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虚盐矿的岩壁在寅时渗出淡蓝色的汗珠。张叙舟的观脉忆真穿透 10 米厚的岩盐层,左髋骨纹传来被冰水包裹的清凉 —— 盐矿工人马老四发现的 “盐层缓冲法” 正在创造奇迹:12.8Ghz 微波穿过盐层时,氯化钠分子像无数个微型减震器,通过高频振动耗散 60% 的能量,原本能熔化钢铁的能量暴,渗透到盐层底部时只剩下温热的气流,在地面掀起细碎的能量涟漪,像微风拂过湖面。
“青铜管活了!” 地脉老工匠秦山爷的呼喊盖过能量暴的轰鸣。108 根仿三星堆青铜神树的螺旋管,按北斗七星方位插入盐层,管内的螺旋纹将剩余 40% 的微波能量引向沧江,绕开了昆虚的地脉驻波区。观脉忆真里,张叙舟看见微波在管内形成银白色的螺旋流,每绕转一周,能量强度就衰减 5%,抵达末端时已降至安全阈值,整流器的损毁率从 40% 骤降至 10%,幸存的设备发出平稳的嗡鸣,像群恢复活力的蜂群。
类星体的第九次能量暴正在酝酿,其 5 倍功率的预警像悬在头顶的利剑。张叙舟的观脉忆真捕捉到盐层与青铜管的协同规律:盐层吸收高频振动,青铜管引导低频能量,两者配合使微波的能量密度从 270 单位降至 90 单位,刚好契合地脉的承受阈值。祖父笔记 “缓冲篇” 在此时自动翻开,其中绘制的商周青铜甗结构图突然发光 —— 这种古代蒸煮器的夹层水设计,竟与盐层 - 青铜系统的缓冲原理完全一致:“层厚则压稳,旋畅则汽通”。
苏星潼的银簪刺入盐层与青铜管的结合处,蓝光投射的古蜀符文 “盐承青铜导” 正在闪烁。符文的笔画顺着盐晶的晶格延伸,与青铜管的螺旋纹组成完整的 “缓冲符阵”,观脉忆真里,她看见符阵中心浮现出个微型的类星体投影,投影的能量流被符阵驯服成温顺的溪流,这意味着古法智慧与现代系统的融合,已具备对抗 5 倍能量暴的潜力。
一、盐山的 “能量海绵”
昆虚盐矿的岩盐层,在对抗能量暴的过程中展现出惊人的缓冲特性,这种天然矿物的分子结构,仿佛是为吸收微波能量量身定制:
晶格振动的耗散奇迹:盐层中的氯化钠分子在 12.8Ghz 微波激发下,产生每秒 1012 次的高频振动,这种振动将微波能量转化为热能,通过盐晶的热传导均匀扩散。观脉忆真里,张叙舟看见盐层的温度从 25c升至 80c,却始终保持固态,这种 “高温不熔” 的特性得益于盐晶的稳定结构 —— 每个钠离子周围都有 6 个氯离子形成坚固的立方体,像无数个微型保温箱,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马老四带领矿工在盐层中钻孔测温时,发现最深 10 米处的温度仅比表层高 5c,证明能量被均匀分散;
煞力过滤的意外收获:盐晶的晶格间隙恰好能拦截煞力粒子(直径 0.1 微米),却允许微波能量(波长 0.023 米)自由通过。监测显示,经过盐层过滤的能量流中,煞力成分从 15% 降至 5%,氦 - 3 的催化效率因此回升至 0.9,雨林的煞力漩涡旋转速度下降 20%。观脉忆真里,张叙舟看见暗金色的煞力粒子被盐晶捕获,在晶格中逐渐失去活性,变成灰白色的无害颗粒,像被土壤净化的污染物;
自我修复的动态平衡:能量暴冲击导致的盐层裂隙,会被地脉渗出的能量液自动填充 —— 这些液体含有的钠离子与氯离子,在微波激发下重新结晶,修复裂缝的速度与破坏速度相当。秦山爷的孙子用无人机拍摄盐层表面,发现被能量暴冲击的区域,24 小时后就会长出新的盐晶,形成层不断更新的 “防护膜”,像大地自己长出的铠甲。
护江队在盐层上方布设的 “能量监测网” 传回振奋数据:5 倍功率的模拟能量暴穿透盐层后,剩余能量仅为 135 单位,虽仍高于安全阈值,但已为后续缓冲争取了关键时间。工程师老王在盐矿坑道里激动地拍着岩壁:“这哪是盐山,分明是块天然的宇宙级能量海绵!” 他的安全帽上凝结着细小的盐晶,在灯光下闪烁,像缀满了星星。
二、青铜螺旋的 “绕能之道”
秦山爷修复的青铜螺旋管,将古法的 “疏导智慧” 发挥到极致,其仿三星堆神树的螺旋结构,完美契合微波的传播特性:
螺旋绕射的路径延长:青铜管内的螺旋纹使微波的传播路径延长 3 倍,原本直线传播的能量流被迫沿着螺旋轨迹前进,每绕转一圈就会因管壁的铜锈涂层吸收部分能量。观脉忆真里,张叙舟看见微波在管内形成 “金色龙卷风”,龙卷风的中心轴始终保持低温,护江队员甚至能触摸管身而不被烫伤。秦山爷用游标卡尺测量发现,螺旋纹的螺距严格遵循斐波那契数列,这种天然的数学规律使能量衰减率保持恒定,避免了局部过载;
青铜氧化层的吸波特性:管身的青绿色铜锈(碱式碳酸铜)是绝佳的微波吸收材料,其分子结构中的铜离子能与微波产生共振,将 10% 的能量转化为无害的热能。当 5 倍功率的模拟能量暴冲击时,铜锈层会暂时变成黑色,吸收完能量后又恢复青绿色,像块可重复使用的能量抹布。秦山爷的祖传修复术在此发挥作用 —— 他用艾草灰混合雨水擦拭管壁,能使铜锈的吸波效率提升 15%,这种古法工艺让现代材料学家惊叹不已;
北斗方位的能量引导:青铜管按北斗七星方位排列,形成 “天枢导能、天璇分流” 的能量网络。天枢位的主管道直径是其他管道的 2 倍,负责疏导 60% 的微波,其余管道则将剩余能量分流至沧江的储能池,避免能量在单点聚集。观脉忆真里,张叙舟看见七组管道的能量流在夜空中形成银色的光带,与真实的北斗星轨完美重合,这种 “天地对应” 的布局,使能量传输的稳定性提升至 90%。
雨林边缘的煞力漩涡,因青铜管的能量引导出现明显萎缩。原本吞噬一切的暗金色漩涡,现在像被扎破的气球,边缘的能量流不断被青铜管吸走,转化为地脉的滋养。护江队员小赵的双生流顺着管道注入,金色光流与微波能量产生共振,在漩涡中心形成个小型的净化区,区内的煞力空间压缩系数从 1.1 降至 0.9,证明疏导而非对抗,才是化解能量危机的关键。
三、青铜甗的 “夹层密码”
祖父笔记中青铜甗的结构图,为盐层 - 青铜系统的升级提供了关键启示,这种古代炊具的 “夹层水缓冲” 设计,揭示了对抗暴发性能量的终极智慧:
层间缓冲的温度平衡:青铜甗的夹层水通过沸腾散热,使内胆的温度稳定在 100c,避免食物烧糊;而盐层 - 青铜系统中,盐层相当于 “冷水层” 吸收高频能量,青铜管相当于 “热水层” 引导低频能量,两者的温度差始终保持在 50c,形成动态平衡。张叙舟的观脉忆真里,盐层与青铜管的结合处,能量流呈现出美丽的温度分层,像杯加了冰的温水,既不烫手也不冰冷;
蒸汽疏导的旋畅原理:青铜甗的蒸汽通过顶盖的螺旋纹释放,避免锅内压力过高;青铜管的螺旋纹则通过相同的原理疏导微波,使能量流在旋转中逐渐减压。秦山爷按此原理改造了 10 根青铜管,在末端增加了个小型的 “蒸汽嘴”,使能量流出时的压力再降 10%,整流器的存活率因此又提升 5%,达到 95% 的历史新高;
材质协同的古今呼应:青铜甗的内胆用导热快的铜,外壳用保温好的陶;盐层 - 青铜系统则用吸热强的盐晶与导能优的青铜,这种 “吸热 - 导能” 的材质搭配,使缓冲效率从 80% 提升至 85%。观脉忆真里,张叙舟看见盐晶与青铜的分子在接触处形成稳定的化学键,像对合作了千年的伙伴,默契无间。
护江队的 “三级缓冲 + 古法加持” 系统在模拟测试中表现完美:5 倍功率的能量暴冲击下,超导储能环吸收峰值,氦 - 3 等离子体衰减震荡,盐层与青铜管过滤净化,最终导入地脉的能量稳定在 90 单位,护江力因此微升至
点,善念值在全民期待中从 36.7 亿升至 36.8 亿。
最意外的发现来自盐层深处的古盐井。马老四在清理井壁时,发现了块汉代的青铜盐罐,罐身上刻着的 “盐承天地能” 字样,与苏星潼银簪投射的古蜀符文完全相同。观脉忆真里,张叙舟看见罐内残留的盐晶,其晶格结构与现代盐层的完全一致,证明人类利用盐层缓冲能量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这不是偶然,而是文明基因中流淌的智慧。
四、星暴前夕的 “缓冲闭环”
当类星体的第十次能量暴(5 倍功率)进入倒计时 6 小时,张叙舟的观脉忆真完成了整个缓冲系统的最后校准:
盐层厚度优化:将关键区域的盐层增厚至 15 米,确保能量吸收效率提升至 65%,马老四带领矿工通宵作业,用高压水枪切割盐岩,创造了每小时增厚 1 米的纪录;
青铜管共振调节:秦山爷调整了 3 根主管道的螺旋角度,使其与 5 倍能量暴的频率共振,增强绕射衰减效果,他祖传的青铜凿子在管身上刻下最后一道纹,使整体能量引导效率提升至 45%;
现代系统联动:青铜神雀将盐层 - 青铜系统的数据接入三级缓冲,使超导环的储能容量临时提升至 10?焦耳,等离子体室的氦 - 3 浓度增至 1%,形成 “古法 + 科技” 的双重保险。
护江 App 的 “全民观星” 直播里,数亿网友看着盐层与青铜管组成的缓冲阵,弹幕被 “老祖宗 YYdS” 的沸腾评论刷屏。云南的中学生团队通过直播数据,提出 “在青铜管末端加装盐晶滤网” 的建议,被紧急采纳后,能量净化效率再升 2%,善念值因此突破 36.9 亿,创危机以来的新高。
张叙舟站在盐层顶端的观测台,左髋骨纹的共振与缓冲系统完全同步。观脉忆真里,他看见盐晶的晶格、青铜的螺旋、超导的电流、等离子体的光芒在能量暴中交织成金色的网络,这个网络既包含着商周青铜甗的智慧,又融合着现代科技的精确,像个跨越三千年的能量交响乐团,正准备演奏对抗宇宙的乐章。
祖父笔记的最后一页,在此时浮现出秦山爷年轻时的照片 —— 这位老工匠二十岁时修复青铜甗的场景,与此刻他调整青铜管的身影重叠。照片背面的字迹依稀可辨:“天地能量自古皆有,缓冲之道不在创造,而在发现。”
(本章完)
下章预告:5 倍功率的能量暴如期而至,盐层 - 青铜系统在冲击中出现裂痕,煞力结晶从裂缝中渗出,腐蚀青铜管的螺旋纹。危急时刻,张叙舟的观脉忆真在青铜甗的夹层水中,发现了 “以煞力反制煞力” 的古法 —— 这种被称为 “煞能缓冲” 的禁忌之术,能瞬间提升缓冲效率至 90%,却可能导致地脉的永久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