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深渊,概率之海与叠加陷阱
“量子深渊”并非实体深渊,而是宇宙中一处规则结构极其薄弱、甚至存在“漏洞”的区域。在这里,微观世界的量子不确定性被放大到了宏观层面,空间和时间呈现出概率波形态,物质与能量同时处于多种可能性的叠加态中。这里是因果律的乱麻,是决定论的坟墓,每一步都可能踏入截然不同的现实分支。
为应对这极端环境,此次任务小队增加了一名新成员——代号“观测者零”的议会顶尖科学家。他几乎全身都已机械化,思维极度理性,情绪模块被弱化,专精于量子理论,能在概率的海洋中保持绝对客观的“观测”,是稳定团队认知的锚点。
乘坐特制的“概率潜航器”,三人潜入这片光怪陆离的区域。舷窗外,景象无法用常理描述,星辰可能同时存在于多个位置又同时不存在,物体的形态和属性随着观测者的意识而波动,过去与未来的光影交织闪烁,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而混乱的万花筒。常规的逻辑在此彻底失效。
“跟紧我计算的‘最概然路径’,任何主观的‘确定’性思维,都可能引发波函数坍缩,导致我们坠入不可预测的时空分支。”零的声音毫无波澜,通过精密计算,在无尽的概率波中寻找着一条极其脆弱但相对稳定的“路径”,潜航器如同行走在钢丝上。
星尘的变量之力在这里却感到一种奇特的“舒适”。不确定性本就是变量的天然温床。他不仅能辅助稳定零计算的路径,甚至能小范围地引导周围的概率流向,使其更有利于航行,数次巧妙地避开了突如其来的概率风暴(宏观层面的随机灾变)。伊莎贝尔则全力记录环境数据,并警惕那些因概率波动而实体化的、短暂存在的诡异威胁。
根据情报,密钥碎片位于深渊核心一处被称为“薛定谔之墓”的遗迹中。那是一座同时处于“存在”与“不存在”叠加态的古老神庙,只有在某个特定的“观测”条件下,其“存在”的概率才会达到峰值,从而能够被接触。
历经无数心智考验,他们终于抵达核心区域,看到了那座时而凝实如真、时而虚幻如烟的神庙。在零的精确到皮秒级的计算下,他们抓住了神庙实体化的瞬间窗口,成功潜入其中。
神庙内部更加诡异,墙壁上的壁画随观测者的心念而变化,通道的结构在“有”与“无”之间摇摆。在神殿最深处,祭坛上悬浮着密钥碎片——它本身也处于一种闪烁不定、概率云笼罩的状态。
然而,就在他们试图接近时,整个神庙剧烈震荡!另一组“观测者”——三名身体呈现概率波动态、仿佛由无数可能性构成的、被“主脑”意志污染的“量子魅影”,从概率的阴影中浮现,发动了攻击!它们能操控概率,让攻击“必然”命中,让防御“必然”失效!
真正的量子之战,在现实与虚幻的叠加态中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