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岳的电报,像一根冰冷的针,刺破了养心殿内看似平静的空气。
“旧识…”溥仪的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那份薄薄的电报纸,目光幽深。吴佩孚与日军右翼指挥官斋藤季治郎是旧识?这层关系在战前的情报中并未被重点提及,或者说,在纷繁复杂的军阀关系中,这种过往的交情并未引起足够重视。但在两军对垒、生死相搏的关键时刻,任何一点私人关系都可能被无限放大,成为猜疑的温床。
“小德张。”
“奴才在。”
“去查。吴佩孚与这个斋藤,何时、何地、因何结识,交情到底有多深。要快,要隐秘。”溥仪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寒意。他不能仅凭薛岳一句含糊的猜测就对一位手握重兵的前线大将采取行动,但必须掌握足够的信息来预判可能的风险。
“嗻。”小德张躬身领命,悄无声息地退出了殿外,融入了阴影之中。内务稽查司的触角,开始向着历史的尘埃与远方的战场悄然延伸。
---
辽东,硝烟弥漫的右翼战场。
吴佩孚举着望远镜,观察着前方那道被日军称为“铁砧”的高地。那里火力凶猛,交叉的火舌将他麾下第三团的进攻路线死死封住。士兵们匍匐在弹坑里,每一次抬头都可能迎来死亡的洗礼。
“师座,薛将军又来电催了!”参谋长拿着电文,脸上带着焦急。
吴佩孚放下望远镜,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只有紧抿的嘴角透露着他内心的不平静。“回电:日军‘铁砧’高地火力配置远超预估,我部正面强攻伤亡惨重,已组织敢死队试图侧翼迂回,然效果不彰。请求师部重炮群予以至少半小时火力覆盖,压制敌炮兵及核心工事。”
这要求合情合理,但参谋长却低声道:“师座,薛将军那边压力也大,重炮主要支援中路突破,恐怕……”
吴佩孚猛地转过头,眼神锐利:“那就告诉他,没有重炮支援,我部无法按时完成任务!斋藤…哼,他这是把看家的本事都摆出来了,就等着我往他枪口上撞!”他最后一句话声音压得极低,几乎只有他自己能听见,但那语气中的复杂意味,却让身边的参谋长心头一凛。
“给第三团传令,停止无谓的冲锋,巩固现有阵地,以精准火力杀伤暴露之敌,等待进一步命令。”吴佩孚最终下达了一个相对保守的命令。他不能拿自己起家的老本去硬填那个血肉磨坊,尤其是在面对那个了解他战术风格的对手时。
---
山东,青岛外围。
夜色成为了帝国军最好的掩护。工兵“掘进队”的士兵们,如同土拨鼠一般,在泥泞和岩石中奋力挖掘着交通壕和抵近爆破坑道。铁锹与石块碰撞的声音在炮火的间歇中显得格外清晰。
“快!动作再快一点!天亮前必须把这条支壕挖到前面那个土坎!”工兵连长压低声音催促着,汗水混着泥土从额头上淌下。
不远处,蔡锷亲自来到了前沿观察所。他透过炮队镜,看着远处德军炮台偶尔喷射出的火光,又低头看了看怀表。
“格物院的那几个小子,搞出来的‘听音器’和‘测距筒’,效果如何?”他问身边的炮兵观测员。
观测员脸上带着一丝兴奋:“回师长,比全靠经验估算强多了!虽然还不能指哪打哪,但至少能把炮弹送到德军炮台附近,形成有效压制。今天白天,我们根据他们提供的数据修正射击,有一发差点就掀掉了一个炮位的顶盖!”
蔡锷点了点头。科技的进步,哪怕只是一小步,在战场上都能换来宝贵的优势和士兵的生命。他吩咐道:“让他们继续完善,数据积累得越多,以后打得就越准。”
---
北京,西苑兵工厂。
赵铁柱几乎是不眠不休地守在了热处理炉旁。按照皇上密旨指示调整了工艺后,新一批采用镍铬合金钢制造的“启明二式”导气活塞正在炉内进行关键的回火处理。
“温度!盯紧温度!皇上说了,回火温度要提高二十度,一度都不能差!”赵铁柱嗓门沙哑,眼睛布满血丝,死死盯着炉壁上的温度计。
周围的工匠们也都屏息凝神,空气中弥漫着紧张和期待。如果这次成功了,不仅意味着“启明二式”的可靠性将大大提升,更代表着皇家格物院在材料处理和精密加工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这不仅仅是几支步枪的问题,而是整个工业基础能否支撑起帝国野心的缩影。
---
紫禁城,深夜。
小德张无声无息地出现在溥仪身边,递上了一份薄薄的卷宗。
“皇上,初步查到一些线索。约在六年前,吴佩孚随武卫右军驻防朝鲜仁川时,与时任日本驻朝鲜军参谋的斋藤季治郎有过数面之缘,据传曾一同饮酒论兵,彼此颇为欣赏。后吴佩孚调离,二人再无明面往来。”
溥仪快速浏览着卷宗上的寥寥数语,信息有限,但足以勾勒出一个模糊的轮廓。欣赏?论兵?在那个年代,中日军官之间有所交流并不罕见,甚至可以说是一种风尚。但这“欣赏”二字,在此时此刻,却显得格外刺眼。
“再无明面往来…那暗地里呢?”溥仪合上卷宗,目光如炬,“继续查,重点是最近一年,吴佩孚部与日军是否有过任何非战斗接触,哪怕是极其隐秘的。”
“嗻。”
小德张退下后,溥仪独自站在巨大的地图前,目光落在辽东那片交织着红蓝箭头的区域。薛岳的中路攻势虽然猛烈,但日军抵抗顽强,进展并未如预期般顺利。右翼的吴佩孚部,如今又因为“旧识”和高地顽抗而停滞不前。
双线作战,最忌内部生疑,指挥不畅。
他必须尽快弄清楚,吴佩孚的迟疑,究竟是因为爱惜羽毛,保存实力?还是因为那一段早已被岁月尘封的“旧识”之情,在暗中作祟?
辽东的战局,仿佛被一层无形的迷雾所笼罩。而这迷雾的中心,似乎正指向那位手握重兵,态度却愈发微妙起来的吴将军。下一步棋,该如何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