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海丰号”即将完工时,周海生脸色铁青地闯进办公室,把传真拍在桌上:“董事长,怡和动真格了!他们联合伦敦和香港的大型保险商,要把锂电池组件划为‘敏感货品’,下个月伦敦开会表决,一旦形成行业共识,全球保险商都会跟进,我们的保费将上浮30%-50%,甚至直接拒运!”
刘律师跟着进来,脸色凝重:“这是彻底的规则绞杀!怡和在保险行会根基极深,我们根本无力撼动表决结果!”
会议室的空气瞬间凝固,愁云惨雾笼罩在每个人脸上。陈伯谦眉头拧成死结,反复摩挲着桌面;周海生攥紧拳头,指节泛白;刘律师低头翻看着行业规则文件,眼神里满是无力。所有人都明白,这记阴招一旦落实,东兴的出海之路将举步维艰。
一片死寂中,陈东却缓缓起身,走到墙上那幅巨大的世界地图前,目光掠过香港、东南亚,最终定格在那条连接地中海与红海的狭长水道上——苏伊士运河。
陈东的目光变得深邃。他的思绪瞬间穿越时空,回到那个注定改变全球航运格局的节点: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苏伊士运河将被迫关闭,一堵就是八年。届时,全球航运线路将彻底改写,船舶不得不绕行好望角,航程增加上万海里,运费将像坐了火箭般飙升数倍,航运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
怡和此刻纠结于百分之几十的保费上浮,在那即将到来的滔天巨浪面前,不过是岸边溅起的一朵微不足道的小水花。他们看不到几年后的航运狂潮,只盯着眼前的一亩三分地,试图用规则绞杀新兴对手。而他陈东,手握未来的剧本,此刻每耽误一天,都是在浪费通往那座海上金矿的宝贵时间。
眼前的保险危机,不是绝境,而是必须尽快搬开的一块绊脚石。现在付出的每一分“超额保费”,都是为了抢占未来航运红利的入场券;此刻加速扩张的每一艘船,都将是几年后日进斗金的摇钱树。
想到这里,陈东心中已有决断,脸上恢复了惯有的平静,甚至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掌控力。
他转过身,目光扫过焦虑的众人,语气斩钉截铁,没有半分犹豫:“伯谦,立刻准备方案,答应于仁保险的条件,保费按他们要求上浮15%,但必须签订三年独家合作协议。”
“什么?”陈伯谦猛地抬头,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董事长!这代价太大了!我们这不是明摆着任人宰割吗?三年独家,以后想换保险商都难!”
“照做。”陈东的语气没有丝毫松动,“另外,通知财务部,以未来西尔斯和温斯洛的订单收益为抵押,向汇丰申请三百万信用证,专项用于支付这笔长期保费,预留充足现金流应对后续扩张。”
他又将目光投向周海生,指令清晰而紧迫:“周总,船队扩张计划提前。不管你用收购、租赁还是合作的方式,三个月内,我要看到至少三条能跑远洋的船完成检修和船员配备,形成稳定的远洋运力。”
这番不计短期成本、力排众议的指令,让所有人都懵了。这完全不像陈东平日里精打细算、步步为营的风格,更像是一场孤注一掷的豪赌。
刘律师忍不住开口:“董事长,我们是不是再评估一下?三年独家保费加上船队扩张,投入太大,短期内根本看不到回报,甚至可能亏损!”
陈东看着众人困惑甚至带着痛心的眼神,没有解释半个字关于苏伊士运河的未来——那是他最大的底牌,绝不能轻易示人。他无法告诉团队,此刻的“吃亏”是为了几年后的百倍回报,只能用行动带着他们往正确的方向狂奔。
“我知道你们有疑虑。”陈东的目光沉静而坚定,带着一种超越当下的格局,“但请记住,东兴的眼光,从来不止于香港,也不止于眼前的得失。有些战略投入,短期内看似亏损,长期来看,却是通往更大市场、更高收益的必经之路。”他顿了顿,语气加重,“执行吧,我对自己的判断有信心。”
没有多余的解释,只有基于过往无数次正确决策积累的权威。团队成员对视一眼,尽管心中仍有困惑,但终究选择了服从——陈东过往的每一次“出人意料”,最终都被证明是高瞻远瞩。
后续的谈判和签约流程迅速推进。
陈东亲自与汇丰的桑达士通话,没有透露任何未来信息,只以“东兴未来三年航运业务量将呈几何级数增长,这是一笔优质稳定的长期合作”为饵,凭借扎实的订单基础和充足的现金流背书,轻松打动了对方,三百万信用证很快获批。
在于仁保险总裁沈弼面前,陈东展现出的不是恳求,而是“我给你稳定的长期大单,你替我解决眼前规则障碍”的强势合作姿态。那笔上浮15%的三年独家保费,对急需业绩的沈弼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他毫不犹豫地签下协议,当场表示将在伦敦保险行会中明确反对锂电池品类调整,全力支持东兴的航运业务。
怡和精心布下的规则杀局,就这样被陈东以一种“看似妥协实则布局”的方式,悄无声息地化解。
三天后,维多利亚港码头人头攒动。“海丰号”已正式更名为“东兴一号”,船身崭新的涂装熠熠生辉,船头的巨龙徽标在阳光下霸气侧漏。首航仪式的红色拱门立在岸边,记者们扛着相机严阵以待,罗伯特和埃文斯女士专程赶来见证这一时刻。
人群中,怡和的“观察员”脸色复杂地站在角落,原本等着看东兴出丑的他,此刻只剩下满脸的错愕与不甘——他实在想不通,为何看似无解的死局,竟被陈东如此轻易化解。
沈弼如约到场,亲手将烫金保单交到陈东手中,面对镜头公开表示:“于仁保险对东兴的产品运输安全完全认可,将全力支持其全球航运业务,现有货物分类标准无需调整。”
镁光灯闪烁不停,记录下这一象征胜利的时刻。
陈东接过保单,与沈弼握手致意,随后转身,面对“东兴一号”全体船员和在场众人,声音沉稳而有力:“我宣布,‘东兴一号’,启航!”
汽笛长鸣,震彻云霄!巨轮缓缓离港,船尾激起雪白的浪花,朝着太平洋的方向破浪前行。
陈东站在岸边,海风拂动他的衬衫,目光深邃地望向远方的海平面。只有他自己知道,这声汽笛,不仅是一艘船的启程,更是他布局未来航运帝国的第一步。
他静静伫立,静待着几年后苏伊士运河关闭的那一天。届时,全球航运业将掀起滔天巨浪,而早已备好船队、抢占航线的东兴,将成为这场风暴中最大的赢家。
所有今日的不解与质疑,终将在未来的巨额回报面前,化为由衷的钦佩与折服。这才是智慧型的真正魅力——众人皆醉我独醒,于无声处布惊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