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八年的香港,秋老虎把最后一丝暑气攥得紧实。维多利亚港的海风裹着湿热扑面而来,黏在皮肤上像层薄油。
可葵涌那片临海的荒芜滩涂,却半点不见往日潮涨潮落的悠闲——数十盏探照灯刺破黎明前的灰蒙,把泥泞地照得亮如白昼。德国mAN重型推土机的履带碾过杂草,铁铲落下时溅起的泥点里,都裹着“东兴地产”四个红漆字。
清晨五点四十分,陈伯谦已经站在临时搭起的木板高台上。他穿的卡其布工装沾着圈土渍,白色藤制安全帽的系带勒得下颌发紧,手里攥着的蓄电池喇叭外壳,都被掌心的汗浸得发滑。
台下,二十多个工头列着队,深蓝色工装的领口都扣得整齐。他们身后,是八百多名工人,胶鞋踩在泥地上,没一个人交头接耳。
“各位工友!”喇叭的电流声混着海风散开,陈伯谦的声音哑得像磨过砂纸,却透着股不容置疑的劲,“今天农历八月初十八,吉时动土!陈先生只说一句话:一百天!咱们要让产业园的首期厂房,从这片滩涂上立起来!有没有信心?”
“有!”八百条嗓子吼出来的声浪,把远处滩涂的白鹭惊得扑棱起翅膀,黑压压一片掠过灰蓝色的天空。
没有剪彩,没有嘉宾。陈东的黑色轿车悄无声息停在工地边缘时,推土机正把最后一堆土丘推平。
他穿的深色西装熨得没有半道褶皱,皮鞋踩在铺了木板的临时通道上,没沾半点泥。花岗岩奠基石上刻着“东兴实业葵涌基石 一九五八”,他亲手把石碑推入坑中,拍了拍陈伯谦的肩膀,只说两句:“伯谦,速度要快,质量要稳,钱不是问题。但记住,工友的命,比任何厂房都金贵。”
“董事长放心!”陈伯谦的回答掷地有声。
动土令一落,打桩机的锤击声立刻炸响。“咚!咚!咚!”每一声都像巨人的拳头砸在地上,震得脚下的泥地都在颤。
供水队的工人扛着水管往临时蓄水池跑,供电组的梯子已经架上了电线杆。《香江报》的记者举着相机,快门声跟打桩机的节奏叠在一起。
当天的晚报上,头版照片里的东兴工地满是钢铁洪流,标题写着“香江工业新速度”,字里行间都透着股振奋。
可没人知道,工务司的黑色轿车,正载着怡和洋行递来的“清单”,往工地赶。
动工第九天的下午三点,太阳把工地烤得像蒸笼,工人的工装都能拧出水来。两辆挂着港府牌照的轿车突然拐进工地入口,轮胎碾过碎石路时,惊得正在卸钢筋的工人都停了手。
副司长从第一辆车上下来,深灰色西装的袖口别着金质袖扣,手里攥着的卷宗封皮上,印着“工务司”三个烫金字。身后两个技术官员跟得笔直,文件夹里露出来的纸张上,“英联邦bS 4449钢筋标准”“bS 12水泥规范”的字样格外扎眼。
陈伯谦刚在桩基区检查完钢筋间距,满手的水泥灰还没擦,听见消息就往指挥部跑。
他赶到时,副司长正站在临时办公室的遮阳棚下,眉头皱得能夹死蚊子。没等他开口,一份盖着鲜红大印的公文就递了过来。
副司长的声音比冰镇汽水还凉:“陈经理,贵公司申报的建材清单不合格。钢筋未提供英联邦bS 4449标准认证,水泥也不符合bS 12规范,桩基用的混凝土配比报告更是缺失关键检测数据。根据《建筑条例》第21条,现责令暂停所有结构工程,待补充完整认证材料,经工务司核验通过后,方可复工。”
陈伯谦的手猛地攥紧,公文纸的边角都被捏得发皱。他心里瞬间清明——东兴用的是德国dIN标准钢筋,强度比英联邦标准还高,水泥也是从荷兰进口的优质品。
现在被拿“认证”说事,分明是怡和在背后搞鬼。怡和旗下的建材公司垄断了港内英标建材供应,这哪是查标准,是逼东兴买他们的高价货!
他压着嗓子解释:“副司长,我们的钢筋符合德国dIN 488标准,抗拉强度比bS 4449还高15%,水泥也有荷兰国家标准认证,完全能满足工程需求……”
“香港的建筑项目,自然要按香港的通用标准来。”副司长抬手打断他,指尖在“英联邦标准”几个字上重重一点,“dIN标准再好,没有本地认证,就是不符合规范。混凝土配比报告缺项,更是对工程安全不负责任。陈经理,这不是小事,不能通融。”
这话像根烧红的针,扎得陈伯谦心里发疼。停工一天,光是设备租赁费和工人工资就要亏上几万,要是真换成怡和的建材,成本至少涨三成——他没再争辩,安排人给官员倒茶,自己抓起车钥匙就往中环赶。
东兴集团的顶楼办公室里,陈东正在看北美市场的报表。听见门被撞开的声音,他抬头就看见陈伯谦满头大汗冲进来,工装领口都湿透了。
他挥退汇报的经理,接过公文时,目光扫过“英联邦bS标准”几个字,眼神有极短暂的凝固,指尖无意识地在“停工”二字上轻轻一压。不过半秒,又恢复了深不见底的平静。
“怡和的手段,倒比我想的直接。”陈东把公文放在桌上,走到落地窗前。窗外的中环鳞次栉比,怡和洋行的大厦尖顶在阳光下闪着光,“他们用标准卡我们,我们就把‘标准’变成他们的麻烦。伯谦,你现在去办三件事。”
他转过身,语气平静得像在说天气,却每一句都踩着要害:“第一,去汇丰找大班塞耶,开特别账户,存三百万港元做‘质量履约保证金’。拿着凭证去工务司递函件——就说东兴承诺,若因建材质量导致工程问题,此笔款项无条件用于返工修复;同时公开所有建材的国际检测报告,申请工务司联合港大工程系,对东兴建材与英标建材做现场对比测试,费用由东兴承担。”
陈伯谦眼睛一亮——主动申请对比测试,既戳破了“标准不合格”的谎言,又把工务司架到了“公正核验”的位置上,怡和想暗箱操作都难。
“第二,让秘书室整理两份材料:一份是东兴建材与英标建材的参数对比表,标清楚dIN标准的优势;另一份是怡和建材近三年的供货价格清单,算出他们比国际市场价高多少。你亲自去潮州商会和中华厂商会,把情况说明白——现在是怡和用标准垄断抬价,今天能卡东兴,明天就能卡所有华资企业的项目。”
“第三,”陈东拿起电话,直接拨通《香江报》总编的号码,“老张,明天头版留版面。标题就叫《国际优质建材遭拒?葵涌产业园因“标准”停工,千人工友饭碗告急》,内容把dIN标准和英标参数对比写清楚,再提一句怡和建材的价格问题。社论标题用《香港需要“通用标准”,还是“垄断标准”?——论工业发展的开放与公平》,不用点透,让读者自己品。”
挂了电话,陈东看着陈伯谦,补充道:“去工务司的时候,主动提——非结构的土地平整和排水工程可以先暂停,我们全力配合核验,但请工务司在三天内安排对比测试,逾期造成的工期损失,东兴会按合同追究责任。这是给他们台阶,也是逼他们尽快表态。”
陈伯谦这才彻底松了口气——三管齐下,既用测试证实质疑,又拉上华资企业抱团,还借舆论把“标准问题”变成“垄断问题”,这步棋走得又稳又狠。他没再多说,转身就往门外跑。
汇丰银行里,塞耶拿着三百万的存款凭证,眼神里满是惊讶——东兴的财力与魄力,比他想的还要强。
等陈伯谦带着凭证、检测报告和函件赶到工务司时,副司长看到“现场对比测试”的申请,脸色瞬间沉了下去。他借口“需向上级请示”,让陈伯谦在会客室干坐了整整一个小时。
期间,副司长快步走回自己的办公室,反手锁上门。他从抽屉里抽出一张泛黄的便签纸,捏着钢笔飞快地写了几行字,字迹潦草却透着急切:“东兴欲公开比试建材,数据过硬,事急,速决。”
写完后,他把便签折成小方块,唤来始终守在门外的亲信秘书,压低声音吩咐:“立刻送去怡和洋行,亲手交给大班本人,路上别停留,也别让任何人看见。”
同一时间,《香江报》的加急号外在街头卖爆了。报摊前,老人拿着报纸叹气:“德国标准比英联邦的还好,怎么就不能用了?”
穿衬衫的职员皱着眉:“怡和的建材比国际价高两成,这不是垄断是什么!”
就连立法局的非官守议员都坐不住了,直接给工务司打电话,要求“公开核验流程,保障企业公平权益”。潮州商会和中华厂商会更是联合发声明,支持东兴“用国际优质建材,促香港工业发展”。
副司长的上级怕事情闹大,连夜给怡和去了电话,得到的答复含糊其辞。
第二天一早,副司长主动给陈伯谦打了电话,语气软了不少:“陈经理,工务司研究后决定,同意东兴申请的现场对比测试,时间定在后天上午。测试期间,土地平整和排水工程可以先恢复,避免工期过度延误。”
陈伯谦攥着电话,听见工地传来的欢呼声——工人已经听说了消息,有人甚至放起了鞭炮。
他走到窗边,看着朝阳把工地染成金红色,推土机又开始作业,轰鸣声比之前更响,像是要把耽误的时间都抢回来。
“董事长,成了!测试定在后天,部分工程已经恢复。”他拨通陈东的电话,声音里带着笑意。
电话那头,陈东的声音依旧平静,却多了丝赞许:“做得好。但记住,这次只是破了他们的局,没断了他们的根。”
挂了电话,陈东拿起桌上的公文,对助理说:“把这份文件存档。另外,让研究院把‘新型高强度水泥’的研发优先级提到最高,再联系德国的钢铁厂,谈长期合作——咱们不能总在别人的标准里打转。”
助理应声退下,陈东再次看向窗外。中环的车水马龙渐渐热闹起来,怡和洋行的大厦在晨光里沉默矗立,像一头蛰伏的巨兽。
他知道,这次的胜利只是推开了一扇门,英资盘踞香港百年,垄断的根基深得很,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可此刻,葵涌工地上的推土机声、工人的吆喝声,混着远处的海浪声,像一首踏实的歌——那是华资实业的根基,正一点一点,扎进这片土地里。