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山,太清宫偏殿。
道玄盘膝而坐,周身清气缭绕。
混沌珠悬于元神深处,那道鸿蒙紫气所化巨龙虽被镇压,其蕴含的混元道韵却如涓涓细流,滋养着他的道基。
三千年苦修,弹指而过。
这一日。
道玄缓缓睁开双眼。
眸中神光内蕴,清澈深邃,仿佛蕴含着一片无垠星空。
他的气息圆融稳固,已然站在了准圣初期巅峰之境!
距离斩却第二尸,踏入准圣中期,只差一个契机。
“鸿蒙紫气,玄奥莫测,以我如今境界,已难再深入炼化。”道玄轻叹一声,带着一丝满足,也有一丝遗憾。
他心念微动,收敛周身气息。
起身,整理了一下青色道袍。
刚推开静室之门。
一道平和淡然的声音便传入耳中:
“道玄,出关了?来玉清宫。”
是元始天尊的声音。
道玄不敢怠慢,驾起一道清光,瞬息便至玉虚宫前。
玉虚宫内。
三清道尊端坐云床。
太清老子居中,头戴鱼尾冠,身着八卦紫绶仙衣,面如银月,颌下三缕长髯,手持盘龙扁拐,气息无为而浩瀚。
玉清元始天尊居左,头戴玉清莲花冠,身着金丝玉缕霓裳衣,面容威严,手持三宝玉如意,周身玉清仙光流转,阐述天道秩序。
上清通天教主居右,头戴上清芙蓉冠,身着大红白鹤绛绡衣,面容冷峻,背悬青萍剑,周身剑气冲霄,锐意截取一线生机。
道玄入内,恭敬行礼:“弟子道玄,拜见师尊,二师叔,三师叔!”
“嗯。”太清老子微微颔首,“修为精进,根基稳固,善。”
元始天尊与通天教主也投来目光,俱是微微点头。
“唤你来,是告知一事。”太清老子声音平和,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郑重。
道玄垂手恭听。
元始天尊接口,声音威严:“昆仑山,乃洪荒祖脉,福泽深厚。”
“然,”他话锋一转,“一山难容三圣。吾等三人成圣,道韵交织,圣威弥漫,此山福缘已难承载。”
通天教主剑眉微扬,声音清越:“道不同,亦难长久同处一山。分道扬镳,各寻道场,方是正理。”
太清老子手中扁拐轻顿:“吾已择定首阳山,为太清道场。”
元始天尊道:“吾留昆仑山玉虚宫。”
通天教主朗声道:“吾当去东海,寻那金鳌岛,立碧游宫!”
三清分家!
道玄心中一震!
虽知洪荒大势,三清因教义理念不同,终将分家,但亲耳听闻,亲历此景,仍不免心潮起伏。
眼前这三位,乃是盘古元神所化,同根同源,曾一同在紫霄宫听道,一同在昆仑山修道无数元会。
如今成圣,却因圣道威严与理念差异,不得不分开。
道玄心中感慨万千。
这便是圣人之路吗?
高处不胜寒。
大道独行。
纵是兄弟,亦有各自的道途。
他恭敬应道:“弟子明白。”
三清分家!
此消息如同十二级飓风,瞬间席卷整个洪荒!
无数大能神念震动,议论纷纷。
“三清分家了?!”
“昆仑山一山难容三圣,此言不虚!”
“太清去了首阳山,玉清留昆仑,上清去了东海金鳌岛…洪荒格局要变了!”
“不知是何缘由?莫非三清圣人间生了龃龉?”
西方,灵山。
八宝功德池旁。
接引道人愁苦的脸上,难得露出一丝惊愕。
准提道人手持七宝妙树,眼中精光爆射,随即化为狂喜!
“师兄!天助西方!天助西方啊!”
准提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发颤,“三清分家!此乃我西方大兴之兆!
他们若铁板一块,我西方何时才有出头之日?如今分家,必有间隙!哈哈!”
接引愁苦之色稍缓,口诵佛号:“阿弥陀佛…分则弱,合则强…此乃定数…西方机缘,或在于此…”
娲皇宫。
女娲娘娘秀眉微蹙,随即舒展,轻叹一声:“大道独行…圣人之途,终究如此…”
天庭,凌霄殿。
帝俊与太一闻讯,对视一眼。
帝俊眼中闪过一丝精芒:“三清分家…于我妖族,未必是坏事。”
太一冷哼:“最好他们自己先斗起来!”
幽冥血海。
冥河老祖刚从那点可怜功德的打击中缓过劲,闻听此讯,先是一愣,随即拍着血玉宝座狂笑:
“哈哈哈!分家了?好!分得好!让你们昆仑山压老祖我一头!现在好了吧?窝里斗了吧?活该!老祖我心里舒坦多了!哈哈!”
他感觉自己憋屈的人生,终于找到了一点平衡。
昆仑山巅。
道玄立于云海之上,跟着太清老子驾起一道清光,飘然远去,直往首阳山方向。
通天教主则化作一道凌厉剑光,裹挟着上清宫诸多事物,破开虚空,直投东海。
偌大的昆仑山,顿时显得空旷寂寥了许多。
只余玉清宫道韵流转,威严更盛。
道玄心中那份感慨更深。
洪荒大势,浩浩汤汤。
圣人之择,亦难违逆。
他对着元始天尊所在的玉清宫方向恭敬一礼,随即化作一道清光,紧随太清老子离去的方向。
首阳山。
位于洪荒大陆中部,山势并不险峻奇绝,却透着一股中正平和、厚重质朴的道韵。
山间古松苍翠,流泉淙淙,灵气虽不如昆仑祖脉浩瀚,却也清灵纯净,别有一番自然韵味。
太清老子立于山巅,手中扁拐轻点。
一座古朴无华、却蕴含无尽道韵的宫殿虚影缓缓凝聚,落地生根。
匾额上书三个道韵天成的古篆——八景宫!
宫成之时,霞光万道,瑞霭千条,紫气东来三万里!
道玄赶到时,正见此盛景。
“弟子道玄,拜见老师!”道玄落下云头,恭敬行礼。
太清老子微微颔首:“此乃吾太清道场,八景宫。汝且自己找个住处吧。”
“是,老师。”道玄应道。
三清分家,各自立教收徒!
此消息紧随分家之后,再次震动洪荒!
无数修道之士,无论散修小妖,还是有些根脚的修士,闻风而动!
成圣机缘虽渺茫,但若能拜入圣人门下,聆听大道,亦是天大的造化!
一时间。
昆仑山玉虚宫外,仙光缭绕,祥云汇聚。
求道者如过江之鲫,或驾遁光,或骑异兽,或徒步登山,皆想拜入玉清元始天尊门下。
元始天尊端坐玉虚宫,神念扫过山下众生。
只见:
有带鱼尾冠者,九扬巾者,一字巾者,陀头打扮者,双丫髻者;又有盘龙云髻,如仙子仙姬者。
众道人俱在山坡前闲话,或坐或立,议论纷纷。
然元始天尊面容威严,目光如炬,只重根脚福缘,非先天清气、福德深厚者难入其眼。
东海金鳌岛,碧游宫外,更是热闹非凡!
通天教主有教无类,大开方便之门。
只见碧游宫前:
仙光妖气混杂,奇形异状者甚众。
有面如蓝靛,发似朱砂者;有面如锅底,须似朱砂者;有蓝脸红发,上下獠牙者;亦有面似羊脂,眼光暴露之妖修。
众修士或带碧玉冠,或挽双抓髻,或身披水合服,或腰系乾坤结,熙熙攘攘,喧哗鼎沸。
通天教主坐于碧游宫,青萍剑鸣,剑气冲霄,只待有缘。
首阳山,八景宫外。
相比之下,此地最为清净。
求道者虽也不少,但大多气质平和,不似昆仑山那般注重仪态,也不似金鳌岛那般鱼龙混杂。
道玄奉师命,立于八景宫外,代师初步筛选。
他目光扫过山下众人。
只见:
有面如傅粉,唇若丹朱,丰姿清秀者;有面如满月,童颜鹤发,言语温柔者;亦有身着皂色道袍,脚穿踏云鞋,默默静坐者。
众人虽多,却无甚喧哗,皆静待机缘。
道玄神念扫过,暗自摇头。
老师太清之道,讲究清净无为,道法自然,对心性根脚要求极高。
山下众人,虽不乏修为尚可者,但能契合太清无为真意的,寥寥无几。
一连数日,竟无一人能入道玄之眼,更遑论惊动宫内的太清圣人。
道玄心中暗叹:“老师之道,果然难寻传人。”
这一日。
太清老子唤道玄入内。
“道玄,随为师下山一行。”
“是,老师。”道玄虽不明所以,但恭敬应下。
太清老子手持扁拐,一步踏出八景宫,道玄紧随其后。
师徒二人并未驾云,而是沿着山间小径,缓步而行。
山风徐徐,草木清香。
行至半山一处清涧旁。
忽见一头青牛,正在涧边饮水。
此牛体型雄壮,皮毛油亮如青缎,双角如弯月,板角宽厚,四蹄稳健,隐有祥瑞之气。
更奇的是,它周身清气缭绕,灵性十足,显然已开灵智。
太清老子停下脚步,目光落在那青牛身上,微微颔首。
那青牛似有所感,抬起头,一双温润的牛眼看向老子,竟无丝毫畏惧,反而流露出亲近孺慕之意。
“哞——”青牛轻唤一声,缓步走到老子身前,屈下前蹄,竟似在行礼。
“善。”太清老子面露一丝淡笑,手中扁拐在青牛背上轻轻一点。
一道精纯无比的太清仙光没入青牛体内。
青牛周身清气大盛,灵智瞬间清明,修为亦随之暴涨!
它欢快地长哞一声,站起身来,亲昵地用头蹭了蹭老子的道袍。
“汝与吾有缘,可为吾脚力。”太清老子言道。
青牛闻言,更是欢喜,温顺地立于老子身侧。
道玄在一旁看得分明,心知此牛福缘深厚,竟得老师点化,成了圣人坐骑。
“恭喜老师得此瑞兽。”道玄贺道。
太清老子微微点头,骑上青牛。
青牛四蹄生云,稳稳当当。
道玄随侍在侧。
师徒二人一牛,继续缓行。
行至山脚一处林木葱郁、溪流潺潺之地。
溪边水草丰美,灵气氤氲。
忽见两只小犀牛,正在溪边嬉戏饮水。
一只体型稍大,通体覆盖着暗金色的厚皮,头顶一根粗壮的金色独角,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显得憨厚又神异。
另一只体型稍小,通体银灰色,头顶一根银光闪闪的独角,显得更为活泼灵动。
两只小犀牛灵性十足,周身亦有清气缭绕,显然也已开灵智。
它们笨拙地用角顶水,互相追逐,在溪边泥地里打滚,弄得一身泥水,玩得不亦乐乎,模样甚是憨态可掬。
太清老子骑在青牛上,静静看着,眼中闪过一丝温和。
道玄亦觉有趣,这两只小犀牛精,灵性纯粹,懵懂天真。
太清老子手中扁拐再次轻点。
两道细微却精纯的太清仙光,无声无息地落入两只小犀牛体内。
金角犀牛和银角犀牛浑身一震,只觉一股清流涌入四肢百骸,瞬间神清气爽,灵台清明,过往懵懂尽去,无数玄妙道理自然浮现于心。
它们同时抬头,看到了牛背上的老道人和旁边的青年道人。
福至心灵。
两只小犀牛立刻停止了嬉闹,跑到青牛前,屈下前蹄,竟也学着青牛之前的模样,纳头便拜:
“小妖金角(银角),拜见仙长!谢仙长点化之恩!”
声音稚嫩清脆,带着无比的恭敬与孺慕。
太清老子淡淡道:“汝二人,可愿随吾回八景宫,做个烧火炼丹的童子?”
金角银角闻言,大喜过望,连连叩首:
“愿意!愿意!小妖愿意!”
“善。”太清老子微微颔首,扁拐再次一点。
两道清光笼罩金角银角。
光芒散去,原地已不见犀牛身影,而是现出两个约莫七八岁的童子。
一个童子面如傅粉,唇红齿白,梳着双抓髻,眉心隐现金色独角印记,穿着粗布短褂,正是金角所化。
另一个童子面如满月,眼睛圆溜溜,同样梳着双抓髻,眉心隐现银色独角印记,穿着粗布衣,正是银角所化。
两个童子虽化为人形,但眉宇间那股憨厚活泼之气犹在,对着老子和道玄恭敬行礼。
太清老子骑着板角青牛,道玄随侍在侧,金角银角两个新晋的烧火童子跟在后面。
一行人,在无数或羡慕、或敬畏的目光注视下,缓步登上了首阳山。
八景宫的大门,在身后缓缓闭合。
宫外,依旧有无数求道者徘徊。
宫内,太清无为的道韵,静静流淌。
道玄知道,属于太清一脉的时代,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