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风顿了顿,拿出早就准备好的账本(上面详细记录了抗旱投入的人工、物资消耗和预估的粮食成本),递给李副主任:“主任,您看看,这是我们大概的投入账。不是我们不想支援公社,实在是心有余力不足啊。我们最大的贡献,就是摸索出了这套抗旱增产的办法,如果其他队需要,我们毫无保留,派人去教都行!但这粮食……能不能请公社体谅一下我们的实际困难,任务之外的部分,酌情减免或者用实在的物资等价交换?”
凌风这番话,有理有据,既表明了困难,又表达了愿意分享技术的态度,把“无偿支援”变成了“等价交换”。李副主任看着账本上密密麻麻的数字,又想到凌家坉确实投入巨大,脸色缓和了一些。他沉吟片刻,说道:“你们的困难,公社也会考虑。这样吧,征购任务先按往年标准交,超额部分,公社用一批急需的农药、农具和工业券跟你们换,具体比例再议。但你们抗旱增产的经验,必须尽快总结上报,在全公社推广!”
这个结果,虽然没能完全免除“贡献”,但已经比预想中好了很多,至少保住了大部分劳动果实,还换回了急需的物资。王福满长舒一口气,连忙答应:“谢谢主任体谅!我们一定好好总结,全力推广!”
送走李副主任一行,王福满擦着汗对凌风说:“风小子,今天多亏了你!要不然,咱们这年到头怕是白忙活了!” 凌风笑了笑,心中却明白,与上级的博弈,这才刚刚开始。公社的“关怀”像一阵风,吹过了也就过了。凌家坉的社员们更关心的是眼前实实在在的收获。开镰的日子到了,金色的稻田里,银镰飞舞,号子声声,一派热火朝天的丰收景象。
凌风对这次夏收格外重视。他深知,这些粮食是接下来一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命根子,必须颗粒归仓。他向王福满建议,成立“夏收指挥部”,统一调度劳力,制定严格的收割、运输、晾晒、入仓流程,确保效率和质量。
“指挥部”由王福满任总指挥,凌风任副总指挥负责具体落实。凌风将全队劳力分成几个小组:收割组由经验丰富的老农带队,要求割茬低、捆扎紧,减少遗落;运输组由壮劳力负责,及时将小麦运到打谷场;晾晒组由妇女和半大孩子组成,负责翻晒、扬场,确保粮食干透;保管组由会计老周和几个细心的人负责,过秤、记账、入仓,严防霉变和鼠害。
凌风自己则像个救火队员,哪里需要就出现在哪里。他检查收割质量,指导晾晒技巧,甚至亲自设计改良了传统的风车,使其扬场更干净。他还特别强调:“‘种子田’的高粱和麦子,要单收、单打、单藏!这是明年的希望,一颗都不能浪费!”
整个夏收过程井然有序,效率极高。看着金黄的粮食堆满打谷场,装入一个个鼓囊囊的麻袋,社员们干劲十足,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老宅的人这次也不敢偷懒,凌建军和凌建设在严格的记工分制度下,老老实实地干活,虽然心里依旧不是滋味,但至少不敢明着使坏。
粮食入库后,接下来就是分配和“交换”。按照政策,先交足公粮,再留足种子粮、饲料粮和集体储备粮,最后才是按工分和人头分给社员的口粮。
交公粮那天,凌风亲自押车,将晒干扬净的一等粮送到公社粮站。因为粮食质量好,过程顺利。回来时,他不仅带回了公社的收购款,还按照与李副主任的“协议”,换回了一批宝贵的物资:十几瓶杀虫杀菌的农药、几十把崭新的铁锹锄头,还有一叠工业券。
这些物资运回凌家坉,再次引起了轰动!农药可以来年防虫害,新农具能大大提高劳动效率,工业券更是能换到肥皂、火柴等紧俏商品!社员们这才真切地感受到,丰收带来的不仅仅是吃饱肚子,还有实实在在的生活改善!大家对凌风的敬佩之情又加深了一层。
口粮分配时,凌风再次展现了公平和远见。他建议王福满,在保证基本口粮的基础上,对工分高、贡献大的社员适当多分一些作为奖励;对确实困难的家庭,从集体储备粮中给予少量补助。这个方案得到了大多数社员的拥护。当家家户户分到了比往年多出不少的口粮时,整个村子都沉浸在丰收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期盼中。
凌风自家也分到了足够的粮食。但他更在意的,是那些精心保存的“空间优化”种子。他将这些种子单独存放,准备来年扩大种植。同时,他利用换来的工业券,通过韩老伯的渠道,悄悄换回了一些农业书籍、优质菜籽和几件厚实的棉布,为即将到来的冬天做准备。
丰收的喜悦暂时冲淡了旱情的阴影,但凌风没有忘记之前的教训。他知道,眼前的充裕是建立在风调雨顺(相对)和巨大投入基础上的,未来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他必须利用这个相对宽松的时期,为下一个周期,乃至更遥远的未来,积蓄更多的力量。冬天的脚步越来越近,新的谋划,已然在他心中悄然展开。
当所有粮食入仓,田野暂时沉寂下来,凌家坉进入了时节。北风呼啸,天气一天比一天热。社员们终于可以暂时放下繁重的农活,坐在大树阴凉处,修补农具,搓麻绳,或者聊聊家长里短,享受难得的清闲。然而,凌风却比任何时候都要忙碌。对他而言,夏天不是休息的时候,而是为来年乃至更长远未来进行规划和准备的关键时期。
他首先配合王福满,对全年的生产进行了总结,制定了下半年到明年的生产计划。在计划中,他明确提出要扩大“种子田”面积,推广经过实践检验的优良品种(主要是空间优化种);要继续完善水利设施,计划再修一条支渠,扩大灌溉面积;要扩大绿肥种植,进一步培肥地力。这些计划务实而前瞻,得到了队委们的一致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