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星云坐标仪的警报声像钢针扎进耳膜。张叙舟盯着屏幕上跳红的 “偏差 3 光年” 字样,指节捏得发白 —— 按 292 卷标记的第 49 节点坐标导航,飞船竟闯入一片陌生的星尘带,舷窗外的暗星云像沸腾的墨汁,每分每秒都在扭曲星图。护江力的数值被这股磁场蛮力拽得直往下掉,→→,第 7 次定位失败后,青铜镜投射的星轨突然断裂,镜中 hd
恒星的影像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褪色,像被无形的手抹去。
“是暗星云的‘磁涡旋’在捣鬼。” 苏星潼将银簪贴在坐标仪接口,簪身突然泛起紊乱的蓝纹,与星图碎片形成诡异的共振,“这片星云的磁场每 73 分钟反转一次,就像把指南针扔进龙卷风,再好的坐标也会被搅歪。” 她突然指向祖父日记里的 “双星锚定法” 插图:青铜镜锁定 hd (北斗天权位对应恒星),银簪同步 a 星系的 “恒星历表”,两者交叉形成的 “绝对坐标轴”,能像定海神针般钉住漂移的节点,“但得让两边的‘时间戳’严丝合缝 —— 它的光度变化周期是 73 天,差 1 小时都会偏出 0.5 光年。”
观战区的 “跨星坐标猎人” 频道瞬间被数据洪流淹没。a 星系天文台上传的 hd
历表在热评区炸开,表中精确到秒的光度峰值记录,与地球观测的残片数据完美咬合;甘肃王栓柱的直播画面里,他孙子用两个闹钟模拟 “双星系时间校准”,当两个钟的秒针同时指向 73 秒,孩子举着闹钟喊:“爷爷你看,这样就对齐啦!” 画面里的闹钟共振时,坐标仪的偏差数值突然跳降 0.3 光年,像被隔空推了一把。
善念值在 74.5 亿处掀起金蓝双色浪,74.6 亿→74.8 亿。张叙舟的指尖抚过青铜镜边缘的刻度,突然触到一处温热的刻痕 —— 这与祖父 1973 年在暗星云观测站刻的 “星锚校准点” 完全吻合。记忆闪回 1996 年观测站的星空台,老人用两根铜管交叉成十字,说 “找星星就像钉钉子,得用两颗星当准星,不然锤子准跑偏”,那时他不懂,此刻转动青铜镜对准 hd ,镜中突然射出一道金色光轨,与银簪接收的 a 星轨数据在半空交叉,形成的锐角恰好是 73 度 —— 这是抵消磁场扭曲的 “黄金角度”。
但磁涡旋的反扑带着诡谲的韧劲。当双星锚定刚稳定 0.7 秒,hd
的光度突然异常暴涨,星轨光轨像被烫化的糖丝,瞬间扭曲成麻花,护江力再跌 100 点,→,监测屏尖叫着显示:“恒星突发耀斑,锚点信号污染!” 观战区的弹幕瞬间凝固,就在这时,全球用户上传的 500 万组 “耀斑干扰修正公式” 顺着信号通道涌来,其中云南天文台的 “磁场补偿模型”,像给光轨套上了钢骨,硬生生将扭曲的轨迹拽回原位。
“让光轨‘穿磁鞋’!” 张叙舟将修正公式导入银簪,簪尖的星纹突然亮起,在金色光轨表面织成银色的 “抗磁网”。这是神话能量体系里藏着的 “星脉定轨术”:hd
的 73 天周期里,第 17 天的耀斑是 “假信号”,用地球与 a 的双重视角交叉验证,就能滤掉干扰。当光轨重新变得笔直,坐标仪的偏差数值开始疯狂收缩:3 光年→1 光年→0.1 光年,最终定格的瞬间,舷窗外突然浮现出史前中继器的轮廓,像从墨汁里浮出的青铜器。
观战区的善念值像火山喷发,74.8 亿→75.0 亿。护江力的指针疯狂回弹,→→(+450 点)。当飞船缓缓靠近第 49 节点,张叙舟突然发现中继器外壳的锈迹里,嵌着一缕微弱的金色能量 —— 用银簪一触,能量突然化作祖父的虚影,老人举着星图在暗星云里行走,脚印处正是他们此刻的坐标。
“爷爷早就来过。” 苏星潼的银簪与虚影共振,投射的记忆碎片里,祖父正将一块道源能晶体嵌进中继器,“这是他设的‘应急锚点’,怕后来者找不到路。” 张叙舟摸着那缕还在发烫的能量,突然懂了这 3 光年偏差的深意:所谓磁场扭曲从不是单纯的阻碍,是要筛选出能联合异星、校准时间的文明 —— 就像祖父说的,两颗星的光碰在一起,再黑的地方也能照出亮。
当观战区的全球星图爱好者用双星定位法标出 10 万个 “安全航道”,中继器的舱门突然发出轻响,露出里面泛着墨蓝色的核心 —— 那颜色,与煞力母巢的能量特征如出一辙。张叙舟盯着那片幽蓝,突然听见银簪发出轻鸣,像是在说:“伪装的门,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