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半块染血的绣帕与密信,如同冰刺深扎于心,日夜灼烫着苏清辞的神经。
侯府、柳家、二皇子……这三座庞然大物勾结成的阴影,沉甸甸地压在她的肩头,几乎令人窒息。然而,越是如此,她越是明白,慌乱与恐惧毫无用处。
仇要报,冤要申,但路需一步一步走。眼下最重要的,并非立刻挥刀冲向那看似不可撼动的敌人,而是继续壮大自身,筑牢根基。唯有自身足够强大,方能拥有与之抗衡的资本,也才能护佑身边之人周全。
清辞绣坊凭借皇家御赐的荣光,高端订单络绎不绝,声名显赫。但苏清辞的目光,却并未仅仅停留在这些钟鸣鼎食的贵族之间。她来自现代,深知金字塔尖的繁华固然耀眼,但真正广阔而坚实的土壤,却在民间。
这日,她召集周娘子、芸娘、春桃等核心成员,提出了一个让众人颇感意外的想法。
“姐妹们,如今咱们绣坊专攻精品,固然是好。但我想着,绣艺之美,不应只为豪门独享。”苏清辞声音清朗,目光扫过众人,“京城之外,市井之中,有多少贫家女子以绣活贴补家用,却因用料昂贵、销路不畅而收入微薄?又有多少寻常百姓,渴望一方细软手帕、一个结实荷包而不可得?”
她顿了顿,继续道:“我欲推出‘平民绣品’系列,主打物美价廉的手帕与荷包。用料不必顶级,但求干净舒适;绣样不必繁复,但求简洁雅致;价格务必低廉,让寻常人家都买得起。”
此言一出,几人皆是一怔。
周娘子率先开口,面露忧色:“东家,此意虽好,只是……如此一来,利润极薄,怕是辛苦一场,却所赚无几,反耽误了宫中和贵人们的订单。”
芸娘也沉吟道:“且用料若降,工艺若简,恐损及绣坊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精品’名声。”
春桃眨着眼,虽未说话,却也觉得有些不解。
苏清辞早已料到她们的顾虑,从容解释道:“各位所虑极是,但此‘平民绣品’并非要取代现有精品,而是另开一条支线。我们可以采用流水线作业,将绣品分解为描样、铺色、锁边等简单步骤,交由技艺稍逊或新入门的绣娘负责,如此既可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也能让更多绣娘参与进来,获得稳定收入。”
她目光变得深远:“至于名声……我认为,一个绣坊真正的声誉,不仅在于能为皇宫制贡品,更在于能否惠及四方,让天下女子皆能以针线谋得一份尊严与温饱。这才是‘女绣师’封号应有的担当!”
她看向春桃:“春桃,你最早跟我时,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春桃愣了一下,眼圈微微泛红,低声道:“俺……俺就想着,能吃饱饭,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不用再挨饿受冻……”
“是啊。”苏清辞语气柔和却有力,“对我们而言或许只是薄利,但对许多如你当初一般的女子而言,却可能是一家老小活下去的指望。况且,”她话锋一转,带上了一丝现代的商业思维,“这看似利薄,但若能形成规模,走量极大,总收益未必就少。更重要的是,此举能让我们绣坊的口碑深入民间,这份民心,有时比黄金更贵重。”
一席话,如春风化雨,渐渐打消了众人的疑虑。周娘子浑浊的眼中泛起感慨的光芒:“东家所思所想,老身不及。若真能如此,确是功德无量的大好事。”
芸娘也缓缓点头:“东家格局,芸娘佩服。如此,配色与花样需重新设计,既要简洁快制,也需保留几分雅致,我这就去琢磨。”
春桃更是激动:“苏姐姐!这事交给俺!俺带学徒们来做最合适!保准又快又好!”
见众人达成共识,苏清辞雷厉风行,立刻着手部署。
她亲自设计了几款寓意吉祥、线条简洁的纹样,如喜上眉梢、竹报平安、如意纹等,易于快速绣制。芸娘负责筛选物美价廉的棉布、麻布和基础丝线,调配出几种清新耐看的颜色系列。春桃则负责培训和组织那些手艺尚未达到精品要求的绣娘和熟练学徒,建立流水生产线。
很快,第一批“平民绣品”便问世了。柔软吸水的棉布手帕,一角绣着精巧的小花纹;结实耐用的荷包,绣着简单的吉祥图案。虽用料普通,但针脚整齐干净,设计别致,更关键的是,价格仅为市面上同类绣品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
苏清辞并未在清辞绣坊总店销售这些产品,以免影响高端定位。而是另辟蹊径,在京城东西南北四城的市集口,租赁下四个小铺面,挂上“清辞绣坊·惠民分销”的招牌,专门售卖这些平价绣品。
开业当天,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清辞绣坊?不是专给宫里做东西的吗?咋卖这么便宜的帕子?”
“哎呦,这手感真不赖!绣得也好看!才五文钱?!”
“快来看啊!清辞绣坊的荷包,又好看又便宜!”
百姓们先是好奇,继而惊喜,纷纷抢购。物美价廉的绣品很快一传十、十传百,四个分销店门前整日排起长队,货物往往不到半日便销售一空。
更重要的是,苏清辞兑现了承诺。她以高于市场价一成的价格,向京城及周边大量生活困顿的散户绣娘收购符合标准的绣片,由绣坊统一加工成品;同时,分销店也招募了不少贫家女子负责售卖,给予了她们稳定的活计。
一时间,“清辞绣坊”四个字在民间声誉鹊起,不再仅仅是高不可攀的御用招牌,更是成了惠泽四方、有良心有温度的象征。无数得到实惠的百姓交口称赞,许多受到惠及的绣娘更是感激涕零。
一日,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婆婆拄着拐杖,颤巍巍地来到总店门前,非要给苏清辞磕头,说她女儿接了绣坊的活计,如今不仅能养活自己,还能供小弟弟去念私塾了。苏清辞连忙扶起老人,心中亦是暖流涌动,更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然而,在这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之下,苏清辞并未放松警惕。她知道,柳家绝不会坐视她如此扩张影响力,二皇子的阴影也依旧笼罩头顶。
平民绣品的成功,如同在暗流涌动的湖面投下了一颗石子,漾开的涟漪虽温暖明亮,却也必然会引起水下潜伏生物的注意。
只是此刻,阳光正好,民心所向。她站在绣坊二楼,望着远处熙熙攘攘的分销店,目光坚定。
这是一步闲棋,却也是一步活棋。它或许不能直接扳倒敌人,却能在无声无息间,为她积蓄最磅礴也最坚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