大队,设立农村合作医疗土药房试点……望认真组织实施,总结经验,为推广……” 他念到最后,声音都带了哽咽,把纸递给凌风,“风小子,成了!真成了!”
凌风接过批文,指尖能感觉到纸张的份量,心里那块悬了许久的大石头,总算落了地。这薄薄一张纸,就是尚方宝剑,就是护身符!从此,他搞草药研究、给社员看病,就是名正言顺的“政治任务”,再不用像以前那样,总得藏着掖着,担心被人扣帽子。
公社李书记亲自来了,还带来了两个干事,抬着一块用红漆写着“凌家坉大队合作医疗土药房”的木牌子。鞭炮噼里啪啦一响,震得人耳朵嗡嗡的,红纸屑飞得到处都是。王福满和凌风一左一右,把那沉甸甸的木牌,挂在了早就收拾好的、原卫生室旁边那间库房的门楣上。阳光照在红字上,晃得人眼花,也晃得社员们心里亮堂堂的。
“开张了!咱凌家坉也有自己的药房了!”孙大壮嗓门最大,喊得整个打谷场都能听见。男女老少围在门口,脸上都笑开了花,比过年分猪肉还高兴。
凌风站在牌子下,看着那一张张朴实的、充满期盼的脸,心里热乎乎的,但脑子却异常清醒。牌子挂上了,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往后能不能立得住,立得稳,全看实际效果。他清了清嗓子,大声说:“乡亲们!承蒙上级信任,咱们这土药房今天就算开张了!我凌风在这儿立个规矩:第一,咱这药房,主要用咱后山长的、地里采的草药,尽量少用花钱的西药,给咱集体省点是点!第二,社员们来看病,只收个加工费,或者记工分,家里实在困难的,赊着、免了都行!第三,所有账目,一笔一笔记得清清楚楚,每季度贴出来,大伙儿一起监督!”
这话实在,说到了社员们心坎里,顿时响起一片叫好声。王福满也补充道:“风小子说得对!咱们这药房,不为挣钱,就为方便咱自个儿!大家伙儿往后有个头疼脑热,尽管来!”
开张头几天,药房门口就没冷清过。有来看感冒咳嗽的,有来治腰腿疼的老寒腿,还有干活扭了脚脖子来拿草药的。凌风坐镇药房,望闻问切,一丝不苟。他开出的方子,用的都是寻常草药,但效果却出奇的好。张婶的老寒腿,用了凌风特制的艾绒灸了几次,赶上变天,居然没像往年那样疼得下不来炕;铁柱家的小子夜里咳嗽,喝了两副凌风给的枇杷叶子加蜂蜜熬的膏,晚上就能睡安稳觉了。
这好名声就像长了翅膀,没几天就飞出了凌家坉。连邻村红星大队、前进大队的社员,听说凌家坉有个“小神医”,用的草药灵验还不贵,也偷偷摸摸找来看病。凌风来者不拒,一视同仁。他心里明白,这口碑,就是土药房最好的广告,也是凌家坉最硬的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