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祭会议的一周后,10月31日。
月之森校园里偶尔有几片随风旋落,为静谧的校园增添了几分诗意,却也无声提醒着文化祭筹备时间的流逝。
对于初等部c班的班长而言,这个周二下午的氛围,远不如窗外景色那般从容惬意。
窗外的安静氛围和窗内班长的悲伤并不相符。
班长的课桌桌面,此刻已被一叠厚薄不一、字迹各异的活页纸所淹没。
这便是班上诸位“演员”们交上来的、基于自身角色所撰写的剧本片段初稿。
诚然,大家的热情和努力值得肯定,但呈现在眼前的成果,却让班长感到一阵阵的头晕目眩。
问题层出不穷。
某些同学天马行空,添加了大量原着不存在、甚至与主线无关的奇遇情节。
极个别同学则过于拘泥于原文,大段抄录对话,缺乏戏剧动作和转场的考量,读起来更像是读书笔记而非剧本。
更有甚者写出的角色语气那是千奇百怪——那位本该威严的“国王”,台词里竟然夹杂了现代网络用语;
班长都不愿意说,那个“酒鬼”改的“游戏成瘾者”的独白,相当悲观颓废得近乎哲学探讨,根本没有初等部该有的样子。
最让她感到无力的,是对于核心角色“小公主”的塑造。
明明饰演者已确定为若叶睦,理论上所有与“小公主”互动的角色,那些台词和反应都应以睦所理解和诠释的“小公主”为基础来进行衔接和调整。
然而,交上来的稿子里,“小公主”仿佛被割裂成了无数个镜像
在那个地理学家的笔下,与她互动的小公主显得活泼外放、问题不断,仿佛一个充满好奇、急于互动的访客,你说这是若叶同学或是小公主都不太像。
而在游戏成瘾者稿子里面,小公主却变得沉静异常,甚至带着与他相似的忧郁气质,对话惜字如金,更像一个沉默的观察者,这像若叶同学,但是又没有了小公主的感觉。
到了点灯人那里,小公主又全然不同,她天真莽撞,对那套严苛的规则感到纯粹的困惑,像个不谙世事、会直接提出“为什么不能休息一下呢?”这种简单问题的幼童,这一点又有点像小公主,一点若叶同学的感觉都没有了。
班长痛苦地揉着额角,她实在不明白,为何已经有了统一的参照核心,与她对戏的各位演员却还是依据自身角色的特质和理解,反向塑造出了如此“千人千面”的小公主。
她光是尝试将重复冗长的部分删减修缮,统一最基本的人物称呼和场景标注,就已经耗尽了心神。
“天照大神,救一下吧。”
就在班长对着一桌散乱稿纸愁眉不展,几乎要陷入绝望之时,一个温和的声音在她身旁响起。
“班长,看起来整合工作遇到了不小的麻烦呢。”
班长抬起头,看到丰川祥子正站在桌边,目光扫过那一片狼藉的桌面,眼神里没有惊讶,反倒是关心占据的多。
“丰川同学…”班长像是看到了刚刚口中的天照大神,声音里带着激动
“实不相瞒,情况比预想的要复杂得多。大家的想法都很…丰富,但想要把它们拼成一个整体,我…”她摇了摇头,未尽之语已是显而易见的无力感。
“如果不介意的话,或许我可以提供一些帮助?人多力量大。”
祥子露出一个带着能让人安心的力量的笑容
班长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几乎是迫不及待地让出了座位旁的位置,不过祥子并没有落座
“当然不介意!太好了!拜托你了,丰川同学!”
祥子没有立刻发表长篇大论,那种帮助是没用的空讲话。
她问了班长已经进行到了哪一步,在快速了解了现状后,开始了她的“操作”。
“班长,麻烦你,请将同学们上交的所有脚本原稿,按照我们大致确定的剧情发生顺序,也就是小公主访问不同星球的顺序在桌面上铺开排列。”
班长按照祥子的建议行动,很快,桌面变成了一张巨型的“剧情地图”。
接着,祥子俯下身,开始浏览这些铺开的稿纸。
她的右手不知何时多了一支自动铅笔,动作流畅而高效,指尖快速划过纸面,目光锁定文段。
她轻声低语,铅笔在一个描写虚荣者的冗长段落上画了一个圈
“这里,场景描写过于细致,舞台上实现的可能性不会很高吧,就简化为‘舞台上面放置一个灯球’”
“这个位置,术语堆砌,影响节奏,演员自己能背下来,但是观众根本了解不了吧。只保留核心的‘记录永恒的事物’,其余转化为口语化就好了。”
祥子铅笔尖点在一段“地理学家”长达半页的学术名词独白上。
“还有这里,点灯人的动作也太多了,相比来看其他人的动作就少的可怜。用更简练的舞台指示和短句表现就好了吧。”
铅笔划过纸面的沙沙声清脆而连续,一个个圈注和简洁的修改建议被迅速留下。
班长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她花费数小时都理不清的头绪,祥子似乎只在片刻之间便抓住了关键。
将所有原稿快速过目并标记出主要问题后,祥子直起身,轻轻呼出一口气。但这还不是结束。
她从那一叠稿纸中,精准地抽出了两份——一份是若叶睦所写的、属于“小公主”的台词和反应;另一份则是她自己撰写的,涵盖了“狐狸”与“国王”核心戏份的片段。
“班长,这是我们目前完成度最高、也最贴近角色和故事内核的两份原稿。”
她指了指睦那份字迹工整、逻辑清晰、情感把握恰到好处的稿子,
“尤其是睦的这份,她需要与所有星球上的角色对戏,可以想象她花费了多少心思去理解和整合。
而我的这部分,涉及到故事后半段最重要的地球相遇片段,或许能提供一个关于台词深度和情感转换的参考。”
祥子并没有直接给出指令,而是如同一位引导者,为班长开辟出了清晰的思路:
“你看,睦笔下的‘小公主’,她的好奇是带着一种沉淀的思考的,她的提问方式更倾向于哲学性的探寻,而非单纯的孩童式发问。
这是我们统一‘小公主’性格基调的锚点。”
她指着睦稿子上的几处关键台词。
“然后,我们以这份稿子和小公主的性格基调为准绳,”
祥子的手指划过桌上那些被圈注过的、来自其他角色的稿纸,
“去调整其他所有与小公主对戏角色的反应和台词。让他们去适应和回应这样一个小公主,而不是各自为政,创造出无数个分裂的‘小公主’。”
祥子继续分析
“往下看,我们需要确保整个故事的情感脉络是逐层递进,最终导向狐狸的启示,而不是停留在零散的奇遇记。”
“所以最后,我们来统一所有稿件的格式、精简舞台指示、确保场景转换的可行性。一步一步来,思路就会清晰很多。”
祥子总结道,眼神明亮而笃定。
班长聚精会神地听着,先前盘踞在眉间的困惑和焦虑如同被阳光驱散的迷雾,渐渐消散。
祥子没有替她完成工作,却给了她一套清晰可靠的方法论和评判标准,犹如在迷宫中为她点亮了通往出口的灯盏。
“我明白了!完全明白了!”
班长激动地几乎要握住祥子的手,声音充满了焕然一新的活力
“丰川同学,你真是太厉害了!这简直…简直是神力相助啊!”
祥子听了班长的话不禁莞尔,那笑容清澈而真诚
“班长言重了。这个世界上可不存在什么神明哦。有的只是清晰的思路、有效的方法,以及愿意共同努力的心罢了。我们能一起完成它的。”
有了祥子提供的清晰路径和关键节点的把握,后续的整合工作虽然依旧繁琐,却变得有条不紊,方向明确。
班长重新投入工作,效率倍增。
她参照睦和祥子的稿子作为基准,逐一调整其他角色的台词,使其与“小公主”的性格统一,并润色语言使其更符合舞台表演需求,同时删繁就简,强化核心意象。
终于在放学前,一份结构完整、风格统一、角色鲜明、台词精炼的剧本初稿宣告完成。
虽然可能还需微调,但骨架已经确立,后续就相当简单。
所以在第二天,班长就将这份凝聚了集体智慧与祥子关键性帮助的剧本,作为班级文化祭企划书的核心部分,展示给了班级里的大家。
接下来就是上交企划,以及等待经费以及练习剧本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